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初四,難得下午天氣稍放晴,
溫度也不像前兩天那麼冰冷,
所以就隨性去士林科教館欣賞
即將在後天結束的【 穿越時空】絲路行特展。
要買票時,
有一位婦人說多買一張校園專案的學生票要賣給我,
門票設計像駱駝,很有趣,票價是 150 元,
真是賺到了!我又買了一本導覽手冊, 150 元。
憑票還可以換大富翁喔。
展覽樓層是七樓和八樓,還要排隊進場,
有絲路護照可以索取蓋章。
原來 ’’ 絲路 ’’ 這個浪漫名稱開始自西元 1877 年
德國探險家李希霍芬,
是用來形容世界上最早從中國到中亞兩河流域和印度之間的交通網路。
從長安出發有南北兩線:
北線經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邊的天山山脈而行,
會經過哈密、吐魯番等綠洲城市,
路程雖遠卻比較好走;
南線則是經若羌等地到達最西邊的城市喀什,
這裡有很多條路線可選擇。
※首先看到一台 織布機 ,
才知道以下幾個成語都是有根據的:
1. 抽絲剝繭 :要拿蠶繭抽絲之前須先「剝繭」,
剝去蠶繭周邊鬆散的繭衣以利選繭;
選繭之後再以沸水煮繭,
溶解蠶絲之間的絲膠以便找到絲頭「抽絲」。
2. 絲絲入扣 :織布機上的「筘(扣)」,
就像一把固定在兩根木條之間的大梳子,
經線依序穿入扣齒,排列的寬度因而固定,
布幅穩定,織出的布就會更平整。
3. 錦上添花 :織布要有花紋,須用提花機,
「錦」是貴重絲帛,色彩鮮麗,再添上花朵圖案,
就是美上加美了。
※ 沙漠的地下運河—坎兒井
吐魯番是綠洲城市,降雨量少,靠的就是「坎兒井」,
它是由地上豎井、地下渠道、地表明渠和儲水池所組成。
坡地上居民可以從豎井垂吊桶子,
即可從渠道取水到地面使用。
※ 吐魯番的夜市 :
1.食 :葡萄、葡萄乾、棗子等
2. 飲:葡萄酒
3. 皮:貂鼠皮、豹皮、駱駝毛、羊毛等
4. 香:「人參」延年益壽;「肉桂」抗病毒;
「薄荷」治療消化不良、頭痛、肌肉不適;
「海藻」提供碘和礦物質。
※ 沙漠之舟—駱駝
牠們在沙漠可以存活全靠:寬大有肉墊的腳;
儲存脂肪的駝峰;濃密的眉毛和長又多的眼睫毛;
濃而粗的體毛;狹窄的鼻孔能閉合防止沙進去;
既厚又韌的舌頭等。
雙峰駱駝:體毛較長可保暖,適合中亞、
蒙古和中國的寒冷氣候
單峰駱駝:耐熱性較好,負責從中亞運貨往西方
※ 流動的時間—水鐘
在水槽上方的中央位置,放置一個拿長筆的抄寫員模型,
他的筆尖所指的刻度就是測量的時間。水槽裡裝了水,
當水穩定的往下流,水槽裡的一個浮筒也會往下移動,
並拉動一組滑輪使得抄寫員轉動而指出時間。
※ 吹玻璃 :
西元前 200 年伊斯蘭工藝師就擁有此技術。
把玻璃原料放在金屬吹管的前端,加熱呈半流體狀態,
然後即可吹出各種器皿的形狀。
古代的文字
西域的樂器
八樓有蒙古包,裡面有成吉思汗的畫像,還有駱駝供拍照。
為讓大家體驗沙漠的感覺,
還特別將溫度調高到三、四十度,地上都是沙子,很有意思。
可惜人太多,影響欣賞品質。販賣部有很多紀念品,
我很克制,只買了尚方寶劍造型筆。
突然想到喜多郎的 '' 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 ,在音樂聲揚起中,
似乎也來了一趟浪漫的絲路之旅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