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 每日談 咬 咬為「口」「交」組成,聯想猥褻,便涉不雅。但「交口」如交手,是以「口」作戰,為選舉中所習見,一口咬下,入骨三分,好不厲害! 馬英九因參選而被「打馬」「倒馬」「罵馬」晉而「咬馬」;先是因出生九龍被扁指為「香港腳」,意為「不愛台灣」,繼因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維持和平現狀,被認偏向中國「賣台」。現在則由於早年曾有綠卡,且女兒在美國出生,被謝長廷「咬」住大做文章。中國人香港人會賣台,難道美國人也賣台嗎?馬的「國籍」被隨便「更改」,謝的說法恐怖至極:「台灣有動亂,馬有綠卡可以上飛機落跑。」民進黨只不過才輸了這場立委選舉,謝總統候選人便悲觀到自己一定落選,腦中此刻浮現的竟是「亡國現象」,好像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便「賣台」投靠美國,有如雜貨店易主換老闆樣地輕率,這種漫遊太空式想像力,未免太過離譜了! 古諺有「咬得菜根、百事可為」的說法,現在應改為「咬得菜根、百計可施」;如接受高捷包商政治獻金不清不楚,被檢察官移送「犯行明確」,謝轉移焦點用「聲東擊西」之計,反咬馬一口,反正他早就說過「馬再厲害,也被人騎」。此刻有爛污泥可以硬抹上去,不「騎」更待何時? 謝打綠卡混戰,似乎已相信「咬住馬尾」。但人們記憶猶新,蘇貞昌曾在報上大登廣告,以「奸巧」形容「長廷兄」,未能「咬」住謝,反而做謝的副手搭擋競選;「謝蘇配」聯合咬馬,「奸巧」二字是否已有新解? 2008/01/31 16:45
史德 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在年終記者會上,對媒體一再報導他在公開場合打瞌睡,自稱「一笑置之」,真是大人大量;但反將媒體一軍,直指媒體應做平衡勿存成見,他說:「勿做史德敗壞之人。」 政壇前有「舊三寶」後有「新三寶」,媒體內容乃益多采多姿。做為「新三寶」之首,杜正勝每見打瞌睡,媒體總有讓他表達意見的機會,何來未做平衡而存有成見?至於杜正勝以「史德」反諷媒體,委實不知所云,雖說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但媒體人報導新聞,豈能視為治史之人? 「史德」,係清代章學誠所倡議。唐代劉知幾主張史家「三長」─史才、史學、史識,章氏認為「猶未足以盡其理」,在「三長」之外加上「史德」,使成「四長」,晚近梁啟超將「史德」,列為「四長」首位,藉以凸顯「史德」的重要。根據章氏定義,「史德」即「著書者之心術」。 章氏說:「文史之儒,競言才學識而不知辨心術,以議史德,烏乎可哉?」今之治史者,喋喋便便,爭鳴不休,不乏甘為統治者所御用,從台獨史觀出發,強占本土解釋權,曲筆阿時,諛言媚主,嚴明的心術既不可得,也就毫無「史德」可言,致使現代台灣史,穢史(歪曲不實)盈篇。 孟子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彰顯「修撰國史,義在典實」,務求不虛美、不隱惡,秉筆直書,究天人之際。當今治史者,「史德」不修,與主政者沆瀣一氣,何以修史?杜部長大人夸言「史德」,豈不讓人啼笑皆非? 2008/02/01 20:46
如果當時...... 今年大學學測英文科作文,就遺失別人的東西,要求考生寫一封道歉信,有考生認為命題可能另有別意,暗示政治人物要勇於道歉。無獨有偶,國文科作文題為「如果當時……」,同樣引人聯想。 「如果當時……」,考生對此作文題,秉諸生活經驗或認知範疇,透過現在與當時的情境對照,融入感懷,不難寫出感人的文章。命題老師對此題目,應是意向單純,唯在測試考生寫作能力;然而,若將「如果當時……」,切入現實生活,對一般民眾而言,應也是一道很好的考題。 「如果當時……」,不管對事或對人,直覺讓人想起過去、想起現在、想起未來;今且將這個命題,切入政治領域吧!大凡庶民生活,不能脫離「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卻總難超脫政治氛圍,甚至政治力羈絆,就以選舉總統來說,「如果當時……」,唉!話應從何說起? 「如果當時……」,將時間推向八年前,如果不選陳水扁當總統;再將時間推向四年前,如果不選陳水扁連任總統,台灣應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兩岸之間應早已三通直航,國民所得應已突破兩萬美元,國內景氣則已呈現一片繁營。堪嘆八年空蹉跎,台灣沉淪不起,只因選錯總統。 民主的真諦在於以民為主。正由於國人選錯總統,人民當不了家、做不了主,反被貪腐的、霸權的統治者,當做草芥,視若芻狗。距離大選只有四十八天,「如果當時……」─為免日後徒嗟怨,這回千萬不能再選錯總統。 2008/02/02 20:33
