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飯也稱為粥飯。就是煮飯時候把少量的米糧,加入多量的水,煮成糊粥狀態,就是稱稀飯了!以往窮困的家庭,三餐不繼時候,為了節省米糧,只得吃稀飯過日子!嚐過饑荒貧困的過來人,認為有稀飯可以吃,算得是幸福的了!不知道吃野草,啃樹皮的窘困,是無法體會出珍惜,平凡如三餐米糧的珍貴!自古以來,賑災解救燃眉之急的,莫過於煮上熱騰騰的大鍋稀飯。一列長排災民隊伍,一人一瓢食,先把人命留住再說!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材燒!
咱們居住的寶島臺灣,算得上是寶地了。生活在咱們這一代的人,鮮少嚐到饑饉的災厄。但是上一代的祖先,的確曾經咬緊牙關,吃過稀飯撐日子!有的家庭長期吃地瓜稀飯度日。全看個人家庭的經濟狀況!最可憐的,以極少的大米煮成粥花,實際上只成白色撈不著米粒的粥水。總是日子得過,撐下去吧!我們這一代真幸運。小時候生長在三十幾個人的大家庭中,不曾感到缺少糧食的困苦!大家庭吃大鍋飯,有時候盛飯時候,刻意的把大鍋子裡頭,參入的地瓜塊,挑剔開,引起在旁叔父的不滿,狠狠的一個背掌敲上我腦門!“地瓜不能吃ㄚ,兔崽子”!因此每次添飯時候,我總是避開那些大人!
伯母,嬸嬸,堂嫂嫂们,偶而也會煮上稀飯,並不是白花花的那種稀飯。而是當季她們辛苦種植的,青菜蔬果煮成的稀飯。例如帶一點鹹味兒的、四季豆稀飯,胡瓜稀飯、蘿蔔乾稀飯、高麗菜稀飯、還有加上九層塔香味的芋頭稀飯。我們都挺愛吃,每次都把肚皮撐得圓滾滾,還不知飽!但是如果接續幾天,都是煮稀飯,大人會抗議,嫌婦女懶惰!因為煮鹹稀飯,則不必再煮其他菜餚了!記得每次新一季剛剛收穫的稻米,祖母總是喜歡親自煮上一小鍋新米稀飯。她用木炭細火,慢慢熬煮出濃濃稠稠的白米粥。新米煮成的白米粥,散發出一股米香味兒,吃在嘴裡潤滑!又帶自然甜味兒!也讓老人家吃得長壽健康!
在台北上班的日子,有幾次趕時尚,到萬華廣州街,吃高貴不貴的早餐鹹稀飯。當時廣州街華賓旅社上一些,菜市場入口處,有一攤出了名,名叫﹝瘦仔﹞的好吃鹹粥!他的粥裡頭有蝦仁、炸肉、香葱、香菇、甜不辣、油條、等等配料。熱騰騰的香稀飯一碗才一塊錢。小菜有薰豬肝、滷腸、烏骨雞肉、鄉下土雞、大章魚、以及特製的紅麴炸豬肉!稀飯雖然便宜,小菜切買起來都是幾百元以上。小小路口路邊攤位,經常坐無虛席。也有開著高檔名車的富商巨賈經常光顧!看到顯耀達人,滿桌子豐盛菜餚,咱們只吃一塊錢稀飯又續碗的窮客人,也會自形見慚!
先總統 經國先生,有一則吃稀飯的故事。當時任職國軍輔導會長,平易近人的他,一次巡視中橫公路工地。與大夥兒弟兄,共午餐吃稀飯。當時有人提議比賽吃稀飯,看誰先吃完!每個人盛滿一牙缸的稀飯,一聲令下,大夥兒吸哩呼嚕的吃將起來,大家已經吃至三分之二的時候,蔣先生尚未動口‧他不急不徐的攪動筷子,呼大口氣吹涼稀飯,眼看別人快吃完了,最後他才仰起頭,一口氣吞嚥一大碗稀飯,獲得冠軍!那些想搶快的人,都被熱稀飯燙得哇哇叫!蔣先生以智取獲得勝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