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畢卡索畫展。展期只到 9 月 18 日,全票 280 元,
學生票 250 元,敬老票 220 元,因為我看過「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憑票根可以買敬老票,導覽手冊 200 元。
羅森貝爾格夫人與女兒的肖像
十年前我去花都巴黎旅遊時就曾經到「畢卡索美術館」參觀,
美術館是典雅的巴洛克風格建築,館藏畢卡索作品約五千件,
聽說這次因為它在閉館整修,預計 2013 年春天重新開幕,
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外借的 62 件展品。
「我兒時已能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
但是我卻花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兒童一樣作畫。」—畢卡索
玩卡車的小男孩
所以我們凡人看得懂的畫是他早期的作品,他成為世紀大師的畫作,
就是我們稱做的抽象畫。畢卡索生於西班牙,卒於法國,
他是少數生前就能名利雙收的畫家,而且是以高齡 92 歲逝世。
我想愛情的滋潤一定是很重要的因素,雖然他名義上只有兩段婚姻,
但是圍繞在他身邊的女人卻如過江之鯽。
他自比為希臘神話中的人身牛頭怪:半人半獸,
天生有力而且「食色者性也」,女人是他創作的謬司女神,
他的喜好也直接反映在畫作上,如果兩人相愛如膠似漆,
他就把妳畫漂亮一點;要是他覺得厭倦了,
呈現出來的畫作就不是很好看。
「畢卡索每換一個女人,他的生活全然改變。換房子,朋友圈也換,
狗也換,藝術風格也完全轉變。」—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
不管他幾歲,永遠只對一二十歲的年輕妹妹有興趣,
或許這也是他靈感源源不絕的關鍵。
他的畫作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 緣起( 1895 — 1903 ):男子肖像
2. 從原始主義到立體主義( 1906 — 1915 ):男子頭像、有鬍子的男人
男子頭像
3. 古典時期( 1915 — 1925 ):女子頭像、扮丑角的保羅
4. 畢卡索與俄羅斯芭蕾舞團( 1916 — 1920 ):《三角帽》,鬥牛士的服裝設計
5.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4 — 1932 ):坐紅色扶椅的女子、雕刻家
側面的女性是雕刻家所凝視的雕像;中間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雕像的坐姿;
雕刻家右手抱胸、左手支頭,像是思考如何進行下一步,
也像是欣賞自己的傑作,只看淺色是側臉,明暗兩色一起看就是正臉;
雕刻家雙腳交叉,配合手部動作,呈現放鬆姿態。
6. 獻身時局的繪畫( 1935 — 1939 ):百葉窗前沉睡的女子
7. 戰爭時期繪畫( 1941 — 1943 ):小孩與鴿子
8. 民間藝術年代( 1946 — 1960 ):鬥牛
9. 畢卡索及前輩大師( 1950 — 1972 ):仿馬內《草地上的野餐》
即使不是假日,參觀的人仍頗多,可能是因語音導覽說明是蔣勳老師,
所以很多人都是手持語音導覽機,邊聽邊看畫,
但是歷史博物館的展覽空間並不大,冷氣也不太強,
所以欣賞起來就沒「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愉快。
最後是畢卡索商店,東西琳琅滿目,不過我沒有衝動得亂買,
只買了一瓶紀念葡萄酒,還有一瓶斯里蘭卡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