每日談 歹戲 電視連續劇為人詬病,癥結在於邊拍邊播,造成歹戲拖棚現象;何謂歹戲?親綠藝人江霞說得好:「寫了字就是劇本,講了話就算台詞,錄到影就是戲」。總統選戰進入白熱化,謝長廷陣營卻已出現拖棚的歹戲。 被譽為民進黨的智多星,也曾自許打高格調的選戰,謝長廷對馬英九一役,高手過招,理應鋪陳經國大計和濟民方針,但只見馬不斷推出治國主張,謝則直如墨魚吐墨,對馬「一日三吐墨」,其致勝的秘訣,似乎定調於抹黑、醜化馬,凡有招式出手,無不衝著馬的清廉與忠誠而來。 謝長廷不愧律師出身,熟諳法庭攻防技巧,當他發現CEO組閣主張,不被民進黨高層認同,陳總統也以「尊重」一語帶過,只好百般無趣的自行叫停。接著,對馬英九發起凌厲攻勢,針對馬持有綠卡、接受政治獻金、其妻周美青買賣股票,大作文章,企圖以此絆馬,甚至卡死馬。 然而,若謂CEO組閣是個空議題,所謂綠卡、獻金、股票,毋乃無厘頭之至。因為股票買賣是合法的理財,周美青因服務的公司配股,而出脫股票,哪有可議之處?至於收受政治獻金,謝長廷敢說未曾有過嗎?再說馬持有的綠卡,早就失效;而謝的家人,不也有現正持有綠卡者? 謝長廷為了打馬,總以為撿進籃子便是菜,用來餵食選民,即可轉移投票取向,殊不知馬的清廉和忠誠不容置疑,國人早有定見。何況謝打馬歹戲拖棚,根本看不到許以人民的牛肉,在力與反作用力下,得小心反傷了自己。 2008/02/03 20:26
閒話春聯 當年袁世凱帶著皇帝夢過世,有輓聯曰「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或以格律不對,作者回答說:「袁世凱對得起中華民國嗎?」呸!今夕是小年夜,談甚麼「今之古人」這等穢氣事?還是談談春聯吧! 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五代十國即已出現,五代後蜀主孟昶所做「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應是春聯的濫觴,到了宋朝已經斐然可觀,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即可見一斑。朱元璋為屠戶所做春聯:「兩手分開乾坤路,一刀截斷是非根。」尤為膾炙人口。 當賣春聯的攤商現身,點綴滿街的絢麗時,「一夜連雙歲」的春節就來臨了。在除舊布新的除夕,家家戶戶都會張貼春聯,禮讚春天來臨,並對新年虔心祝禱。媒體報導,坊間出現一副春聯,上聯是「統一獨立皆不宜、保持現狀最合理」,下聯為「兩岸直航百業興、族群融合一家親」。 做為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本是文人的創作,但有些名作常被使用,台灣住家慣見「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商家則習見「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上述「保持現狀,兩岸直航」春聯,直抒胸臆,感時至深,庶民對「不統不獨,族群融合」的期待,溢於言表。 「年年難過年年過」,台灣有此景況者豈在少數?陳總統春節返鄉所送紅包,竟書春聯曰「入聯納福,守護台灣」,委實不知民間疾苦。讀者諸君!開年走春時,不妨多注意平常人家的門楹,說不定可以發現譏諷時政的春聯。 2008/02/04 19:33
