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仔尾
本土之爭 並非「有心栽花」,也非「無心插柳」,只因倒數計時的立委選舉,面臨一選區兩票制的試煉,嚴重擠壓小黨生存空間,政治光譜上的綠色區塊,出現本土之爭,毋乃勢所必然。 在此後殖民時代,本土化已成國際潮流,標榜「在地文化」和「主體意識」。台灣本土意識,日據時代即已萌生,當時以保留漢文化,對抗殖民統治。國府遷台後,本土化羼入台獨調性,據以和威權抗衡。打著本土起家的民進黨,由黨外而組黨,從組黨到執政,本土化遂成台灣顯學。 基於全球化的反思,加速各國本土覺醒,做為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實已本土化。但民進黨卻盤據本土化,且霸占本土解釋權,使成泛綠專屬圖騰,每逢選舉就揮霍無度,藉以擴大政治利益。然而,在立委新選制衝擊下,同屬綠營的台聯,終於發現本土旗幟,民進黨已緊抓不放。 民、台兩黨同質性殊高,兩黨之於國會政治,也常站在同一陣線。惟「平地把手笑,乘崖撥足擠」,當本土社團站出來,呼求政黨票投民進黨,台聯面對絕續關頭,如溺之待拯、火之待救,雖不致將民進黨打為假本土,但高嚷「挺台聯、真本土」,一場本土純度之戰,就此引爆開來。 距離立委選舉僅五天,國民黨主打經濟牌,自可避免陷入本土之爭的泥淖。台聯為跨越政黨票五趴門檻,俾取得不分區席次,更盼能保住黨團地位,在苦心焦慮之餘,必將設法整合獨派力量,打出「正港本土」牌,而使本土之爭趨於尖銳化。 內外交迫 立委、總統選舉在即,阿扁總統尖嘴薄舌,把台灣搞得烏煙瘴氣之際,忽如驚雷爆響,傳來馬拉威將斷交的消息;赫赫乎!島內因選舉而硝煙四起,炎炎乎!外交則在漫天烽火中潰敗,台灣真個內外交迫。 恰似前年八月,蘇貞昌出訪查德,臨上飛機之前,台、查突然宣布斷交。馬拉威外交生變,豈無情資可尋?黃志芳兼程趕去「滅火」,卻已不得其門而入,台、馬四十二年外交關係,就此漂零蓬斷,邦誼難續。「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身為外長,黃志芳返台後,該如何對國人交代? 想也知道!待黃志芳鎩羽歸來,面對媒體追問,最好的說詞就是「攏是阿共仔害的!」但可別忘記,二○○○年政黨輪替時,邦交國仍有廿九個,將近八年來,外館降旗的多,升旗的少,馬拉威宣告斷交後,台灣邦交國只剩廿三個。扁政府曾宣示烽火外交,如今外交果真遍地烽火。 「攏是阿共仔害的」,其然哉?其不然哉?中共對我外交打壓,非始於今日,也不會止於今日。惟阿扁祭起「台灣入聯」魔咒,中共封殺我對外關係,力道焉不加劇?縱使台灣甘做凱子,但以台灣積弱不振,中共國力日強,台灣豈是中共的對手,糜費鉅資,徒留數不清的外交爛帳。 阿扁慣常外銷轉內銷,外交上的挫敗,必然怪罪在野黨,所謂「聯共制台」云云,有著丟不完的紅帽子。然而,阿扁是個道地的「麻煩製造者」,其不知修睦於外,卻又蓄怒於內,終使台灣內憂外患,糜有已時。
主帥 每日談 主帥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史書指其「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文治武功欠佳,卻喜歡自我封官,曾自封為「鎮國公威武大將軍」。五百年後,現今陳水扁總統,實不讓朱厚照專美於前。 陳總統政壇行走,確切乎!為選舉而生、為選舉而活。每逢選舉,他渾身每個細胞,似乎都跳起「蕊」(RAP),直與起乩無異;面對立委、總統選舉,因攸關民進黨執政權之維繫與否,尤其「蕊」得凶、「蕊」得猛,只見他搭乘「空軍一號」走南闖北,坐上「防彈車」穿街走巷。 所謂「治國無半步,選舉全部數」,這之於陳總統,不啻國人共同的印象。豈不見?