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76/09/30 - 76/10/3
攀登山岳:畢祿山 ( 3371M , 三等 6368 號 ) 、北畢祿山 ( 3193M ) 、鈴鳴山 ( 3272M , 三等 6373 號 )
成員: Came l 、 YS 共二人
前言:在入山申請尚未放寬的年代,登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如果想不透過登山社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一的方法就只有偷渡一途,而畢祿山的 820 林道便是其中不需要經過入山檢查哨的地方,當時才剛退伍不久,為了想要爬山便和同學選上了這高難度的北一南段 ( 現稱北二段 I 字縱走 ) ,在那個登山經驗不足,又沒有裝備輕量化觀念的年代,結果當然是鎩羽而歸,也自此十多年不再有機會涉足高山。
預定行程:
D 1 :台中 --> 梨山--> 大禹嶺 --> 820 林道 8K 工寮 (C1)
D 2 : 8K 工寮 --> 8.2K 登山口 --> 畢祿山 --> 畢祿斷崖 --> 畢祿北峰 (3220 峰 ) --> 鈴鳴山 --> 鞍部營地 (C2)
D3 :鞍部營地 --> 無明西峰 --> 無明山 --> 無明池 (C3)
D4 :無明池 --> 鬼門關山 --> 甘藷南峰 --> 甘藷峰 --> 甘藷南峰 --> 遠多志山 --> 耳無溪合流點營地 (C4)
D 5 : 耳無溪合流點 --> 710 林道 17.5K --> 茶岩山 --> 閂山 --> 茶岩山 --> 3K 苗圃登山口 --> 15K 三叉路 --> 清泉橋 (C5)
D 6 :清泉橋 --> 梨山 --> 台中
實際行程記錄:
9/30( 三 ) 天氣:晴
D1 :
07:15 台中公路局坐上往慈恩的中興號 ( 票價 165 元 )
09:37 德基站,車停休息 10 分鐘
續行至佳陽附近遇到嚴重的山崩,只見上方的土石、樹木仍持續不斷的崩落下來,早已把路面全部掩蓋,看來是無法通過了,怎麼辦?難道行程還沒開始就必須結束了,這時有些住在梨山的當地人決定走果園的路,下溪底的吊橋再向上走到梨山,走吧 ! 不管行程會有甚麼樣的改變,先到梨山再說吧 !
12:35 梨山,幸運的正好 12:45 有一班往大禹嶺的直達車,匆匆買了票坐上這班公路局的直達車 ( 票價 25 元 )
13:50 距大禹嶺隧道尚有 1 公里的日新崗下車
14:15 820 林道檢查哨 ( 已廢 ) ,休息 30 分鐘後沿林道出發,雖然行程有些延遲,但估計在天黑左右應該會到達登山口。林道在接近畢祿山登山口前之路段路況不良,部分已為芒草淹沒,行進速度緩慢。
18:20 畢祿山登山口,位於林道上一處較大之溪流附近, 8K 工寮有些殘破不太適合住人,紮營。
20:40 就寢 ( 12 ℃ )
10/1( 四 ) 天氣:晴時多雲
04:00 起床 ( 6 ℃ )
05:30 登山口出發,前段為陡坡,之後轉入密林箭竹叢
07:35 斷崖繩梯 ( 8 ℃ )
09:15 稜線三叉路
09:20 畢祿山 ( 17 ℃ )
11:00 畢祿斷崖,沿著稜線邊緣通過,每踩一步腳下的碎石就不斷的向下滑落,真擔心人也會隨著一起滑落山下
12:00 進入底層為高密箭竹之密林 ( 19 ℃ )
15:00 畢祿北峰 ( 16 ℃ ) ,下山頭這條箭竹林下的路非常明顯,但約走 100 公尺後路標、路跡皆不明,怎麼找就是沒有前進的路,四周也已經起霧了,只好退回畢祿北峰山頂紮營,面臨這預期之外的迷途我們毫無準備,就連行動水也所剩無幾,晚餐只能啃點乾土司麵包了。
10/2 ( 五 ) 天氣:晴
05:00 起床 ( 7 ℃ ) ,四周有霧
06:00 霧仍時散時起 ( 9 ℃ ) ,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只好取去舔食一些杉樹枝頭的少量露水來勉強止渴,湧動的霧漸漸平息了,一個個山頭就有如雲海中一座座的島嶼。
07:40 出發,重新走上昨天迷途的路才發現,正路在還不到半途就轉入左邊一個不太明顯的缺口,而我們一直在底下那一段找,難怪會找不到路,前行的這一段在樹林下的路也並不明顯,能夠找到的稀少路標至少也是一年前的了,就在由樹林即將進入草原之時,我們撿到了一整瓶保特瓶乾淨的飲水,真是如獲至寶,找了一個草原山頭克難的解決了我們的早餐兼午餐。
11:00 黑水塘鞍部 ( 15 ℃ ) ,黑水塘有二,位於稜線東側,下水塘取水,來回花了 25 分鐘,加上休息時間總共耗了一個多鐘頭
12:05 黑水塘鞍部出發
12:50 鈴鳴山 ( 18 ℃ ) ,非常狹窄的山頂,雖然過了正午,但天氣仍出奇的好。無明山大斷崖的險毫不隱藏的展露在我們面前,看著看著我們遲疑了,我們能走的過去嗎?萬一再發生昨天那樣的迷途事件我們該怎麼辦?許許多多不好的可能性不斷的閃過,已經被延遲的行程,使得我們無法承擔這任何一個不好的可能性,我們的信心終於被擊潰了,終於一致無異議的決定,從鈴鳴直接撤退吧 !
13:25 鈴鳴山出發
13:55 鞍部,進入箭竹林
14:15 叉路口,叉路應該是往人待山及鹿池的
15:00 鈴鳴山登山口,終於接上了 730 林道,休息加取水,又耗了一個小時
16:00 沿 730 林道出發,多背了 10 公升的水實在相當沉重,總負重量快要等於背一個人了。
17:30 27K 鞍部工寮 ( 12 ℃ )
10/3 ( 六 ) 天氣:晴
05:30 27K 工寮出發 ( 12 ℃ )
06:15 25K
08:45 15K( 13 ℃ )
11:30 檢查哨,原本預期會被抓到受罰,不過中午可能檢查哨人員不在,順利的通過
11:50 清泉橋 ( 25 ℃ ) ,只花了 6 個多小時踢完了這 27K 全段的 730 林道,幾乎快累翻了。由於同學要回台中,而我則要經由宜蘭回台北,我們就在此分手,同學先坐上了往梨山的車子。
13:20 坐上往羅東的公路局車子 ( 票價 93 元 )
後記:早年登山並沒有輕量化的觀念,當時背了犀牛牌的 4 人帳、三人份鋁套鍋、煤油氣化爐、 20 公尺 的登山繩索、相機等等,加起來幾乎是三十多公斤左右,行走的速度當然是快不起來,加上錯估了當時的能力,經驗不足卻選上這高難度的路線,這樣失敗的結果其實是必然的。當年的 730 林道路況還相當不錯,如果當時有四輪傳動車應該足以開到現在的閂山登山口之後,和如今嚴重崩坍以及後段荊棘滿佈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唯一不變的是 27K 工寮,由於地處在避風又安靜的地方,在十幾年後舊地重遊工寮依舊屹立,甚至裡外的情況都沒有太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