今夕何夕? 今夕何夕?臘盡歲除,金鼠迎瑞,爆竹爭鳴,紅箋書春,屠蘇飲暢,無天涯遊子,有圍爐歡聚。身在寶島,唯願自由安詳。 今夕何夕?北國冰封,大陸暴雪,江南江北,斷電斷炊,車船驛站,人塞如鯽,徹夜排隊買一票,登車擠撞被踩死!過去毛澤東歪詞有「人或為魚鱉」之說,今則應改「人或為螻蟻」。一海之隔,生死異域,大陸同胞年難過,台客但求過好年。斯世斯景,彌足珍貴,人在福中要知福! 今夕何夕?全民已可直選立委、總統,民主政治落實本土化,政權治權主權人權,權權在民,如仍有人把「愛台灣」當「神主牌」,則請於今宵設享祭祖時,誠實禱祝,說明當下。史學大師余英時認為「民主與文化,是台灣成功的基石」。民主的成就已如前述,而今夕「圍爐守歲過年」,更是文化特色的表徵,也是「本土」意義所在。 今夕何夕?先烈先賢流血流汗,由戰場到街頭到議場,締造了民主。傳承應知發揚光大,而不是走時光隧道,返越白色威權,改學「文化大革命」清算鬥爭,挑撥對立,撕裂分化,連人家祖墳靈骨罈上鐫字、廿年前曾有綠卡、太太賣股票幾次,都成「治國平天下」話題?今為除夕,家家焚香化紙敬天法祖;天道在即,祖宗不遠,是否能為此主持公道?恐仍要在人心的大是大非、正邪之辨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遙遠的燈滿堂的燭,溫暖人人心頭;而此心赤忱,愛家保國,凝眾聚力,此應是年豐歲安、盛世可待的最大保證! 2008/02/05 18:58
福由心造 從除夕到大年初三,各大百貨公司都推出「福袋」,多少人不畏寒風冷雨,排隊搶購,希能花小錢換取大獎,百貨公司因而人潮帶動錢潮;諸多寺廟也有發紅包、送祈福袋之舉,「福袋」遂成新年熱門語詞。 「福袋」,源自日本,明治末期,東京松屋百貨公司,即有「福袋行銷術」,因商機無限效果奇佳,日本百貨公司相習成風,成為過年最火紅的商品。台灣吹起哈日風之後,百貨公司爭相引進「福袋」,由於內蘊「迎春納福」之意,每逢臘鼓鳴、春草生,「福袋」也就應節應時的上市了。 新年新希望,最稱心愜意者,莫過於開春發歲,福氣滿袋。然而,「福袋」之為物,無非是百貨業者,待機而動、乘時而為的主打商品;商人在商言商,「福袋」隱含濃厚的「賭」味,以之為抓住消費者的媒介,是以少有人「博」得大獎,物超所值也未必盡然,絕大多數人不免失望而回。 「福袋行銷術」之所以行銷有術,毋乃植基於「福袋消費心理學」,所謂「福袋」一袋在手,福氣無限,恰如「彩券」一券在手,希望無窮。大發意外之財,古今人心趨同。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須知「還風尚本,捐華務實」,才是為人之本份;豈不聞乎?居氣養體,自然福至心靈也! 富貴壽考、康健安寧、吉慶如意、全備圓滿,謂之福;凡人趨舍指湊,日以月悔,「全福」何其不易。春臨人間,一年伊始,唯盼一年勝似一年,今年好過去年,在此馨香禱祝國人福由心造、台灣否極泰來。 2008/02/10 20:15
浴火重生 希臘神話中有一種不死鳥,全身披著火紅色羽毛,是極為尊貴的生物,當牠自知死期將至時,會利用香料和樹枝,在橡樹上築巢,並在其中自焚而死,牠的後代則會在灰燼中浴火重生,從此生生不息。 十一日凌晨,雲門舞集八里排練場發生大火,歷年來舞作道具,和珍貴藝術紀錄,全都付之一炬。創辦人林懷民表示,雲門會堅持下去,所有演出也會如期舉行。台北縣長周錫瑋則承諾,會全力協助尋找新排練場,及支援後續重建事宜。 享譽國內外的雲門舞集,是台灣第一個職業現代舞團,至今已有三十五年歷史。雲門之名來自中國古書《呂氏春秋》中的一句話:「黃帝時,大容(巫師)作雲門、大卷(舞蹈儀式)。」雲門、大卷也就是黃帝時代的舞蹈名稱。 在一片崇洋聲中,台灣曾有如西方文化殖民地,更像失了根的蘭花,雲門舞集的創立理念,則是「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歷年來的作品如「白蛇傳」、「紅樓夢」、「九歌」等都甚獲好評。更值得一提的是,如「薪傳」、「廖添丁」、「我的鄉愁.我的歌」等觀照本土文化的舞碼,使台灣成功站上國際舞台。 雲門舞集雖是台灣的驕傲,但也曾不敵財務困境,而宣布暫時解散,復出之後,排練場地漂泊不定,十七年前搬到現址,才算落地生根。如今卻一夕化為烏有,對雲門是沉重的打擊。不過就像不死鳥一樣,相信雲門經過烈火淬煉,必將越挫越勇,展現堅韌的生命力。 2008/02/12 19:57
