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勞方負舉證責任,麵包師傅過勞死認定難!

  • Share this:

要勞方負舉證責任,

麵包師傅過勞死認定難!

記者會

黃淑英立委辦公室日前再接獲過勞死勞工家屬陳情, 64 年次的楊旺璁先生自 94 年 10 月在台北某麵包烘焙坊擔任麵包師傅,由於店裡除雇主外,另外僅有學徒與門市小姐兩人,因此, 楊 先生負責店內幾乎所有麵包的製作,工作非常繁重,其平時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約 10.5-11 小時,每週工作六天,中午並沒有休息場所,就在工作臺面吃飯休息約 1 個小時,按勞基法工時計算,平均每月超時加班的時數約為 64-74 小時。由於除了門市的販賣外,還有網路訂單及會議餐盒之訂單等,有時亦需協助雇主於網路上辦理的麵包烘焙教室教學,或者協助雇主籌備出書等相關工作,因此,有時也會加班工作到晚上 11 點後。 楊 先生於 98 年 8 月 13 日 下午 2 點 10 分被同事發現倒臥在工作檯旁地上,緊急送醫仍不治死亡。經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相驗屍體證明書表示,其死亡原因為「溫度變化引起心血管不適、心因性休克」,家屬質疑 楊 先生為工作過勞死亡,向勞保局提出職災死亡給付,卻遭駁回。

勞委會違反過勞死認定指引雇主舉證原則, 採信雇主片面說詞

雇主聲稱於 3 年前打卡機故障後,皆依勞資雙方互信默契上下班,故無特殊簽到作業或打卡記錄,無法提出楊先生平日出勤情形,僅片面表示其每日 7 點上班,下午 4 點半 -5 點左右下班,午休時間更長達 2 個小時,並未有特殊的加班情形。由於雇主並未能提出相關證明資料,僅要求店內兩名員工作證。勞資雙方說法差異甚大,但勞委會卻採信雇主的片面說法,認定楊先生工時未有超時加班工作的情形。然而,依照新版的過勞死認定指引,明確規範「雇主舉證原則」:為免勞資雙方工作負荷歧見之認定困難,宜先聽取勞方意見,再請資方舉證。然而在該個案上,雇主僅要求其員工出面作證,按常理推斷,要求在職員工提出對雇主之不利證據有其困難,其證據力已顯薄弱。再者,依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規定,雇主應負舉證之責任,因此,一般職災的勞資爭議訴訟經驗,若雇主無法提出相關舉證資料,法官即採信勞方的說法。相較行政機關更為嚴謹的法院都尚且遵循雇主舉證之原則,站在保障勞工立場的勞委會卻反而免除雇主舉證責任,罔顧勞工權益!

勞動檢查事前通知雇主,檢查形同虛設

楊先生於工作期間多次與家人提及其工作環境辛苦,由於其工作場所中有烤爐設備,通風環境不好,常會感到相當悶熱,且其工作也必須進出冷凍庫取材料。楊先生曾表示過在工作時雇主不允許開空調,並威脅若開空調造成電費增加則需扣薪水。因此,常發生在烤爐旁工作到汗流挾背,卻馬上又要穿上大衣進出冷凍庫的情形,其工作環境溫差非常大。根據過勞死認定指引指出,承受異常溫度或氣溫的急遽變化皆是促發疾病的危險因子,再依驗屍報告指出,死因為「溫度變化引起心血管不適、心因性休克」,顯示其所處工作環境與促發疾病恐存有相關。楊先生發生事故後,家屬向台北市勞工局勞動檢查處提出檢舉,檢查測得現場溫度為 30 ℃、冷藏庫溫度為 5 - 8 ℃、冷凍庫溫度為- 18 ℃,但該現場溫度 與楊先生日前所反應之情形顯有落差,且 8 月時節在通風不良、未開空調與烤爐設備邊的環境下,溫度僅為 30 ℃恐有違常理 ,再者,勞檢處進行檢查前竟事先通知雇主,導致其檢查結果令人質疑。

個案審查期間過勞死認定標準已修改, 卻仍用舊制之管服中心評估資料

楊先生於 98 年 8 月 13 日病發,當時過勞死認定的標準尚未修正,勞委會委託台大管服中心所做調查報告,是以舊制指引標準進行,但勞委會於 99 年 12 月 17 日修改認定指引,放寬相關認定標準,當時該個案尚未完成審查,理應由台大管服中心重新依新制標準重擬調查報告,提供給職業病鑑定委員會進行審查,但勞委會卻仍舊以舊制資料繼續審查,導致勞工權益遭受損害。

立委黃淑英表示:勞委會一再對外宣示重視過勞死的議題,但在現實上卻未站在保護勞工的立場上審查相關案件,不僅未能協助家屬進行資料蒐集與保全,在資方未能提出相關證據下,甚至還選擇站在資方的一邊,採取嚴苛認定,漠視勞工權益保障,已嚴重失職。日前,立法院審查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時,已提出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審查委員的組成上,應有勞工權益相關的律師或專家學者代表,即是為杜絕在審查過程中,恐因醫學領域的專家對於勞工權益較不熟悉,產生如對工時認定有所爭議時, 應如何判定的問題,無奈勞委會卻反對該項修法意見,而該修法草案目前仍尚待朝野協商。為有效確保勞工權益保障,立委黃淑英再次強調職業病鑑定委員會的組成代表,應包括勞工權益相關的律師或專家學者代表。此外,針對此件個案,要求勞委會應以新制指引製作調查評估報告,重新進行職業病鑑定,以確保職業災害勞工的相關權益保障!

新聞聯絡人:立法委員黃淑英國會辦公室助理 黃怡翎 2358-8111 . 0926-480-96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