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正見

  • Share this:

學修之人首重正知見,而正知見來自於閱讀經典、聽聞善知識開示、或是自我領悟等等, 經典是驗證自己的鏡子,如果自己學修的經驗,很可能符合楞嚴經的五十陰魔時,就應該心生警惕了,而不是先懷疑經典可能有誤, 然後開始認為自己才不是像楞嚴經所寫的一樣,而自己的能力完全是來自於神佛的關懷,或是自己的能力來自於自己有不凡的來歷,然後開始膨脹自己,認定自己根本就是神佛轉世等等,這些都不是正確的觀念。

聽聞善知識開示至少可以避免某些不正確的觀念,而這些善知識是跟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的前輩或是同修, 大家都有相同經歷,而這些善知識已經順利走過這一些經歷,然後可以告訴我們這些經歷,提醒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並且順利地繼續走下去。

要注意的是,各法門都有很多善知識, 我們要請教的是於我們有相同經驗的善知識,不是說我們看清其他法門的善知識,而 是有時候法門的不同,會產生基本觀念的不同,這樣反而無法 幫助我們成長 ,譬如說,假使我們現在學習的是道家的法門,而當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去請教天主教的神父時,能得到我們要的答案嗎?當然有時候我們需要觸類旁通,就像在"一切有為法"中提到的,如果這神父的境界也到達這個境界時,有沒有其他狹隘的宗教偏見,自然可以給我們正確的指引,幫助我們成長,但這畢竟是少數,除非我們修行的法門已經找不到任何善知識可以指引時,才需要向外尋找能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疑惑的善知識們。

自我領悟也是我們修行成長的動力,如果只是聽聞而沒有實修,一切都是空。 當我們閱讀經典,或是聽聞善知識開示,除非我們刻意去排除思考,不然我們的大腦、亦是在無意間都會記憶片段觀念,而淺意識也會去思考這些內容,所以佛陀才說,對人說四句偈,或是一聲佛號,都是幫助他們種下來世學佛的慧命。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自我領悟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關鍵點,而這關鍵點來自於不正確的心態,尤其靈修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會有所感應、有所知覺,有些能力等等。 有正確心態者,會請教善知識並且小心求證,然後戰戰兢兢地體驗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有自我膨脹心態的者,很容易受的心魔的引誘,開始認為自己的能力高於他人,自己的來歷高於他人,甚至於自己是神佛來轉世,自己根本就是神佛等等,這時候已經開始走上自我毀滅的路上了。

正確的觀念 很容易得到,但是 正確的心態 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沒有正確的心態,再多正確的觀念還是聽不進耳 。而有正確的心態者,就算沒有聽聞過、建立過正確的觀念,一樣不會出現問題。

正確的心態,則可以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來檢驗。正確的觀念可以慢慢建立,但是正確的心態卻不能有一刻鬆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