冷! 新歲開春,卻有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從農曆年前冷到年後,北部尤冷於南部,離島更冷於北部,全台迄仍籠罩在寒流下。若嘆「春天哪會這呢寒」,殊不知人際之冷更甚於寒流,例如謝長廷、蘇貞昌。 《說文解字》:「冷,寒也。」兩點旁的漢字,多與寒冷有關,如:冰、冷、冽、凍等。「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說明溫度偏低,使人感覺寒冷。若引申為人際關係,如「橫眉冷對千夫指」,有著不妥協的冷漠;如「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難掩被「冷遇」的感慨。 人與人可以「平地把手笑」,也會「乘崖撥足擠」,最不堪「我本將心託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只因一冷一熱,讓人難以承受。「長昌配」投入大選,蘇在造勢場子講話嫌長,謝竟然說:「貞昌兄好像忘記自己是副總統(候選人)。」冷啊!這不是冷笑話,但凸顯長昌關係冷於冰。 「長昌配」誰是主將?誰是副手?形勢早已底定,何須「必也正名」?謝、蘇雖不必「把手笑」,卻也毋庸「撥足擠」,惟若非兩人心結難解,恰似扁謝情結難釋,何至於此?追根究柢,蘇所謂「奸巧」云云,又所謂「模糊焦點不能改變涉案事實」云云,早就使長昌關係降至冰點以下。 天冷,猶可待春暖花開;心冷,人際鴻溝難跨越。民進黨大選初選,殺到刀刀見骨,最後將謝、蘇送做堆,直教不同床異夢也難。總統選戰方酣,民進黨傳有不和,毋乃長昌關係難以回溫,誠是「吾言豈須多,冷暖子自知」! 2008/02/13 20:02
說情 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兒子夭折,悲不自勝,好友山簡慰問說:「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戎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於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山簡聞說此言,信服之餘,也跟著哀傷不已。 在「說情」之前,引述《世說新語》所載,有關王戎的掌故,無非要切入有情世界。昨為西洋情人節,在此謹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更祈望「天下眷屬皆為有情人」。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不過,若僅讚頌兒女私情、男女之愛,這之於大千有情世界,未免太褊狹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詩人李賀,感時傷情,為「太上忘情非吾輩,回思來處淚潸潸」做了最佳註解。事實上,「太上」一詞,典出《老子》,老子所謂的「太上」,係「最上者」的通稱,包括上天、聖人、君主。惟太上之於情,豈寂焉不動?「太上忘情」,只緣「得意者忘一言」! 所謂「得意者忘一言」,反襯「言者所以在意」,此即「太上忘情」的真義,如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申言之,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情世界之人對有情世界,如多一分懸念,多一分關懷,多一分回報,情之修為,就不難臻於忘情之境。 明末張獻忠說:「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前句毋乃「太上忘情」之謂,後句不啻「最下無情」的寫照。當今綠朝諸多政客,蹂躪台灣,掠奪台灣,卻言必稱「愛台灣」,彼輩之於情豈不愧煞? 2008/02/14 19:51
委曲 蔣方智怡辭黨職,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說「大家都很委曲」,慰勸「以黨為重」。其實,開春以來,最搶媒體版面,最熱鬧的新聞報導,莫過於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口中的「委曲」了! 週刊報導,「黨外」時期,謝長廷長期做調查局「線民」,並晉升為「諮詢委員」,謝對此避重就輕,只答「當時調查局無所不在」;並說「大家有看過X檔案,背後有一個成分複雜、由十名退休人員組成的集團,做很多『天理不容的事』,想決定台灣前途」。