陳總統前天重返三一九現場,在一片動員的呼喊─「總統好」、「總統加油」聲中,察其顏觀其色,恰似春風得意馬蹄疾,好個大丈夫當如是!然則,三一九是族群裂解的傷口,也是民主恥辱的標記。 一代狂人希特勒曾說:「誰是對的?你還是我?我是對的,我一直會是!」陳總統一路走來,不也如此?他決意將選舉戰線,由一一二延伸到三二二,並將兩項選舉綁成「一次性」,串起兩項選舉的韋弦就是公投,進而自封為「主帥總指揮」。主帥在此!「威武將軍」朱厚照算甚麼? 主帥─陳總統舞大刀、扳弓矢,正為選戰打得不亦火熱。惟陳總統惡言潑語,罵戰方酣,似已搏上一己之命(政治生命),卻何有一語可言及政績?其為票房保證抑或毒藥?綠營總統、立委候選人又能如之何?徒讓選將感嘆:主帥無能,累死三軍。 2008/01/10 19:45
「花」之續章 昨日本欄以「花」為題,從阿扁所謂「國民黨像查某人在花」,談到扁之御林軍、及其身邊女人的「花」。今且衍而說之,像「切花」一樣,從四時之「花」,切入阿扁之「花」。 「花」之為物,乃植物繁衍之所賴,係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組成。古來騷人墨客,特喜以「花」入詩填詞,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又如「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彩筆生花,說不盡花朝月夜。但不如佛家「拈花微笑」,探竿影草,別有禪意。 《說文解字》並無「花」字,在南北朝以前,所用的是「華」。盼望「今年花勝去年紅」,惟只怕苗而不秀,秀而不華,華而不實,若人落得此境,則與「空心大老官」無異。再進一步說,若人花嘴利舌,花言巧語,毋乃心存狡詐,詭譎難測。觀彼阿扁,何其華而不實、詭譎難測之甚。 華而不實,譬諸阿扁之治國;詭譎難測,比如阿扁之性格。由於阿扁治國無能、性格偏執,其之於「花」(春華秋實)既不可得,唯極盡「花」(橫材入灶)之能事。數阿扁之「花」,可謂罄竹難書,遠的不說,僅是「台灣入聯」之舉,就「花」個沒完沒了,沒「花」到大選誓不罷休。 台灣美麗之島,本是水綠山青、百花爭妍的福地。無奈在阿扁統治下,將近八年來,竟然一路「花」到底,「花」掉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老本,「花」掉百姓原滿心期待的幸福,怎不令人感嘆:人若衰種瓠仔生菜瓜!
花 花是名詞,芬芳鮮麗;如為動詞,有花錢、花心、插花(插一腳擾亂)等意涵。閩南語讀音「揮」,則為吵鬧。陳總統形容國民黨「像查某人在花」,那是指「潑婦罵街、無理取鬧」,難怪輿論譁然、婦團抗議,指為引喻失義,不尊重女性。 總統府趕緊出面潑水,不是澆火而是「澆花」,輕描淡寫指稱「陳總統是指公投階段領投票爭議,如引起誤會,並非本意,願代致歉」。無端污衊廣大婦女,怎能拗成被誤會?綠營「御林軍」王拓譸張為幻,說「像我這個年紀的男人,都會講類似的話」;前民進黨主席說過「不上酒家不是男人」,王拓作「例」比喻,稱是「像我這個年紀的男人」慣有之事,何必大驚小怪? 另有女立委王淑慧聲援陳總統,說得更妙,「我是立法院最『花』的!」她曾為癱瘓國會,脫下鞋子擲向主席台,一時成為國際新聞,媒體爭先報導,台灣果然因此在世界「亮相」,王立委也成為民進黨最會「花」的英雌,連同那型鞋子,都成商場搶手貨,真個一「花」成名! 陳總統說「像查某人在花」蓋有所本。吳淑珍競選時,前門推出去,當選後,後門收進來,企業大亨攜手提電腦晉見,貴婦團代為搜集發票,「花」得政局動盪,紅衫軍雲集,好不漪歟盛哉!陳幸妤面對媒體鏡頭,大罵公公趙玉柱「讓他去死」,正是「查某人在花」的「典範之作」。 陳總統身邊有兩位「花查某」,耳濡目染,飽受薰陶之餘,站台拿起麥克風就「花」,也可說是自然之舉了!
