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乾隆年間,有一位來自唐山行腳的和尚自湄洲嶼恭請天上聖母金身聖像雲遊渡海來台,行經台北廳擺接堡 枋橋庄時,應本地地主鄉紳信徒等七十二位先賢要求懇留媽祖聖駕,以祐地靈人傑庄閣煥彩,並隨即組織「天上聖 母金浦會」及建構一間小廟題額曰:「慈惠宮」奉安天上聖母聖駕,此即本宮草創伊始。
由於金浦會七十二位先賢有傳接本宮主神天上聖母信仰之功德,因此在飲水思源之際,本宮亦在功德堂設座供奉此 金浦會七十二位先賢,以茲紀念傳香功德。
湄洲天上聖母自駐駕本宮以來,由於靈蹟顯著慈蔭廣被,香火漸次興旺,地方仕紳有鑑於堂構窄狹且年久失修,為 合濟神威昭顯福澤,遂於清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由全台首富林家林國芳召集陳元瑞、林瀾波、楊早明等先賢 暨擺接堡內眾鋪戶信眾人等,發起重修之議,並於此年三月興工,經歷一年完峻,美侖美奐,並奠定了本宮宏構基 礎。 清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本宮總理林新傳為恢宏殿宇氣勢,再議將大殿屋頂昇高一尺五寸,此一工程費用由境 內擺接堡漳州人樂捐,工期歷五個月完成,更添本宮巍巍廟貌。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十二月,前殿雷動,牆壁坍塌,管理人林清山遂再募捐修繕,以繼煙祀,此次修繕 為期六個月,於翌年五月修繕完峻,十一月舉辦盛大的慶成祈安大典,自此廟貌煥然一新,香火永傳,人境平謚, 四方朝聖香客信眾絡繹不絕。
民國六十四年,板橋市實施舊市區更新方案,整修市容觀瞻,本宮位於府中路之部份建築遭拆除,管理人朱茂陽即 策劃全面修建事宜,並組織修建委員會,推選本市留候里里長劉屘先生擔任修建會主任委員,此次改建共增建了二 層媽祖殿及後殿二層之三界公殿和頂層之凌霄寶殿,於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開工,至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二 十日次第完工,共歷時十載,完成三層樓式廟構完整新殿宇,金碧輝煌,巍巍常屹,悠悠煙祀常被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