讀者應記憶猶新,去年特別費案偵辦時,謝曾說有個「高雄小組」在執行「毀謝計劃」,並說台北有人南下參與,帷燈匣劍,繪影繪聲,好像陰謀集團刺客殺手把他包圍,只有「長廷問青天」了? 真有這樣無限上綱的想像嗎?民進黨執政八年,謝也做過一年閣揆,掌控行政資源,連馬英九的綠卡號碼都能查出,難道查不出「做天理不容的事,想決定台灣前途的十人小組」?連薄瑞光與蕭萬長面談「入聯返聯公投」,都能被民進黨籍立委披露,這「高雄小組執行毀謝」、「十人集團執行毀台」長期進行,縱然秘密,難道沒有蛛絲馬跡,未免把情治人員看扁了吧?如已查明動機,掌握證據,那就公布姓名,因為事涉「叛國罪」,怎能因選舉而姑息? 謝長廷於民進黨建黨之前,跟調查局有來往是事實,此刻一被揭露,就哀哀上告,形容陰霾蓋頂,成為「小組」、「集團」毀滅對象,這番委曲,是真是假,想社會大眾必能看明白想清楚! 2008/02/15 19:54
我是誰? 總統大選公民提問電視辯論,將於廿四日登場,主辦媒體已公布廿則提問,其中一則問道:「在這塊土地生長到底『我是誰』?我該怎麼教導小孩『他是誰』」?此提問委實讓人悚然而驚:到底「我是誰」? 我是誰?人之生,從哪裡來?人之死,往何處去?始終困擾著人類,思想家則說,人從來處來,人往去處去。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提出「我思故我在」;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對應提出「我在故我思」。這兩項命題,串起「我思─我在─我思」,其本質就是「我」。 我又是誰?如將命題上的「我」,定著在國家畛域─中華民國,透過邏輯推演,則我和二千三百萬人一樣,都是中華民國國民。然而,民進黨主政以來,人分藍綠,群分統獨,凡支持台獨者,便歸納為「我們」;凡不支持台獨者,便打為「他們」。在「我們」與「他們」之間,我又是誰? 我到底是誰?中華民國是立足在台灣的國家,中華民國畢竟是國號,在此國號之下,國民可以求生存、求發展。但以「台灣」為國號,推動獨立成為「台灣國」,格於當前國際局勢,根本不可能。是故,如果否定「我」是中華民國國民,「我」又不能成為台灣國國民,那麼,我到底是誰? 當今主政者,竟然讕言「中華民國是啥碗糕」?做為她的國民,直讓「我」陷入「我是誰」的迷惘;惟主政者,享盡中華民國給予的榮華富貴,「吃定」中華民國,卻「反定」中華民國,請問:「他是誰」? 2008/02/16 20:05
真敢! 每日談 扁政府以偷渡走私的手法,出資成立鐽震公司,被媒體踢爆後,鬧得沸沸揚揚。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直批,扁政府就要下台了,還暗中搞軍火生意,「真敢」!其實,扁政府「真敢」,何止「鐽震」一樁而已? 在橄欖球賽中,攻方攻進守方底線,球觸地得分,稱為「達陣」。不知何方高人點撥,扁政府取「達陣」諧音,合上吉祥筆劃,便成立鐽震公司。然而,國防部對鐽震公司,準備出資百分之四十五,政府分明是最大股東,卻擺明不受國會監督,而讓「自己人」,得以攫取軍火交易利潤。 「鐽震」是啥碗糕?毋寧是扁政府「真敢」的產物。事實上,新國會成立之後,新總統產生之前,扁政府即已進入看守狀態。等待交出政權的政府,竟然不顧憲政慣例、不顧輿論抨擊、不顧社會觀感,抓緊行政權餘暉,大玩權與錢的遊戲,「敢」的程度,豈是「頭過身就過」所能概括。 扁政府「真敢」!旗下高官,無視「凡吾輩做官,須帶幾分骨氣」,在權利共生結構下,府院黨主政思維,以台獨意識為綱領,以黨利己私為標的,將國之所須、民之所欲,完全拋諸腦後;尤有甚者,諸多綠朝權貴,上下其手,沆瀣一氣,能貪就貪,能A就A,以致貪腐成風弊案遮天。 台諺有「敢,就快做嬤;空,就快做公」之說,扁政府「敢」字當頭,哪顧得了形象?哪管它歷史裁判?游走偏鋒,胡做非為,已到明火執仗程度,誠如台諺又說:「菜蟲吃菜,菜腳死」,若不能政黨再輪替,豈有天理? 2008/02/17 17:40