不是人幹的 陳總統輔選跑場,台灣頭到台灣尾,連同隨扈及維安警衛,累得人仰馬翻,自嘲自嘆「總統不是人幹的!」三年前馬英九就曾說過「台北市長不是人幹的」,但解釋為「歇後語」─是「馬」幹的! 馬性耐勞耐久,能負重又能奔馳,有如「台灣牛」,具溫良恭儉讓美德。馬英九姓馬而以「馬」自喻,坦率中不失其幽默。陳總統幹得「奧步」頻出,名動中外,可謂勁道十足,卻自我形容「不是人」幹的,難道是因輔選吃力?還是憂心政績不彰?抑或擔心卸任後國務機要費「假發票真報銷案」有嚕囌?或是此刻黨內擺不平,在民間又被查理嗆聲「活不下去了」而自愧、自責、自覺「不是人」? 台灣地形小而總統權力無限大,可以「思考戒嚴」,可以隨便宣布領投票動線不合一階段便「選舉無效」,可以指老兵榮民月領一萬多「領去死」,更可以遺憾太監李蓮英「那個東西」接不回去,「大中至正」牌當然也不可能恢復。這支嘴胡累累,直可把人聽得一楞一楞地。難怪呂秀蓮說「民進黨是靠嘴『賺』來政權」;此說應是為「總統不是人幹的」下了註解,原來總統是用「嘴幹」的。 聽其言觀其行概估粗評,扁七年多來上無道揆,下無法守,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已把總統這一職位做「扁」了,做「窄」了,做「細」了。扁不喜運籌帷幄坐鎮中樞,偏愛選舉抓狂起乩,趕場做秀,說些「五四三話」,累得滿頭大汗聲嘶喉啞,始才說「總統不是人幹的」,何苦來哉! 2008/01/09 02:04
成敗之間 過去的民進黨,挾陳總統的個人魅力,以「清廉、勤政、愛鄉土」為號召,完成政黨輪替,不料在旋踵間,總統府和官邸連根爛起,整個黨亦快速腐化沉淪,終遭選民唾棄,正是成也阿扁,敗也阿扁。 民進黨脫胎自「黨外」,在昔日威權年代,有一群人不惜犧牲,為爭取自由民主而打拚,由於民眾對黑金的厭惡,使得民進黨快速壯大,累積可觀的政治實力,在各項選戰中頻傳捷報,並從地方包圍中央,撼動國民黨的統治基礎。 出身美麗島辯護律師的陳總統,對爭民主、爭自由,所付出的代價,較諸其他鬥士,可說微乎其微,可是他有高度的群眾魅力,和驚人的鬥志韌性,才能乘時造勢,攀上權力頂峰。如果沒有陳總統,民進黨要扳倒國民黨,取得執政權,應該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持平來說,是陳總統成就了民進黨。 台灣人民給了阿扁和民進黨機會,可惜卻「真心換絕情」,其表現讓國人大失所望。陳總統的女婿、親家,都因案被判刑,扁嫂涉嫌貪污被起訴,出庭應訊一次就「昏倒」,到日前出面投票,中間「消失」近四百天,視司法尊嚴為無物。民進黨高官有樣學樣,因貪污被起訴、判刑者,更不知凡幾。 國人皆知,民進黨的墮落,就是從陳總統開始,但陳總統掌握黨政軍特所有資源,那些享受到權力滋味的人,乃自甘被他綁架,繼續同流合污。這次立委選舉,民進黨一敗塗地,與其說是選民給民進黨教訓,不如說是對陳總統的判決。 2008/01/13 21:29
綠卡的聯想 總統候選人登記完成後,馬、謝之爭隨即進入白熱化,在你死我活的拚鬥下,謝營日前以綠卡為引信,引爆黑麻麻、黏答答的爛泥,就此掀起爛泥巴戰,試圖以綠卡來卡住馬英九。 「卡」之為字,不上也不下,是上也是下;難上也難下,可上也可下,端看用在何處?做何解釋?其做名詞解,如關卡、卡奴、綠卡;做動詞解,如卡到、卡紙、卡死。人之於事,事之於人,如能卡之有道、有卡不卡,從此可上可下,來去自如,例如廣告詞:一卡在手,暢行無阻。 綠卡,美國永久居留卡的通稱,憑藉此卡,可自由出入美國,享有一般國民權,但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馬英九留美期間,請領綠卡,已由其自承;現今不再持有,亦已由其剖白。觀乎持有綠卡者,未入境美國,達一年以上,即視同放棄;馬未一年一去美國,綠卡應早就被註銷矣! 