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求情准保不相許 敗國奸雄嫉妒賢
他日封侯歸故里 含羞俯首罪于前
【白 話】
張士貴功在國家,但犯罪要求准予保釋,皇上都不允准。因敗國的奸雄,不反省自己,反而起妒心,怨恨賢人,而加害他人。他為高祖建國時,率軍平定群賊之亂,功不可沒,本可衣錦還鄉歸故里。但因叛亂罪,不得不在大家面前,含著羞愧的心,低著頭承認自己的錯誤。
【籤詩斷吉凶】
春:要求情、要保釋都不准許。求情不准保(金門保護廟籤詩)。(野史解法:值旺、此季尚佳)
夏:所謂「薛仁貴征東,張士貴得功」,張士貴在人們心目中成為「奸將」。雖自己有才能,但處處設法陷害於人,嫉妒賢人,不反省自己。凶
秋: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後不久,即拜張士貴為「右光祿大夫」;張士貴對李氏也忠心耿耿,屢建其功。本可衣錦還鄉,歸回故里。吉也。(問病:少者不畏,老者危。)
冬:《薛仁貴征東》給了張士貴一個荒謬的結局:造反,欲自立為帝,最終被尉遲敬德用鞭打死在午朝門外。要知錯能改。凶
【評 論】
張士貴曾為賊寇,被唐高祖招降之後,為唐建國立功,尤其是平洛之戰,本可封侯回故里,但因心狹窄,處處設法陷害於人,嫉妒賢人,不反省自己的不對,為自己的私慾所蒙害。要檢討自己的行為,否則會鑄下大錯而後悔莫及,人非聖賢,要知錯能改。求助慎重,防止篡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男女婚姻,要一方身段放軟ㄧ點,否則難成。
※ 本首籤詩選錄人物〈張士貴〉,故事正史與野史記載差異很大。「敗國奸雄、含羞俯首」在正
史 上似乎沒有出現,至於張士貴何以從一個大忠大勇的李唐戰將,在小說中演變成大奸大惡
的小人,則有待於文藝史家去考證,還是依據籤詩內容為準。
按籤詩選用人物故事 【敗國奸雄張士貴】
【野 史 資 料】
太宗回到長安後,立即犒賞三軍及有功將士,並下令將張士貴等人提出,尉遲恭憑功勞簿對證。張士貴等人早嚇得魂不附體,支支吾吾,牛頭不對馬嘴,終於熬不過激辯,俯首認罪。太宗便下令斬首示眾。天下百姓知道奸人已除,且高麗降服,戰爭已過,又可以過著平安快樂的日子,都非常高興!
【參 考 文 獻】:薛仁貴征東
籤詩應驗實例:
農曆: 九六年三月十日 求問:被關何時可釋放
籤解:「求情准保不相許」,要求釋放還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