臺南善化慶安宮

  • Share this:

慶安宮是在康熙三十七年,西元一六九八年所建。據耆老口述,在荷蘭人據台時期,曾在此設荷語教學所,現廟內牌樓前留有荷蘭井的遺跡可以作証,後來又作為學堂,主祀文昌帝君,到了清末,已是聞名南部的「灣裡街天上聖母廟」,是原臺南縣奉祀媽祖的三大廟宇,善眾廣達數十萬人,轄域包括六十六庄頭,逢祭典香火鼎盛。

在明鄭時,該廟廟址曾是沈光文教學之所;清康熙四十三年時,為諸羅地區的文、武廟所在。 1982 年,開台先師沈光文因倡學有功,而受民同意將其神像入祀,與「五文昌」合祀,成為全省獨一無二的六文昌廟,為縣內崇賢盛舉。目前所見廟宇外觀,乃民國八十年時大功告成。

該廟拜亭、正殿大木結構及藻井都是出自「唐山師傅」的手中,壁畫更是知名畫家潘春源的手筆,保存之價值頗高,為經內政部核定之三級古蹟。

善化五文昌祭典原本於農曆八月中旬丁日,由聚奎社創立者的子孫輪流奉祭,在二次大戰時一度中止,光復後重建慶安宮後,祭典才復活,由於當時祭器,祭樂還很完備,因此這樣的古文化在當時可稱南縣最完整的,只是繁文縟禮,加上傳承無人,祭典再告停頓,而改燈謎方式來慶祝了。

目前所見廟宇外觀,屬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分別有三川殿、正殿與後殿,是在民國 36 年到民國 60 年間陸續增建完成的。在本廟的頂簷剪粘、泥塑及彩繪等廟宇裝飾上,皆極富藝術之美,包括龍虎井牆面泥塑為彰化永靖江清露所製,正殿牆壁彩繪壁畫更是知名畫家潘春源的作品。此外,「憨番扛廟角」的泥塑造型也顯現出南部廟宇裝飾的特色。由於本廟具有悠久的歷史背景,再加上廟中建築與裝飾保存價值高,因此又成為內政部核定的三級古蹟。 【阿中隨筆】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