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道德經 [五十六~六十四章 ]
第五十六玄同章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 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為,
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其無正耶。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 廉而不劌 .
直而不肆 . 光而不耀 .
莫知其極,可以有 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夫兩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 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 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第六十三為大章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 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違者敗之 . 執者失之 . 聖人無為故無敗
. 無執故無失 .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 .
不貴難得之貨 . 學不學 . 復眾人之所過 . 以輔萬物之自然 . 而不敢為 .
準提園木本豐舍 年青老頭 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