然而,謝營對馬曾持有綠卡,見獵心喜,群起而攻,尤以謝一日三問,火力全開,但以馬不耍奸巧而講誠信,豈能因而「卡死」馬?話說回來,謝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兩任黨主席,也做過閣揆,做為統治集團之一,其應捫心自問,多少人亂邦不居,一心想舉家持有綠卡移居美國? 謝營製造「綠卡風波」,既難傷馬的肌膚,更難傷其筋骨,惟予馬營一大警惕:面對謝營大打爛泥巴戰,未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宜以敵為師,揚棄溫良恭儉讓。聞說出遊的爆料天王邱毅,已兼程回國,意味著馬營就要出招,好戲即將開鑼! 2008/01/30 19:26
去扁化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佛家講經論道,相信三世因果。惟天理昭彰,報應不爽,何需三世方能應驗?現世報已然屢見不鮮。阿扁總統現正苦嘗現世報─「去扁化」。 阿扁之所以承受「去扁化」現世報,恰如中醫在臨床上,診療出「外感」、「內傷」齊迸發。若非阿扁在立委選舉之前,胡天胡地的大搞「去蔣化」,加以貪腐有道,治國無能,早已見棄於國人,否則選民怎會以選票「去扁化」,致使民進黨立委席次輸到脫褲子,此即「外感」也。 至於「內傷」,則是民進黨內部「去扁化」,已舖天蓋地而來,諸多黨籍立委落選人,憋了一肚子的悶氣,不由把氣出在阿扁身上,怒責:「攏是阿扁仔害的!」可見阿扁親上火線,忽而操作入聯公投,忽而撩撥族群仇恨,七扭八歪,胡纏爛打,搞得天怒人怨,終成「票房」毒藥。 佛教有「十惡」之說,驗證阿扁胡作非為,倒行逆施,除殺、盜、淫外,竟然有「七惡」之患:妄語─虛誑不實;綺語─雜穢不正;惡口─罵詈惱人;兩舌─離間兩方;慳貪─慳吝貪奢;嗔恚─嗔睨忿怒;邪見─闇昧迷理。阿扁有逢廟必拜的習慣,事實上卻不正其身,更不修其心。 且不說「今生不修心,何世度此身」?須知「天道好還,公論難違」,阿扁如火如荼搞其「去蔣化」之際,豈知「去扁化」旋如疾風驟雨而來?端的「今日我去他,明日人去我」,阿扁的歷史定位,不待蓋棺即可論定矣! 2008/01/14 19:40
大將軍 謝長廷面對民進黨立委敗選「爛攤子」,裝可憐很無奈地說「大將軍在戰場上被消滅了,新將軍要繼續領導殘餘部隊,會很艱苦。」大將軍「自稱是統帥」,位尊權大,征伐由心,砍人辱人,抹紅抹黑,如今卻落得像辛稼軒詞句「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 陳總統以不懂大將軍何所指,而在出訪途中迴聲「總統、黨主席及總統候選人,都『不是大將軍』,和選戰有關的大將軍是總幹事,但總幹事也沒有被消滅」。當年毛澤東竊國得位「封」十大元帥時,對同穿草鞋、併肩革命的親密戰友彭德懷欲授殊勳,親筆書碑勒石「誰能橫刀躍馬,唯我彭大將軍」;不旋踵間,便把彭從黨政軍高位上「揪」下,鬥臭鬥爛鬥死。一山不容二虎,一黨又豈能有兩大將軍?失權無勢便等於是「被消滅」,至於是否「長絕」,那就要看「故人」的情分了! 謝從閣揆寶座摔下來後,歷經台北市長選舉和總統黨內初選,嘗盡角力、掣肘的滋味,高喊「和解共生」「台灣維新」口號,被譏嘲最後仍「回到」台灣主體。倡議兩岸開放觀光直航,則被揶揄「如仍在閣揆位子上,絕不會這樣講」。無力突破,鬱悶在心,如今因全黨立委選輸,而迸出個機會,豈可不「橫刀躍馬」?於是說話嗲嗲的、姿態軟軟的,拜訪紅黨、陳文茜、許信良等對民進黨來說有爭議性的人物,當然是為了戰略部署。新將軍有新戰法,但不知大將軍慨嘆「黨內團結不夠」之餘,對此又有何說法? 2008/01/18 19:27
