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完專任的暑假,我的母親堅持要我改名字,她自己也要改,
所以要我利用放假趕快把手續辦一辦,母命難違,
我只好挑了一個跟原來名字沒有太懸殊的,以免大家不好記。
因為以前抽的班都是在七班以後,心裡就想什麼時候可以跳到前面去,
而且一班離辦公室很近,開個窗子就能掌控學生的動向,
有什麼事都可以第一個完成,真好!記得抽籤時,
我們一堆準導師還跑去拜土地公,希望能抽到投緣的!
那一年抽籤是先抽班級,再抽學生 S 型編班的班別,特殊生都先放進去了。
說也奇怪,心誠則靈,我先抽班別竟然就是“一”班,更神奇的是,
我抽編班的班別也是一”班。由於特殊生是個自閉生,可以酌減四個孩子,
所以班上總共是 32 學生,是那一屆人數最少的班級。
剛帶完的這一屆,有些事很難忘:
(一)、一班是我中年改名後帶的第一屆子弟兵,
憑良心說學生基本上都很乖巧懂事,照理說我應該帶得很輕鬆,其實不然,
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追溯其原因,可能如韓愈說的,人到中年,視茫茫,
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我改很多作業後,發現自己有了飛蚊症,
晚上回家看報紙,常邊看邊打瞌睡,甲狀腺機能亢進復發,還掛急診抽水,
又吃了好一陣子的藥。有一次很容易因為小事而發飆,
所以我當機立斷選擇只當國文老師,不當導師,一、兩個禮拜沒去看早自修、
午自修,當然也是孩子夠乖,教室離辦公室很近,我才敢放手。
為什麼這麼累?可能是我採取了一些新做法:從新生訓練就給每人、
每個家長一封信、十件見面禮;每週親子閱讀;每週給家長一封信,
節錄孩子的小日記,到畢業一共有 112 封信;還要批閱注音國字簿、
學習單、作文、週記和聯絡簿;製做作文回饋單;改考卷;
跟特殊生家長寫交換日記;更不用說備課、做講義。
這個班的孩子看起來都很聰穎,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成績總出不來,
所以我只好開始管八科。段考後寫檢討表,讓大家分享讀書方法還不夠,
我請他們找讀書的 partner ,互相激勵。段(模)考前兩個禮拜,
班上前十名要利用午自修去圖書館加強考試,所以我得幫他們準備各科考古題,
當然是採自願的方式。每次段考計算進退步分數,負分的就要留校半小時讀書,
如果人數不多就利用午自修加強,表現優異的孩子可以得到獎勵,優先選位子,
累積時間銀行(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但辛苦拉拔了半天,
成效並不顯著,我只能安慰自己想開點。
既然上帝沒有為他們開啟讀書這扇窗,那要如何建立他們的自信,發現自己的優點?
我思考了半天,就是替他們找舞台,想辦法讓他們有發光發熱的機會,
所以學校只要有任何比賽、活動,我一定 push 孩子去參加。像徵文比賽,
我都先批改過再幫他們打字投稿,其它像教室布置比賽、班級書庫比賽、
游泳比賽、國文科、數學科競試、多元選修、袋鼠媽媽活動、校慶創意進場、
班網製做、好書交享閱、借閱讀書排行榜、主題書展徵答、校園攝影比賽、
國語文競賽、天文館知識抽測、童軍技能比賽、網路查資料比賽、科展、
英文週比賽、隔宿露營、拔河比賽、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大隊接力、
晨光書香晨讀活動等,他們都表現亮麗。
他們一進來,我就向家長募捐獎勵金,不是只鼓勵學業成績優秀的孩子,
共募得 17500 元,發放完畢,他們在校慶擺攤賣飲料,自己賺獎勵金,
這 5000 元沒發完,畢業前就轉為聚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