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朝隆宮

  • Share this:

朝隆宮興建後香火鼎盛,後來潮州、屏東、里港、旗山、萬丹等地前後興建媽祖廟皆受到東港媽祖所感應。之後東港繁榮直上,至日據時代東港人口增加相當可觀,日人亦相當敬重媽祖,日人在東港設支廳,歷任支廳長也都有到媽祖廟參拜。之後高雄升州東港升郡,第一任郡守更是信仰媽祖,就任第二年即召集地方仕紳重修媽祖廟,歷時兩年終告完成,在當時堪稱南部最具壯麗之廟宇,與北港朝天宮、竹南慈裕宮並稱『台灣三媽祖』。日人廢止東港海關擴建大鵬灣海軍基地,接著發生大東亞戰爭,盟軍空炸台灣,東港也難逃厄運,台灣光復後東港已遭受無情戰火波及,朝隆也元氣大傷,廟宇硬體結構受創,經過地方鄉民大力提倡出錢出力,

民國六十一年成立重建委員會,由蔡桂芳先生擔任主任委員,民國六十二年二月開工重建,六十三年九月完成現今廟貌,於七十年完成南北交加式牌樓及兩側壁牆,廟身採取南式建築,且有精緻的木雕,另三川殿的員光、花籃、飛鳳托木以及拜殿前千里眼、順風耳六尺金身為木雕藝師黃龜理遺作。古樸精細的工藝,是朝隆宮木雕之寶。拜殿的藻井,以水滸傳人物透雕方式呈現,為東港老字號松柏雕刻社之作品。廟容不僅莊嚴宏偉;廟中建築細節也相當考究。

東港朝隆宮算是移民者因為從原籍渡海來台,為求保佑航海安全,最終定居後為祈求平安而建立的媽祖廟,雍正元年建廟,經過一次的擴建和一次的重建而有今日的規模,不管是信仰中心或是建築的藝術都是數一數二,至今在東港地區僅次於東隆宮溫王廟,其每次的繞境或是祭典都大有看頭,銅鑼、涼傘開頭,鑾駕手,如意手及大聖母鑾駕乘坐的龍車鳳輦(附圖三),清一色都是由女性所參與,是最美麗最莊嚴最有紀律的隊伍,根據廟中執事人員描述,還曾經受邀前往林園三聖宮及佳冬金龍宮參與繞競祭典活動,為發揚聖母慈悲濟世的精神,朝隆宮於民國六十三年成立董事會,至今已經是第八屆,不但濟貧施惠還贊助不少文化教育機構和慈善團,亦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每逢繞境祭典活動展開,當地居民無不放下手邊工作參與盛事,在在顯示媽祖濟世救人,救苦救難的顯聖事蹟深植民心,讓位處台灣海峽沿岸的東港因為媽祖的庇佑,更加繁榮進步。

【阿中隨筆】 朝隆宮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座氣派,寫著大大的「后德門」三個字的牌樓,當下一定會被那氣勢給震撼的。不過一進廟內,感覺這裡的建築似乎較普遍,再加上廟埕上搭設棚架,遮住了三川門的正面,所以阿中也只針對神像做紀錄而已。 其實很多廟很喜歡號稱自己是台灣三大媽祖廟之一,這類的說法,阿中已經看到將近十來次了,當然這樣的封號要看從什麼樣的角度去評定,可從建築、歷史、信徒遍布,甚至是分靈數去統計,但若是單就建築藝術來判定,阿中每每都覺得與其自己說自己是台灣三大,倒不如先檢視自己保存的有沒有資格稱為三大,以上心得,跟大家作分享囉! 這對千順將軍看來很古樸,感覺應該是很有歷史的金身。 朝隆宮也供奉安胎護生的三乃夫人喔! 【東港朝隆宮相簿】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