清君側 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描寫安祿山兵變,玄宗出奔西蜀,六軍譁噪問責,縊死楊貴妃。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清君側史實,孰料現今台灣,也出現清君側的諷刺劇。 所謂清君側,指奸佞當道,邪媚誤國,肇致君王政權危殆難保,在舉國皆曰可殺下,當即予以刈除之。若問:現今清君側所清者何人?國人莫不知曉,就是扁政府三個高官─杜正勝、謝志偉、莊國榮;若再問:扁政府何以必須清君側?原因無他,只因立委選舉,民進黨敗得一塌糊塗。 然而,杜氏等「杠梁」之要員,豈都是奸佞邪媚之臣?國人應記憶猶新,當立委選戰,摻入大選之役,打得昏天黑地之際,渠等三人說去蔣就去蔣、說毀廟(綠營所指的中正紀念堂)就毀廟,說鬥藍就鬥藍,滿嘴巴噠巴噠,連唱帶跳,既詈又詛,好個「忠」字當頭,綠營誰可相匹比? 功臣見棄,慘遭殺戮,古來屢見不鮮,此即兔死狗烹;至於拿人開鍘,以清君側,史亦不絕書,李商隱乃有「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臣」詩句。思彼杜氏等三人,之於阿扁、扁政府,可謂赤血丹心,忠肝義膽,今因敗選,竟不見容綠朝;惟以因果論敗選,豈是如此「忠臣」必當頂罪。 觀乎民進黨,成於阿扁,敗於阿扁。今其面對敗選,不知分肌劈理,刨根問底,徹底反省獲取教訓,以為「殺」(意為摘烏紗帽)杜氏等人,即可謝罪於天下,殊不知這種清君側的結果,終將「清君」─政黨再輪替。 2008/01/19 21:49
誠信 每日談 誠者,忠信無偽;信者,誠實不欺。誠信,是群倫規範之所繫,任何人抽離誠信元素,便不足以為人,況乎政壇行走,所以《論語.為政》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中研院接受委託調查的「二○○七台灣心靈白皮書」,去年十二月底公布,顯示民眾最討厭的人是政治人物。世界經濟論壇委託蓋洛普最新民調揭示,八成的台灣人民眾,認為政治人物不誠實。對照這兩項民調,不由讓人猛然發覺,政治人物所以「顧人怨」,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誠信。 「誠者,天下之道也」、「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先賢教人以誠,無奈政治人物棄如敝屣。國人應猶記得,二千年十月,扁連會後不到半小時,行政院立即宣布停建核四;○五年二月扁宋會,阿扁總統以「真誠」二字立軸,贈送宋楚瑜。撫今追昔,真誠之於阿扁,無疑是一大諷刺。 阿扁身在政治最高層,無視「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吝於推誠布信,丹誠相許,肇致宮中府中,貪腐遮天,令人髮指;綠朝新貴,相率以貪,臭不可聞。尤有甚者,「上為之,下效之」,居上位者不誠而貪,黎民百姓貪而不誠,上下相習成風,人心渙漓,道德敗壞,也就其來有自。 「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而已」,政治人物之於誠信,沒有潛移默化之功,反因詭譎無行,敗俗傷化,而致舉國誠信靡然消蝕。若謂當今台灣,亟待「重拾舊河山」,應知萬事莫如重建誠信急。 2008/01/20 20:01