苦行 民進黨部分人士為大選造勢,正籌劃「入聯苦行」,準備從屏東出發,總統大選前夕抵達台北。主辦單位邀請陳水扁總統參加,如果阿扁「欣然同意」,將使扁謝之間的內部矛盾,更加糾葛難解;何況「入聯」是一條行不通的路,這些人何苦來哉! 所謂苦行,在佛教稱為「頭陀」,是指斷絕一切肉體慾望,忍受諸般難忍之修行方式。在印度諸多「外道」中,常可見自餓法、自墜高巖、五熱炙身、常臥於灰土、荊棘、牛糞之上,或自我針刺、鞭打,現今部分宗教猶有類此自虐的行為。 苦行本意為「熱」,苦行者相信人體遭受痛苦時,會因生理反應產生熱力,進而激發出淨化生命的強大內在力量,早在佛陀時代,這種極端的修行方式,就已流行於印度民間,據說釋迦牟尼成道前也曾苦行,《釋氏西域記》謂︰「尼連水南注,恒水,水西有佛樹,佛於此苦行,日食糜六年。」即指此事。 釋迦牟尼苦行之後形體枯槁,終於覺悟苦行非聖道,縱受天報,仍在輪迴,未得解脫,故斷然中止苦行。也因此佛教既反對縱慾,也反對無意義的苦行,而提倡不偏不倚的「中道」。 民進黨擅打悲情牌,從「牽手護台灣」到「逆風行腳」,以至將登場的「入聯苦行」,無不希望塑造被壓迫的形象,從中換取選民支持。「入聯」的原創者是阿扁,立委選舉慘敗,使他成了「票房毒藥」,但他絕不會甘於寂寞,若真的跳出來「苦行」,爽了他自己,但不知將苦了誰? 2008/02/19 20:03
數字 新當選的南韓大統領李明博即將就任,他以企業執行長(CEO)身分能勝出,因由於盧武鉉政府貪腐無能,但他所提出的「七四七」響亮數字,卻也是贏得朝鮮子民信心,投他一票的最大原因。 李氏是保證在五年任期內,做到國家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七」,國民所得達美金「四」萬元,以及躋身全球「七」大經濟國之列。其要求目標具體,治國政策鮮明,帶著全體國民努力「向前看」,給予未來美好願景,使大家可以感到同登衽席在望,享受富裕在即。 反觀我們的總統大選劇烈選戰,也有一連串數字為攻訐箭靶: ─二十年前的「股神」。 ─三十年前的「綠卡」。 ─三十年前的線民「抓耙仔」。 ─四十年前的大學聯招「槍手代考」不起訴。 ─五十年前的調查局監視奧運選手「光華專案」老檔案舊卷宗。 ─六十年前的「二二八」。 二三四五六連串的「漂亮數字」,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聽得煩厭至極;炒作擴大想象推論的有的沒的,卻拉抬為大是大非,台灣的主權與本土化,好像要靠「向後看」才能維持才能光大。 至於「前景」,也就是未來的希望,要把台灣締造成一個甚麼樣的「主權獨立國家」?因為謝長廷的競選基調是「做消極總統」,這就難怪了,沒有積極的明天,便只有深挖消極的昨天。同樣用「數字」把選戰打得熱熱鬧鬧,李明博的「七四七」,又何足道哉? 2008/02/20 19:29
每日談 虛度八年 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會,昨天下午登場,馬、謝兩位候選人,都竭盡所能的提出政見。就他們描繪的願景,加以反思,不由讓人感慨:國家多少大政方針,扁政府該做而未做,台灣著實虛度了八年。 電視政見發表會,僅止於「各言爾志」,電視直播辯論會,對於總統候選人,則是最好的檢視場域。然而,想從二十題公民提問,及三問三答交叉詰問,徹底了解候選人,及其治國主張,毋乃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但雙方言語交鋒,唇槍舌劍,卻可洞見心性有別,尤其領袖性格大不同。 馬英九做結論時指出,人民真是苦太久了,台灣最需要的是改變,從改變中找回希望,旨哉斯言。苦,沒有盡頭的苦,難以翻身的苦,絕非台灣人民的宿命,卻已成台灣人民的共業。「人民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林信義一語成讖,台灣人民「苦未了」,孰令致之?怎不讓人無語問蒼天? 政府存在的目的,在為人民服務,改善人民的生活;人民給扁政府八年,扁政府的回報,怎一個苦字了得?窮源究委,誠如馬英九對謝長廷詰責:「八年來,有二十一個政務官,被起訴求刑或被判刑?高市在謝主政下,亦有不少官員涉案。」貪污成風,腐敗無能,正是人民苦煎熬的根由。 八年,扁政府玩日愒歲,甘食褕衣,卻讓人民的苦日子過不完,李遠哲的名言:「向上提升?向下沉淪?」誰沒有切膚之痛?「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要終結苦不聊生,期待苦盡甘來,唯有換黨換人執政。 2008/02/24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