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2年4月10日
地點:
新北市新莊區慈祐宮(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18號)
交通方式:
搭乘台北捷運至「新莊站」出站後步行即可
【新莊慈祐宮簡介】
引自網站資源
慈祐宮的創建年代,有數種說法,依據連橫所著《台灣通史》:「慈祐宮,在興直堡新莊街,康熙廿五年建,祀天上聖母。」《台北廳志》也沿用這說法,加上新莊人口碑相傳的說法,新莊人大都沿用康熙年間所建之說辭。而余文儀的《續修台灣府志》記載,慈祐宮於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年)所建;另外,陳培桂的《淡水廳志》則說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建;又根據廟中所嵌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立的《重修慈祐宮碑記》,則明確記載為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根據新莊人所傳說的,慈祐宮於康熙廿五年(一六八六年)開闢之初,先建小廟加以崇祀。隨著新莊平原的拓墾發展,移民愈來愈多,香火也日益鼎盛,到雍正年間,新莊因地利之便,成為南北交通要衝與貨物集散中心,成就「千帆林立」的景象;移民在生活安定富足之餘,感念媽祖的庇佑,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由福建運來石材磚瓦、杉木,將過去奉祀媽祖的小廟,改建成相當規模的「天后宮」。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新莊街大火,天后宮亦受波及,於是發起重修,同時為避火山之氣,在正殿後面開闢池塘引水鎮火,喻之「美人照鏡」、「倒照觀音」,因當時後村圳以北尚無建築物,池水倒映觀音山影。重修工程直至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完成,也改稱為「慈祐宮」。
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颱風暴雨年年侵襲,慈祐宮屬早期木結構的廟宇,樑棟易朽,有傾圮的可能,新莊巡檢倡議重修。經過卅餘年,到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七月,原新莊縣丞(後改艋舺縣丞)曹汝霖提議重修,次年修竣,這次修建正值新莊早期發展極盛時期,工匠皆自大陸禮聘。該宮於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民國廿五年(昭和十一年)、民國五十四年陸續修建。民國七十八年在慈祐宮列為古蹟後的修護,秉持保存原有之色彩形貌、採用原用或相近的材料、使用傳統之技方術與非有必要不得解體重建的原則,保持慈祐宮的歷史性與文化性。
【阿中隨筆】
新莊慈祐宮就位於新莊夜市內,人群熙來攘往,阿中拜訪的時間就在媽祖誕辰前夕,廟內正積極布置祝壽會場,讓規模不大的慈祐宮更顯擁擠
。
慈祐宮的鎮殿媽是走嚴肅風
在慈祐宮後殿-觀音殿所看到的軟身媽祖,真的很莊嚴,很
漂亮。其實照理說媽祖去世的時候才29歲,所以樣貌不大
可能會是中年婦女狀,後來是因為大家賦予媽媽的形象,才
將之刻成中年婦女的福態樣貌。但近來也有人將媽祖像刻成
少女樣貌喔!
【慈祐宮相簿】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