官場浮世繪 古來讀書人「三更燈火五更雞」寒窗苦讀,所為何事?無非參加科考求取功名,但凡舉子及第則「春風得意馬蹄疾」,落第則「羞見長安舊主人」,景況判若天淵,際遇也就雲泥有別。 上引兩段詩句,分別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後》,及豆盧復《落第歸鄉留別長安主人》。唐太宗曾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其所謂「英雄」係指新科進士,進士由士而仕,遂形成多彩多姿的官場浮世繪。今之府院班列多仕,未必都是科場出身,但官場浮世繪較諸古代不遑多讓。 官場浮世繪的特質,恰似卡夫卡筆下的《變形記》─人變成甲蟲。蓋一旦為官尤其是高官,已不再是人,而是官─一種有別於常人的人。豈不見乎?當今官場,官來官去,直如山陰道上,令人目不暇給,方才走了「舊三寶」,又來了「新三寶」,後續料將還有很多「寶」排隊等著哩! 「寶」之所以寶,當他們還是人的階段,不見得是人上人,做了官後卻變身為官上官,一開口便聞尖嘴薄舌,一動作即見善巧便佞,他們的通性,在於眼中只有主子,沒有人民,奉主子如奉神明。更特殊的是,他們的官癮很大,請辭而被慰留,居然連「被強力『膠』慰留」也說出口。 為仕之士,歷代有「君子之士」、「小人之士」,前者守正惡邪,濟時匡世,後者為犬儒。現代之士,「寶」字當頭,盡是「媚主之士」,只見「春風得意」,哪會「羞見舊主」?而其族繁衍昌,豈僅三寶而已,官場浮世繪於焉大放異彩。 2008/01/23 20:14
機鋒 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講究的是機鋒;高僧大德言來語去,話中有話,無盡機鋒。如今流行的「口頭禪」,便原義據此。 「口頭禪」深邃廣奧,政客們襲用,更是妙造自然,如張內閣突然提前四天,而於昨天總辭,便說成是「給總統更大的布局空間」。以「尊上」而掩「不爽」,大帽子如金鐘罩,被「罩」者只能苦笑。 張俊雄原宣布廿八日總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趕在扁出國空檔,利用「黃金七天」,迫不及待施展黨主席職權,揚言找企業執行長(CEO)組閣,以及「健保大赦」、「遺贈稅降至百分之十以下」等「以黨領政」動作,並「教訓」:「此時有人還想做官是不知廉恥!」張院長聽在耳裡,心裡不辨是何滋味,只能「讚揚」總統參選人有願景提政見,各界不要解讀是「為難」行政院。 但掌握行政大權的民進黨,如當前都能做到,還要謝長廷提甚麼願景?如做不到,謝未來又何能實現願景? 在記者會中有人多嘴「請問提前總辭,有通知謝總部嗎?」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冷冷地回答:「有這個必要嗎?」當然沒有這個必要,謝再怎麼玩弄權勢,也只是總統參選人而非現任總統,不論撂下多少重話,只能算做鬥機鋒,並不是說了就算。何況,扁未承認「跛足」,權力並未「放下」,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呼,說三道四? 四大天王各擁山門,而禪門廣大,盡納「機鋒」,張謝過招,只是小試,未來金言法語,定隨機而汩汩。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08/01/24 17:15
憨仔 日據時代,農民甘蔗收成,運往「會社」製糖,過磅重量多少?日本人說了就算,台灣諺語乃有「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憨者,傻氣、癡呆;在台語字義上,有憨、憨的、憨仔等差別,憨仔就是傻瓜、笨蛋。 扁吳(陳水扁、吳伯雄)會,雖未在媒體之前公開,但當時有多人在座,有媒體卻說是「密會」、「密室政治」。不論「會無好會」或是「會有好會」,國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後,有此一會,至少可以表現善意;惟鑑於過去扁連會、扁宋會,連宋都吃過扁的苦頭,有人乃擔心吳會被騙。 媒體說三道四,王金平為吳伯雄抱不平,他說:「我們是憨仔嗎?他們要騙真的就會被騙嗎?」