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談

  • Share this:

辯 辯字像是兩個語「辛」行辣的人,相向對立,語出機鋒,「言」偽而辯。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因為當時君昏臣黯、禮崩樂壞,只有邪說暴行。時推世移,現在台灣已是「民主深化」主權獨立國家,論政議事皆可暢所欲言,縱使孟子重生,也應沒有「不得已而辯」之歎! 謝長廷向馬英九下「戰帖」,要求就「國家大政、民生大事」,雙週一論每月一「辯」。馬陣營接「帖」表示:媒體已安排立委選後,總統候選人公開辯論兩三次,屆時馬絕不會缺席。同時建議謝先生與「對手」辯論前,先與黨內把憲法一中、一國二市、兩岸直航、中資來台、和解共生、台灣維新等「辯」清楚,然後才有代表民進黨,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應非台灣總統)的完整資格;才能擺脫「奸巧」,不再「憂憤」。 「戰帖」一詞,有如武俠小說的「綠林箭」、「英雄帖」,非接不可,否則便摘旗下匾,武林除名。未選先戰,殺氣騰騰,近似幫派作風。觀乎「謝帖」所稱「朝野相對叫陣,一時硝煙四起,恍如內戰已至」;最無奈的是在此「漫天鋒火」中,揮刀上陣的主角卻是陳總統。扁的嘶叫占滿媒體,謝縮在角落,踟躕在「戰場」邊緣,偶爾提出點「政見」便被否定,還被扁指是「選舉語言,謝如仍做行政院長,絕不會這樣說」! 一個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竟被擠在一邊,既少發聲,也少亮相,寂寞無奈之餘,找對手來辯一辯,即使所說的不會全被黨內認同,但言為心聲,一吐為快,自洩自慰,有何不可? 2007/12/28 00:43

裸退 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曾說:「權力是最強的春藥。」政治人物爭逐權力,往往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殺到刀刀見骨,若要下台時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留下漂亮的身影,實在戛戛乎其難。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明年三月將退休,中國貿促會曾邀請她,卸職後擔任該會名譽會長,遭到吳儀婉拒。日前她更明白表示,她的退休是「裸退」,也就是不論官方、半官方、或群眾性團體,都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希望大家完全把她忘記。 吳儀號稱「鐵娘子」,在中共對外經貿領域,可謂第一把手,其在國際談判的犀利詞鋒,及獨特的個人魅力,都令對手印象深刻。和吳儀決心「裸退」比較起來,前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任期將屆時,還在為「全退」、「半退」猶豫不決,就顯得有點戀棧。 台灣有許多政客,靠著一張嘴皮子,騙得大把選票,躋身權力班子,「一朝權在握,便把令來行」,做的不是福國利民的事業,而是狗屁倒灶的勾當。在權力即將消逝時,這些政客常會設法,為自己找到一些掛名的職務,「死豬鎮砧」還坐領高薪,相對於吳儀的「裸退」,能不愧煞! 已故法國政治家白里安說過:「掌政者常歸咎百姓喜惡無常,其實未必盡然,因此我每次上台,便做好下台的準備,明眼人絕不該戀棧權位。」俗話說「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政治人物要能掌握權力、施展長才,除本職學能出眾外,機會也很重要,如何功成身退又令人懷念,當然要有幾分智慧了。 2007/12/25 19:41

