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分類

  • Share this:

博客來分類 《2007/11/04 20:04》 成大體育室教授林麗娟積極推動健走,示範正確健走姿勢。(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南市報導 台南市衛生局和台南市健康城市研究中心合力推廣健走,在台南公園設置健走告示牌,教導民眾如何健走,以及健走路線熱量消耗,讓民眾更了解健走的好處,走出健康。 台南公園共設置四個健走告示牌,健走路線是沿著公園外圍人行道環繞,一圈總長約一千四百六十公尺,男生約需走一千九百六十步,女生要走二千一百二十二步。慢慢走約需花費二十九分鐘,可消耗七十九大卡;散步走要二十四分鐘,消耗七十三大卡;自然走約十九分鐘,消耗六十四大卡;健步走約十六分鐘,消耗六十八大卡;全力走約十二分鐘,消耗九十六大卡。 台南公園設置健走告示牌,讓民眾了解健走一圈的時間、步數及熱量消耗。(記者黃文記攝) 成大體育室教授林麗娟長期推動健走,在各項健走場合示範健走技巧,她強調,健走並非散步,走路時要抬下巴,眼睛直視前方,挺胸、肩膀放鬆垂下,收小腹、直背、臂部提高、收緊骨盆、膝蓋放鬆、手臂放鬆,手掌成杯狀,手肘微彎呈八十五至九十度,讓手自然前後擺動,但不比肩高。前腳邁出先放腳跟,避免內外八字步;後腳向前移動,腳趾最後離地。 在健走前,必須先做伸展運動,包括手臂、腿部、腰部、肩部體側、背部及腳踝伸展。健走時先依設定的距離快走一趟,了解自己的等級,目標是以健走的速度走三十分鐘,並要適時補充水分。 僵直性脊椎炎 好發年輕男子-蘇聰明 《2007/09/04 22:33》 「僵直性 僵直性脊椎炎 ,常給人們帶來無可言喻的痛苦,它會直接導致脊柱僵直、變形,甚至癱瘓在床。尤其是這種具有遺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往往對青少年情有獨鍾,在中醫門診理就常發現,一些患者年紀輕輕,卻好像老年人般佝僂著身子。 從門診統計可以看出,年輕人腰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脊椎附近肌肉扭傷,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脊椎腔狹窄、脊椎滑脫、僵直性脊椎炎,其中以僵直性脊椎炎最可怕,而且常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風濕痛、肌腱炎而喪失治療時機。 僵直性脊椎炎,最常發生在廿至卅歲年輕男子身上,這是一種脊椎關節慢性發炎的疾病,致病成因到目前仍是謎,只知與體內免疫反應有關,具有家族性遺傳,如果不早期發現,容易造成脊椎韌帶鈣化,整個脊椎會變得僵硬和發生粘連情形,導致動彈不得。 如果年輕人在早晨起床時。總覺得腰背部有些僵硬不靈活,甚至有不舒服的酸痛感伸個懶腰,做些簡單的活動後,就覺得舒服多了,但站久或坐得較久時又會感覺疼痛,這種現象,可能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先兆,而非一般腰酸背疼所致,最好趕緊求醫。 中醫稱本病為「尪痹」,發生的原因,最主要是自己本身體質不好(自體免疫功能不佳),腰部血液循環受到障礙,形成脊椎關節僵硬疼痛。所以治療上必須把握「補益氣血、滋腎養肝、舒筋活絡」三大原則以處方用藥。 至於中醫的治療方法是主張,採用內外兼治。內治法是以「中醫傷科學」的補腎、化瘀的藥方「舒筋活血湯」為主。再根據患者疼痛的部位,添加藥物,如頸部不適,加葛根、姜活,胸椎不適,加狗脊、鬱金;腰椎不適,加杜仲、牛膝等。此外,也可酌加血藤、絡石藤、伸筋草、透骨草等舒筋活絡的中藥,加強放鬆肌肉緊繃的能力。 外治則分為「貼用」或「針灸」二部分,貼敷是透過中藥的透皮吸收劑,直接作用於脊椎關節局部相關的穴位,具有藥理與物理的雙重效應。另外,針灸則能降低脊椎內壓,緩解脊椎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痙攣。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多為年輕人,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利用中醫治療,不但可有效減輕疼痛與反覆再發的機率,亦可藉中藥調節免疫來達到體質改善的目的,且副作用相當少,對病患不啻為一項新選擇。但如困情況過於嚴重,物理藥物治療沒有什麼大作用時,只有求助於外科手術,將病灶關節切除,換上人工關節。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每天最好做適當的背部運動,睡硬板床,減少枕頭高度,多游泳,以維持關節靈活度,增強肌肉力量及活力,這些都是延緩關節粘連的有效方法。 (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 腳長汗皰疹 別誤當香港腳 《2008/05/12 17:55》 汗皰疹患部會長出芝麻或米粒般大小的水泡,奇癢無比,常會與香港腳混淆,但是趾縫卻乾乾淨淨,而且顯微鏡下檢查並沒有黴菌感染,當然治療上也就不同。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梅雨季節天氣溼熱,容易出現因體質造成的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等搔癢皮膚症狀,其中汗皰疹雖然很類似香港腳,但患處並沒有黴菌存在,醫師提醒,切勿自行亂抹藥膏,以免加重症狀及增加治療的困擾度。 溼熱的天氣易使皮膚病患明顯增加,有不少人因「汗皰疹」來求醫。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門診就曾中出現數位 20-30歲的小姐,因為腳上出現一顆顆的小水泡而不敢穿涼鞋出門 ,經過檢查確定是春夏溫暖季節常見的汗皰疹,還直問醫師:「為什麼我擦香港腳的藥沒有效?」 汗皰疹患部會長出芝麻或米粒般大小的水泡,奇癢無比,常會與香港腳混淆,但是趾縫卻乾乾淨淨,而且顯微鏡下檢查並沒有黴菌感染,當然治療上也就不同。  (記者戴淑芳攝)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說,汗皰疹好發於手部及腳部,當發生在腳底時,水泡破裂乾掉會形成脫屑的現象,一般民眾常常就會與足癬引起的水泡及脫屑混淆,以為會癢的就是香港腳。 申一中指出,汗皰疹患者的兩邊腳掌底部及側面,都有許多小水泡,但是趾縫卻乾乾淨淨,而且顯微鏡下檢查並沒有黴菌感染,當然治療上也就不同,自行亂抹抗黴菌藥膏可能會加重症狀及增加治療的困擾度。 「汗皰疹」其實是一種經常在春夏急性發作的慢性濕疹,好發於青壯年的男女,多對稱性分佈在手掌或手指的兩側面,一旦發病,患部會長出芝麻或米粒般大小的水泡,奇癢無比,讓人忍不住搔抓,水泡破裂後則脫皮,症狀可能持續數月之久。 申一中指出,發生汗皰疹的原因包括:異位性體質所致;個人情緒及內分泌失調;對清潔劑過敏或接觸化學製劑;季節天氣溫度的關係等。 申一中提醒,汗皰疹不易根治,很容易在夏天復發,令人不勝其擾,還好此症不具傳染性,建議手部平常少直接接觸化學製劑、清潔劑,足部宜保持透氣通風,手足同時都要常保持乾爽。此外,平日可利用具有去溼的中藥食材如薏仁、綠豆來預防。切記不能自行亂塗成藥,否則可能併發其它皮膚病變,將使病情更難控制。 梅雨季到 慎防股癬香港腳 《2008/05/06 17:21》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梅雨季節報到,小心股癬、香港腳上身,梧棲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最近天候溫暖潮濕,許多病菌開始活躍,尤其股癬、香港腳最容易復發,提醒民眾保持身體乾燥、勤換衣物,以免從頭「黴」到腳。 下雨天正是黴菌好發的時機,稍一不慎,很有可能惹「黴」上身。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說,長在腳部的足癬(香港腳),以及腹股溝的股癬,都是易遭黴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一旦遭受感染,往往奇癢難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他表示,股癬是黴菌感染造成,致病黴菌喜歡生存在外腹股溝、大腿內側、外陰部、肛門、臀部等部位,一開始患者會出現奇癢、搔抓的症狀,有時症狀會反覆發作,讓患處皮膚逐漸變粗、變黑。 此外,香港腳也是梅雨季節好發的疾病之一,由黴菌感染腳部引發,又稱「足癬」,如果鞋子進水後沒有馬上讓足部乾燥,很容易得到香港腳。 李俊諒指出,預防股癬及香港腳的不二法門,就是注重個人衛生,選擇吸汗透氣的衣物,以棉質、絲質為佳,避免緊身不透氣的衣褲,鞋襪勤於換洗、保持乾燥,容易流汗者最好選擇透氣性佳的藤椅、木椅,可有效避免罹患股癬,公共區域中勿赤腳行走、平日穿涼鞋,也可降低罹患香港腳的機會。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h 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1481

大型阿生 http://blog.dcview.com.tw/article.php?a=BzEIZVA2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

教你健走 台南公園設告示牌

僵直性脊椎炎,常給人們帶來無可言喻的痛苦,在中醫門診就常發現,一些患者年紀輕輕,卻好像老年人般佝僂著身子。 (資料照片)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