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2
年
9
月
15
日
地點:
彰化南瑤宮(彰化市南瑤路3號)
交通方式:
搭乘火車至彰化火車站,有多班市區公車停靠南瑤宮,或直行光復路,右轉中山路至南瑤路口即可抵達,路程約莫二十分鐘。
【彰化南瑤宮簡介】
引自
維基百科
網站
相傳在
1723
年(清雍正元年),彰化設縣,窯工楊謙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南街來此應募工事(可能是到瓦磘庄做工燒瓦),隨身攜帶媽祖香火袋庇身,楊謙將香火掛在工寮內,每當入夜附近居民就可見到此處散發五彩毫光,咸認為是神明顯靈,於是地方仕紳集資雕塑媽祖神像,奉祀在附近的福德廟內,居民參拜屢稱靈驗,遂香火日盛。
1738
年(清乾隆
3
年),瓦磘庄民陳氏捐地建祠,時稱「媽祖宮」,同年
11
月,總理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發起募資興建殿宇,雕塑五尊神像,取彰化縣城南門之「南」與瓦磘庄的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
雖然大部份的記載都傳南瑤宮建於
1738
年,但是建廟年份在官方誌書中卻未有記錄,有之者僅周璽在清道光年間修纂的《彰化縣志》中提到「一在邑治南門外尾窯,乾隆中士民公建」,而非「乾隆初」。再者,南瑤宮在日治時期經歷
17
年的改建工程,
1936
年完工後在前殿左側立有一塊紀念改築的「沿革碑」,碑上刻文卻指建廟年代為
1749
年(清乾隆
14
年),兩相差距
11
年,但較符合《彰化縣志》「乾隆中」的記載。
卓克華
2006
年出版的《寺廟與台灣開發史》一書中,另摘錄有一則南瑤宮較為傳奇的建廟緣起:
「
近人林文龍亦採訪記錄一則傳聞:相傳清朝雍正年間,有笨港南街的居民楊謙受雇至彰化南門外瓦窯工作,隨身攜帶有笨港天后宮的香火袋,以祈求旅途平安;事畢楊謙返笨港,將香火袋遺留工寮內。某日,忽有女人直立在瓦窯邊大聲疾呼:「瓦窯將陷,趕緊逃命!」大家聞聲,競相逃出。正驚奇間,瓦窯崩落,而女人不知去向,大家共同認定是神靈顯聖救難,在清理工寮時,赫然發現楊謙所留下之香火袋,眾人咸認為係笨港天后宮媽祖有意分靈彰化,因此香火袋暫奉土地廟,後顯靈事蹟傳遍遐邇,終於在乾隆初年建廟以祀。
【阿中隨筆】
當天本來是預計參訪完豐原慈濟宮後,要轉往海線的梧棲大庄浩天宮,但搭車到彰化沒順利趕上往海線的班次,眼看時間有所擔擱,於是就索性改變計劃,轉往拜訪彰化外媽祖了。
南瑤宮阿中已經來過好幾次了,只是以前沒好好拍照,所以這次打算好好做個紀錄。
不過也是不巧,彰化南瑤宮仍在整修當中,因此屋脊全被鷹架和布幔給遮住,沒辦法好好拍攝,著實可惜。
南瑤宮是彰化市區著名的媽祖廟,當地人俗稱外媽祖,這是因為位居古彰化城外之故,對應於彰化天后宮的內媽祖,雖是如此,內外媽祖的際遇卻是天壤之別,南瑤宮不斷的蓬勃發展,而市區內的天后宮卻萎縮凋零。
南瑤宮的三川門正脊裝飾簡約,正中央是福祿壽三仙,兩側尾脊有盤龍護佑,皆為剪黏作品。三仙表情自然莊重,看得出匠師的精緻手藝。而盤龍為兩武將所驅使,分持「旗、球」與「戟、磬」,取其「祈求吉慶」諧音。進入三川門後為前拜殿空間,上方有繁複華麗的八卦藻井,這通常也是廟宇匠師最能發揮高超功力的一部分。
前拜殿後有寬闊的天井空間,在前方便是拜殿與正殿。據說日據時代南瑤宮曾有一次大規模的整修,當時以興建一座混合中西日式風格的廟宇為設計主軸,結果整修完的成果不為信徒所接受,致使香火衰退,迫使廟方最後在正殿前方再蓋一個正殿,供奉主神媽祖,而原來的混搭風格的正殿則退居成為後殿供奉觀世音菩薩。是以造就了南瑤宮後殿比正殿格局還要大的情況。今日觀音殿迴廊上的柱子、天花板,還可看見日式風格的雕花裝飾,較傳統廟宇簡約樸素。另外在正殿兩旁通往左右兩廂的迴廊圓門上,各刻有兩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這在台灣傳統廟宇中相當罕見,據說是因為光復後國軍曾駐紮在南瑤宮三、四十年,而國旗就是當時士兵用水泥、油漆畫出來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年歷史。這次的整修本來有人倡議要將國旗改掉,不過後來廟方認為這也是一種歷史的見證,於是就保留下來,成為南瑤宮獨步全台的一項特色。
而觀音殿的後方尚有一棟三層樓的新建物,一樓供奉廣澤尊王,二樓為三官大帝,頂樓則是玉皇大帝,在廣澤尊王殿的兩側牆堵上浮刻二十四孝的故事,阿中仔細瞧了一下,發現有些故事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真的是匪夷所思,竟然還有埋兒救母的故事,看來要達到教忠教孝,題材可能還是要慎選啊!
這次參訪很可惜的碰到南瑤宮整修,不過也讓人更加期待未來嶄新的宮貌。在離去前阿中遇見了一群剛參加完彰化縣政府為了
2012
彰化媽祖遶境活動而舉辦之研習的學員,他們在會後到南瑤宮來實際訪查,期間聽到了南瑤宮與笨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的糾葛,感覺有些話想說,就把它放在「信仰與歷史的拉扯」專欄中囉!
【阿中隨筆2013.8.19】
2013年,由北港朝天宮發起的「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將於9月6日揭開序幕,朝天宮率團前往湄洲天后宮迎請湄洲媽渡海來台參加盛會,這次最讓阿中感到振奮的,莫過於朝天宮、南瑤宮總算破冰,正式交流了,藉由迎請湄洲媽這樣的一個過程,的確是再自然不過的作法,真的很開心,希望這份情誼能一直不斷持續下去,真心期望。
南瑤宮的鎮殿媽。
莊嚴肅穆的福祿壽三仙,就在三川門正脊上,注視著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
窗花的風格,遠遠看來還真有LV經典花紋的FU啊!
圓門上的兩面國旗,成為南瑤宮特有的裝飾。
融合日式與西方風格的廊柱與天花板,曾是南瑤宮的正殿,因不為信徒所接受而成為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後殿。
廣澤尊王的「辦公桌」上,文具用品一應具全啊!
二十四孝中的孟宗求筍。
【彰化南瑤宮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