蟲 每日談 蟲 最近台灣傳出「蟲蟲危機」,各種米蟲、菜蟲、油蟲、麵粉蟲,奶粉蟲……,相率出沒橫行,人民叫苦連天,政府束手無策,連本應「打老虎」的特偵組,都被派出來「抓蟲」,可見這個政府已經亂了套。 據估計,地球上的昆蟲種類,多達三千萬種以上,目前已被人類命名的,則約有一百多萬種,昆蟲之「蟲口」,約為現今人口的兩億倍,所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昆蟲的世界。雖然有些昆蟲對人類有益,但也有很多害蟲,會損毀東西、傳播疾病,令人聞之色變。 民進黨執政以來,毫無政績可言,財經更是其最大「罩門」,以致經濟日絀,民生日苦,有人囤積居奇,或操縱壟斷,趁機攫取暴利,成了助長物價狂飆的大害蟲。為了平息民怨,政府大張旗鼓,到市面上「抓蟲」,用這種笨方法,能抓到蟲才怪! 最可怕的蟲稱為「蠱」。傳說中,苗人會把各式各樣的蟲,放在一個瓦罐裡,讓牠們自相殘殺,最後剩下的那一隻,就是最毒的「蠱」,可以拿來下蠱害人。有一群政客,以「愛台灣」的口號蠱惑人心,卻利用權勢貪污自肥,這種「政治蟲」,比米蟲、菜蟲可惡幾萬倍,實與「蠱」無異。 《商君書‧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鮮矣!」木因蠹蟲多而蛀壞折斷,牆因孔隙大而傾倒崩毀,如果「政治蟲」不除,必將敗壞國家、貽禍百姓。惟「菜蟲吃菜菜腳死」,視民如草芥,只顧撈錢的「政治蟲」,為害難長久,終將自食惡果。

怒 「怒」就是生氣,史上有許多「怒」的記載,如:「文王一怒安天下」,唐詩人顧況《從軍行》「怒目時一呼,萬騎皆辟易」,岳飛「怒髮衝冠憑欄處」,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民進黨執政七年來,貪污腐敗,不顧民間疾苦,則已觸犯眾怒。 十月份物價指數,創下十三年來新高,前幾天公平會調查物價,事前通知媒體到場採訪,作秀意味濃厚,挑的北、中、南大賣場,居然同屬一家,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做法,意在宣傳物價平穩,和升斗小民的感受,完全背道而馳。 近年來百物騰貴,油價、米價、蛋價,無一不漲,還有許多民生物價,正蠢蠢欲動,政府毫無作為,只會怪罪媒體是「烏鴉」,或指責在野黨「唱衰」台灣。面對民怨鼎沸,府院黨照樣搞「入聯聖火」活動,各部會首長,忙著粉飾太平,無異把頭埋在砂堆裡的鴕鳥。 物價飛漲,已衝擊到民進黨立委選情,有綠委砲口對內,要求閣揆張俊雄等官員,一個月內穩定物價,否則引咎下台。此舉到底是「擦槍走火」,還是前後任閣揆間,彼此齟齬內鬥,人民並不感興趣,但執政黨這樣亂搞,老百姓積壓的憤怒,即將全面爆發! 「怒」從奴從心,以心為奴,代表「公僕」應為「頭家」服務。扁政府不能為人民謀福,還反過來奴化、糟蹋人民。杜牧《阿房宮賦》「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台灣民智已開,在苦日子逼迫下,不再「敢怒不敢言」,終究會以選票決定自己的未來。

評說阿扁 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謂之「蓋棺論定」。所謂「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恰如陸游詩句「死後是非誰管得」;惟當今阿扁總統,造謗生事,誤國禍民,其是非功過,不待蓋棺即可論定矣。 對於阿扁的評說,由來忒多,但知識分子每多緘默,甘為腐儒。今有論者一針見血的指陳,凡有所論,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令人擊節稱賞;綜其言論,諸如「阿扁回任黨主席,本來就是一個錯誤」、「我在阿扁身上,看不到台灣的希望;只要他下台,台灣就有救了!」 持此論說者,乃陳芳明!現任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是連署阿扁下台的七一五學者之一,因左手寫散文、右手寫政論,見稱於學界、政界。如其所言「我不會因為是綠色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乃對阿扁做出犀利的評論,內心沉痛不言可喻。 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在於「清廉、勤政、愛鄉土」,此一口號的設計者,正是陳芳明。惟民進黨「其興也勃,其敗也忽」,繫於核心價值的提升與沉淪,而其之沉淪,毋乃阿扁所肇致。陳芳明嘗言:「對民進黨的批判,正是我對自己的鞭笞。」讓人看到一個知識分子的心在淌血。 知識分子應扮演永遠的反對者,方能成為士之俠者。《韓詩外傳》:「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眾人諾諾,不若一士之諤諤。」綠色權貴,敢對阿扁「直話直說」者能幾人?所謂「君無諤諤之臣,其亡可立而待」,莫謂言之不預也。