吳伯雄也自我表白,他說:「我們又不是沒有經驗,我是厚道而不是笨蛋!」陳水扁的誠信有幾多?國人皆知,和他交過手的人,更是點滴在心頭。畢竟這年頭,誰是憨仔?又有誰甘做憨仔? 莫道你聰明,我愚蠢,沒有人可以永遠騙人,也沒有人永遠會被騙,誠所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然則,多少台灣人,質樸是本質,憨厚是天性,對民主真諦一知半解,對政黨政治所知也不多,但知「扁肚扁扁,也要投阿扁」,一次再一次,終落得民不聊生,腹肚一路扁到今。 政治人物都不是憨仔,台灣人也不願做憨仔,當下人心之望治,如大旱之望雲霓,意味該是換黨、換人執政的時候了。被騙,一次是天真,兩次是無知,三次是憨仔;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選,台灣人絕非攏是憨仔! 2008/01/26 15:28
每日談 獨裁牌 無效啦! 二○○○台灣政黨輪替,前總統李登輝歸諸天意。將近八年後,李登輝感於台灣沉淪,慨嘆「我們選錯了人」;如今國民黨贏得國會最大黨,民進黨大打獨裁牌,威嚇台灣將重回獨裁社會,李登輝直說:「無效啦!」 既往矣!兩蔣─蔣中正、蔣經國都已走入歷史,隨著民主演進與深化,台灣已成新興民主國家。然而,一月十二日之前,民進黨為營造立委選舉利基,大打獨裁牌、仇恨牌,藉由漫無節制的批蔣、去蔣,並以二二八為媒介,試圖加劇族群分裂,挑起國人對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仇恨。 惟民進黨統治八年來,既無一計興利天下蒼生,反有百害貽禍台灣社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只是陳總統拜廟的禱頌詞,對內,但見政黨惡鬥難歇,經濟向下沉淪;對外,則見肆行鎖國政策,製造國際麻煩,終使國家瀕臨崩解,生民苦不堪言。立委選舉結果,民進黨乃告大敗。 民意趨歸,如水之就下,如火之就燥,豈可違逆?國人對民進黨徹底失望,轉而寄希望於國民黨,即將成立的新國會,正是新民意之所依託,在現行民主監督機制下,國民黨怎能重回獨裁老路?相反的,民進黨主政以來,不顧國會監督,動輒濫施行政霸權,分明就是假民主、真獨裁。 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意味唯有政黨再輪替,台灣人民才能救贖;亦即,民進黨大選敗選,最大的贏家就是台灣人民。何況,民進黨擅長在野監督,國人如授權國民黨執政,而由民進黨監督,國民黨何能一黨獨裁? 2008/01/27 19:37
悲憫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日前在一場演講中,談到印度窮人向猴子索討食物時,台下聽講的高中生竟然爆出笑聲,讓李教授氣得一度欲中斷演說。時下年輕人,普遍欠缺人道關懷與悲憫之心,這何嘗不是台灣的病態之一? 李家同以「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主題演講,聽講的是明星高中的菁英學生,當他談到貧窮問題時,引述印度有人在垃圾堆找食物,甚至還有人向廟裡的猴子要東西吃,現場傳出一陣笑聲,使李家同頗為不悅。 地球上天災人禍頻傳,很多人流離失所,或在生死邊緣掙扎。但國內媒體總是聚焦於政客的口水,整天炒作政治新聞,罕有對國際現勢的報導,以致國人對台灣之外的世界,充滿無知;高中生對印度窮人的慘狀,發出無厘頭的傻笑,也就不難理解。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就像捏不得的草莓,可能長期受電視搞笑節目影響,該嚴肅的場合,往往還嘻嘻哈哈,一副事不關己模樣;對偶像藝人的八卦,則比貧窮問題更關心千百倍。凸顯社會價值觀,已經出現極度偏差。 台灣的貧窮問題也很嚴重,每個富孩子家中,平均有兩台電腦,卻有逾半的窮孩子,家裡沒有一張書桌;富豪家庭窮奢極侈,吃的是鮑魚燕窩,窮人卻三餐不濟,必須撿拾剩菜剩飯過活。誠可謂一個台灣,分隔成貧富兩個世界。 佛教講:「素懷悲憫之心,常存救度之態。」就是要人們以同理心互相疼惜;我們的社會,卻只會製造仇恨對立,與人道關懷的路,似乎越走越遠。 2008/01/29 20:20
