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小p網友的指教,本文所述之內容僅為阿中個人選擇相信的論述,真實與否無從保證,如與您的認知有所牴觸,望請見諒】
臺南市山上區並不在山上,頂多只能算是比平地地勢高一點,最早得知這裡有座天后宮,是從高雄新莊仔山上天后宮那兒來的,原先以為那是源自於左營山仔頂媽祖這條脈絡,結果才發現一切只是名稱的巧合,高雄山上天后宮的真正源頭正是臺南山上區的天后宮。
其實全臺灣有不少天后宮都是從山上這裡分靈出去的,例如高雄山上天后宮、嘉義天后宮、虎尾天后宮、新北市紫微天后宮…等,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徵,不僅供奉媽祖,還供奉一位生日和媽祖不一樣的「玉二聖母」,祂的生日是中秋節。問題來了,既然都是天上聖母,那又為什麼生日會不同,其實這位玉二聖母並非大家所熟知的林默娘,而是另有身分的,至於是何身分就是阿中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了。
首先我們就要先從山上天后宮創建的背景開始談起,先看看山上天后宮網站內對他們自己的沿革是怎麼寫的:「明末清初,世祖順治十八年( 公元一六六一年),「二娘娘」的神像隨民族英雄鄭成功之水師,為航海守護神,由福建渡海來台。平台後,土兵分駐各地養軍墾荒,當時有鄭成功之部將率兵進駐大內鄉「北仔尾」(後改稱國姓湖),並將二娘娘覓地安座,供奉膜拜。是時二娘娘展望南方高山三座,巍峨鼎立 ( 按昔日蒙正庄至本村山仔尾山岳連綿,山秀地靈,乃是安居吉祥之地 ) ,於是指示駐軍遷居山仔頂,再由信士林電恭迎二娘娘至現廟址之左前方,搭建草舍為廟,供奉二娘娘,而尊定了天后宮之開基。」全段並未明確指出「二娘娘」是何許人也,是從哪座廟宇分來的,這和一般古媽祖廟皆自稱是湄洲島分靈而來有很大的不同,為什麼不說?是因為廟方也相信他們的玉二聖母並不是林默娘媽祖。
大家都知道鄭成功是泉州人,當時泉州媽祖信仰已經很盛行,既然已經請了泉州天后宮 ( 時稱晉江順濟廟 ) 最純粹正統的媽祖娘娘 ( 時稱順濟夫人 ) ,為什麼還要請這位二聖母一同來臺?要釐清這個疑惑,阿中在網路上找到了一個說法:「…鄭成功尊從指示奉請順濟廟媽祖上船後,隨即轉往五都銅山銅缽淨山院奉請二娘娘,當銅缽村民聽聞鄭成功要攻打台灣,其中有四十多名壯丁自願隨行,鄭成功和這些壯丁得二娘娘允准後,有的請神像,有的將二娘娘玉雕大香爐也一併隨行,戰爭完這些壯丁部份人要回銅缽,而此時二娘娘卻降駕指示玉雕香爐可回,吾金身不回,所以部份村民只請回香爐,二娘娘的神像從此留在台灣…」,「…在明朝,東山縣古地名叫五都,屬於漳州府管轄,東山島當時稱為銅山,而淨山名院就座落於銅山銅缽村,此廟環山向海…」由此敘述再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推敲,鄭成功一行人就是在東山島的淨山名院恭請當地人所稱的二娘娘金身來台的。最初是寄祀在鹿耳門天后宮,最後再隨著鄭成功手下的這批東山人定居在今山上區境內而興建廟宇。說明了建廟沿革,再來就是要探討這位二娘娘究竟是何來歷。
中國傳統信仰以多神為體系,分天神、地祇、人鬼三個系統,天神指的是日月星辰的崇拜,地祇指的是山川河海的崇拜,而人鬼則是祖靈的崇拜,凡在生有功於國家,有恩於社稷,死後受到百姓的懷念進而加以膜拜便會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神,所以照理說這位二娘娘該也有所來歷,不然不會平白無故就接受東山島民的崇拜。同一個網站當中明確指出這位二娘娘就是唐代名將,開彰聖王陳元光的二女兒:陳懷玉。「…中國大陸南蠻沿海一帶 ( 今福建漳州 ) 海寇盜匪橫行,…唐高宗派遣陳政及陳元光父子掛帥領軍,從河南省固始行軍三個月到達漳州漳浦娘子寨山下與匪軍對戰,此戰役於歷史上稱為漳浦之役。陳元光之父陳政乃是唐太祖身旁武將,因曾協助太祖推翻隋朝開國為皇所以在朝為臣,而漳浦之役時陳政年事已高,只能教導陳元光兵法,無法上場作戰。…陳元光有三位妻子但只生男丁一個名為陳响,有三個女兒:長女陳懷珠,次女陳懷玉,么女陳懷金。因中國人重男輕女觀念且陳响又是獨子,所以陳元光不讓陳响習武和兵法只讓他努力文學,後來陳响成為翰林學士,次女陳懷玉從小追隨父親戎馬沙場,練就一身騎馬打仗超高武藝,十四歲即掛副統帥帶兵作戰…」後陳元光死於娘子寨藍奉高刀下,陳懷玉為報父仇,夜襲娘子寨,雖遭藍奉高的回馬槍刺中胸口,但仍英勇奮戰,最後順利斬殺藍奉高,為朝廷剪除地方大患,也報了殺父之仇,不過卻也因傷重而殞,得年才十六歲。唐高宗為表彰陳元光而追封為「開漳聖王」,且在漳浦建專廟奉祀,陳懷玉也一併入祀。三年後娘子寨一帶發生傳染病,傳說有一位少年現身指點村民上山採藥治病,最後在一次聖王祭典當中,乩童向村民說那位少年就是陳懷玉的化身,這件事傳到武則天的耳裡,便敕封陳懷玉為「慈濟柔懿夫人」。一直到宋代因為媽祖信仰的興起,彰浦一帶的居民也開始將「二娘娘」的稱呼改成「二媽祖」或者是「柔懿媽」,而柔懿媽彰州口音近似「玉二媽」,故最後演變成今日所稱的「玉二聖母」,至此,我們就能對玉二媽祖的身分有了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