阿扁的政績 阿扁做了兩任八年總統,其政績之有與無、好與壞,應有史家之筆方能論斷,豈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頃有網友提出「九字考評」─羞身、歧家、滯國、貧天下,竟然言簡意賅、入木三分。 在阿扁即將卸任之際,就邏輯思辨的觀點,切入「時間與存在」及「限象與向量」,亦即在多元層次的空間,或可以定格的時間,根本無法從外交、國防、兩岸、內政等治國綱要,覓取阿扁絲毫政績。是以網友對阿扁的考評,雖然只有九個字,但絕非胡言亂語,更不能謂之謔而且虐。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賦予人們內省的約束力;對國家元首而言,又何能跳脫此一俗語?何況人民對執政之良窳,都有「切己」的感受。做為一個領導人,應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阿扁卻反其道而行,身之不修、家之難齊、國之劣治,以致落得羞、歧、滯、貧。 網路無國界,彈指之間無遠弗屆,世人一日不可無此君。惟網路使用者,在參與動機及預期互惠之間,始終走不出虛擬與實境的轉換,今有網友在虛擬領域,凝成阿扁政績的實境;相對的,阿扁揮舞「獨」字旗,將實境中的台灣,推入虛擬世界,對立仇恨、墮落沉淪,遂假台獨而生。 恰如妻之於夫,「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總統是人民希望的核心、國家未來之所繫;民選總統,阿扁竟若是,堪嘆人民命蹇、國家時乖!凡有良心的歷史學者,如能以羞、歧、滯、貧為綱目,舖陳出皇皇巨著,必能藏諸名山、傳之久遠。

協助人民脫離貧窮,政府不能置身事外 天氣逐漸變冷,本來是勸募善款的旺季,但近年來景氣跌到谷底,各社福團體的現金、物資捐助也告銳減,除了呼籲民眾奉獻愛心,伸出援手之外,政府更應該負起責任,振興經濟,並推動脫貧方案,讓弱勢家庭自助人助,勇敢的站起來。 台灣人很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觀念,對於捐助貧苦殘障等公益事業,一向並不吝惜,每到歲暮時節,各項生活物資與善款更大批湧現,讓弱勢族群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然而這種情形正悄悄改觀,由於產業大量外移,一些「大手筆」捐助的企業紛紛「縮手」,個人捐助戶則因物價狂漲、景氣低迷,也減少或停止捐助,使各社福團體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以台南家扶中心為例,該中心待援的家庭共五百戶,以前都可收到各界送來的沙拉油、米粉、麵條、泡麵、罐頭等食品,數量相當可觀。這個月卻只收到二十包白米,根本不敷分配,現金捐助亦大幅減少。面對此一窘境,家扶中心不得不呼籲大家共同伸出援手。 這種「愛心縮水」的現象,並非台南地區所獨有;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全國民眾的生活都變得很難過,「省錢」成了全民運動。民進黨政府雖推出所謂「一週一利多」,卻口惠而實不至,只是騙選票的手段,對改善經濟與人民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社會瀰漫一股有氣無力的氛圍,部分人不平則鳴的「嗆聲」,卻遭當局嘲弄與壓制,「冷漠」變成大家抗議的另一種方式,連帶使社福募款更加困難。 景氣的繁榮與衰敗,影響家庭收支的高低,更連帶改變民眾的捐款行為。捐款人以中產階級為主,台灣正朝向M型社會兩極化發展,貧富差距懸殊,中產階級人口則大量流失,直接衝擊募款成績。在這樣「悶」的時代,富人的窮奢極侈,對照貧民的生活無著、朝不保夕,種種不安定的因子,已為社會埋下動亂的危機。如何消除貧富差距,協助低收入者脫離貧窮,是一項非常嚴肅的課題。 傳統上,對貧窮者均採取直接的所得補充救助方式,但在最近十幾年間,透過資產累積的策略,以協助低收入者脫貧,已成為世界潮流,經過學者的引介與倡導,國內部分地方政府和民間福利機構,已嘗試採用此種方案,協助經濟弱勢者脫離貧窮,獲得不錯的評價。 台南家扶中心今年首度推出幼兒啟蒙、大專青年自立釣竿、家長生涯發展帳戶等三大脫貧方案,幫助受助家庭幼兒接受學齡前教育、大專生返鄉回饋工讀及家長專長技能訓練等,在熱心企業與善心人士贊助下,脫貧比率達百分之十五點五,平均七戶就有一戶擺脫貧窮之苦。以當前的景氣情況來看,能有此成績已屬難能可貴。 經濟、婚姻和健康,是維持家庭穩定的「黃金三角」,台灣因「黃金三角」失衡而造成的「危機家庭」,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幫助其脫貧應講求建設性,而不是出於「救濟」心態。民間社福團體在匯集社會愛心、幫助弱勢方面,有很大的貢獻,然而政府不能因此置身事外,或收割民間努力的成果,應該少搞政治多拚經濟,讓台灣的愛心醒過來。

