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尿管護理手冊

  • Share this:

什麼是導尿管: 導尿管是以橡皮、矽膠或塑膠做的管子,可以經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來,導尿管插入膀胱後,靠近導尿管頭端有一個氣囊固定導尿管留在膀胱內,而不易脫出(如下圖)。且引流管連接集尿袋,讓尿液自由的流出。

留置導尿管注意事項: 尿袋高度要低於膀胱位置 (但不可置放於地上),以防尿液逆流。 接頭不可鬆脫,應保持密閉,以防受污染,且尿袋出口處應隨時關閉,即應維持密閉的引流系統。 尿管不可扭曲或受壓,以防阻塞,而且不可拉扯,以防出血。 男性病人尿管正確固定的方法:尿管宜固定於大腿外。 小腿尿袋的固定,應鬆緊合宜的綁於小腿,膠布固定應穩固,活動時不會牽扯。 鼓勵病人多喝水,每天尿量至少 1500 cc 以上,避免感染及尿路阻塞。 尿袋應每隔八小時或當尿袋尿量超過 700 cc 時應倒掉,不可積太多,倒尿時勿使尿袋出口處受到污染。 必須每天確實用肥皂,清水沖洗陰部, 以維持尿道口之清潔和乾燥( 步驟如註解一 )。 長期放置導尿管者,原則上導尿管需要定期更換,有下列情況則應立即更新處理: 1.尿管滑出. 2.尿管污染. 3.尿管阻塞. 4.尿管破裂。 如有下列泌尿道感染的徵兆發生,請立即就醫: 1.發燒,發冷. 2.尿道疼痛. 3.尿液混濁. 4.尿道口分泌物增加. 5.血尿、滲尿. 6.尿量少於 500c.c/日. 7.或尿管脫出。 尿管每日至少要擠壓一次,避免折到或壓到,以保持暢通。 當搬運病患時,可先將引流管夾住,避免尿液回流。 尿袋宜一或兩週更換一次。 觀察尿液的顏色及性狀,注意混濁或沈澱的發生。 若分泌物多時則增加沖洗或清潔次數。 鼓勵飲水並攝取富含維他命C之新鮮果汁,以減輕感染現象及尿路阻塞。

導尿管護理的時機: (一)每天至少一次,最好能配合沐浴後或床上擦澡後執行。 (二)解完大便後。

導尿管護理的步驟: 洗手、清除手上的病菌以預防感染。 準備下列用具: 1.大棉枝、中型棉枝各一包。 2.女性選用會陰沖洗壺,男性選用水杯一個。 3.透氣紙膠布一捲。 4.塑膠袋一只。 5.便盆。 6.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的水。 7.優碘消毒溶液(視需要)。 將便盆放入病人臀部。 利用大棉枝一包及會陰沖洗壺或水杯,完成會陰沖洗或陰莖沖洗(請參照 會陰沖洗法 )。 移開便盆。 用手分開陰唇或回縮包皮。 以中型棉枝沾濕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的水(優碘),清潔靠近導尿管口端的導尿管約一吋(2.5公分),每次使用一枝棉枝且棉枝不可來擦拭。將髒的棉枝,隨手丟入準備好的塑膠內。 檢查有沒有任何結痂或不正常引流物或分泌物。如果有要使用優碘溶液消毒尿道口的需要時,請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維持尿道口之清潔和乾燥,應以無菌 Y 紗布包紮尿道口。 去除原有固定之膠帶。 將導尿管以透氣膠帶以井字形貼法固定在大腿內側(女病人)或下腹部(男病人),每天須更換黏貼部位,防止長期黏貼或導管壓迫,造成皮膚損傷。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陰部清洗方法: 準備的用物: ◎方法1.布單、優碘、小棉棒、溫水、沖洗壺(小茶壺)、大棉花棒、便盆 ◎方法2.布單、優碘、小棉棒、溫水、肥皂、毛巾、水盆

清洗步驟: 將布單及便盆放在病患的臀部下。 依您喜歡的方式任意選擇: 方法1: 一手拿水壺,在陰部位置由上向下慢慢將水倒出,同時以另一手拿大棉花棒由上往下,由內而外清潔陰部(碰觸肛門時則不可再用) 將小棉花棒沾優碘在尿道口與尿管接觸的部位,以圓圈式由內往外擦拭一圈,注意女性要撥開陰唇,男性要撥開包皮消毒,才會乾淨。 重新固定好尿管位置。 將布單及便盆移除。 上述步驟每日請執行 1 ~ 2 次。 轉載自 2003-02-26/聯合報/36版/健康/

方法2: 將陰部打濕,塗抹肥皂後,在陰部擦洗;以濕毛巾擦去肥皂至清潔。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