史德 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在年終記者會上,對媒體一再報導他在公開場合打瞌睡,自稱「一笑置之」,真是大人大量;但反將媒體一軍,直指媒體應做平衡勿存成見,他說:「勿做史德敗壞之人。」 政壇前有「舊三寶」後有「新三寶」,媒體內容乃益多采多姿。做為「新三寶」之首,杜正勝每見打瞌睡,媒體總有讓他表達意見的機會,何來未做平衡而存有成見?至於杜正勝以「史德」反諷媒體,委實不知所云,雖說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但媒體人報導新聞,豈能視為治史之人? 「史德」,係清代章學誠所倡議。唐代劉知幾主張史家「三長」─史才、史學、史識,章氏認為「猶未足以盡其理」,在「三長」之外加上「史德」,使成「四長」,晚近梁啟超將「史德」,列為「四長」首位,藉以凸顯「史德」的重要。根據章氏定義,「史德」即「著書者之心術」。 章氏說:「文史之儒,競言才學識而不知辨心術,以議史德,烏乎可哉?」今之治史者,喋喋便便,爭鳴不休,不乏甘為統治者所御用,從台獨史觀出發,強占本土解釋權,曲筆阿時,諛言媚主,嚴明的心術既不可得,也就毫無「史德」可言,致使現代台灣史,穢史(歪曲不實)盈篇。 孟子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彰顯「修撰國史,義在典實」,務求不虛美、不隱惡,秉筆直書,究天人之際。當今治史者,「史德」不修,與主政者沆瀣一氣,何以修史?杜部長大人夸言「史德」,豈不讓人啼笑皆非? 2008/02/01 20:46
如果當時...... 今年大學學測英文科作文,就遺失別人的東西,要求考生寫一封道歉信,有考生認為命題可能另有別意,暗示政治人物要勇於道歉。無獨有偶,國文科作文題為「如果當時……」,同樣引人聯想。 「如果當時……」,考生對此作文題,秉諸生活經驗或認知範疇,透過現在與當時的情境對照,融入感懷,不難寫出感人的文章。命題老師對此題目,應是意向單純,唯在測試考生寫作能力;然而,若將「如果當時……」,切入現實生活,對一般民眾而言,應也是一道很好的考題。 「如果當時……」,不管對事或對人,直覺讓人想起過去、想起現在、想起未來;今且將這個命題,切入政治領域吧!大凡庶民生活,不能脫離「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卻總難超脫政治氛圍,甚至政治力羈絆,就以選舉總統來說,「如果當時……」,唉!話應從何說起? 「如果當時……」,將時間推向八年前,如果不選陳水扁當總統;再將時間推向四年前,如果不選陳水扁連任總統,台灣應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兩岸之間應早已三通直航,國民所得應已突破兩萬美元,國內景氣則已呈現一片繁營。堪嘆八年空蹉跎,台灣沉淪不起,只因選錯總統。 民主的真諦在於以民為主。正由於國人選錯總統,人民當不了家、做不了主,反被貪腐的、霸權的統治者,當做草芥,視若芻狗。距離大選只有四十八天,「如果當時……」─為免日後徒嗟怨,這回千萬不能再選錯總統。 2008/02/02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