每日談 閃跳一族 每日談 閃跳一族 台灣俗諺「一枝草一點露」,意味天無絕人之路,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意,告誡人們只要肯吃苦、有決心,就能克服困難;時下許多年輕人,投入職場之後,卻難適應而成為閃跳一族。 同樣是新語詞,有別於日本舶來的御宅族,閃跳族一詞則來自中國大陸,其原意是指不安於職場的年輕人。事實上,閃跳族並非大陸的專屬,而是只要有職場,便有這一族群。根據主計處調查,去年在同一工作,未做滿一年就職者,多達八十一萬八千人,說明台灣職場閃跳問題不容忽視。 閃跳族活躍的癥結,無非在人求事、事求人的過程中,人與事難以磨合;究其原因,不外工作與志趣不合,自動請辭,或在職務上表現不佳,被迫離職。閃跳族也許可以很阿Q的自以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他們如浪濤般潮起潮落,難免發揮不了產能,相對降低各行各業的競爭力。 台灣俗話說:「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過年還回家吃自己。」驗證閃跳族非今始有之,惟今尤甚於昔而已。當今台灣高教普級,大學畢業一事無成,比比皆是;加以企業三要件─安定的環境、學習的機會、合理的待遇,未必俱足,謀職者在一山比一山高之下,遂無法定於一而成為閃跳族。 台灣淺碟型的經濟結構,必然形成淺碟型的就業市場,任何人在職場上,也許不必有從一而終的陳腐觀念。但職場原屬僱方的市場,要想在業界出人頭地,應有「戲棚腳站乎久」的堅持;閃跳成習,終究會成為職場流浪客。

賀元旦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中國歷代元旦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創立了「太初曆」,和夏代一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所以又稱「夏曆」。一直到中華民國建立,才改以西曆一月一日為新年。 國人在習俗上,以過農曆新年為主,但西曆的元旦,與世界潮流接軌,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台灣和全球各地,昨晚都舉辦熱鬧的跨年活動,告別紛擾的二○○七,在今天迎接第一道曙光,和嶄新的一年。 台灣過去幾年,在民進黨執政下,物價指數直線攀升,對外競爭力則跌到谷底,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更看不到希望與未來。去年一年當中,執政黨並沒有把握最後機會,為老百姓做點事,反而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大搞意識形態之爭,人民心頭的積怨,已經達到臨界點。 選錯總統,台灣人民付出八年慘痛代價,所幸三月的總統大選,是選民當家做主的機會,大家應該珍惜神聖選票,選出真正能為人民做事的人,將貪污腐敗的無恥政客,掃入歷史灰燼中。今年是撥亂反正的一年,也是否極泰來的一年,更是再造台灣的一年。新年開新運,謹以為賀!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