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後三星期該死的榴槤蜜也死的差不多了,本來有二十幾個品種的榴槤蜜,一下死了好幾個品種,心裡真的很痛,但是也讓我想了很多東西,看到網路很多誤導的言論,我乾脆把它們拿出來做教材,如果看官看不出所以然來,我也沒辦法了.
死掉的品種大多是很優秀的品種.好幾個都是馬來西亞的冠軍品種,有人說當初應該備份一些品種的,其實我有試著去備份,只是有的不好備份.但是整體看來會死的就會死,跟底下接的波羅蜜無關,只跟品種有關,所以即使當初有備份這些品種,也很難地植到順利結果,所以死了就死了,不想再留念它.
最快三星期的時間就可以確定樹體是否有救,砍下來這棵樹只是其中之一,還有更大棵的.這棵約三公尺高,通常都是榴槤蜜部分先死,很快的樹皮就爛光了,少數連底下的波羅蜜也會跟著死亡.照片中這棵樹並沒有吹倒或是泡水,但是從樹皮的感染,一直漫延到地下部分,照片中可以看到連波羅蜜的部分也受到感染.
有人說矮化可以防風,照片中有一棵約地植一年,也矮化的樹,依然接近陣亡,當然看圖會以為是敗根,其實圖中一棵葉子開始枯黃的(很多人應該看到它的葉子就認出來了),這棵是我看到國內其他人所擁有的品種中,生長最棒的,果實風味也相當不錯的品種,這棵所在位置不會淹水,可惜還是開始萎凋,我看它們都差不多了.
針對以上現象合理解釋,其實在上一篇就提到,主要問題就在颱風造成的樹體感染,這種感染即使用殺菌劑都無效,因為是全面感染.當然不是所有榴槤蜜都這麼虛弱,在即使淹水又受風的地方,有些品種依然完好.這些品種正是我要的,當然這些都是國外固定品種,果實風味自然不差,當然也不會輕易到苗木商手裡.
最近大家對新興果樹一窩蜂似的投入,其實這些投資這些果樹風險很大的,如果真的要生產,地植是必要的.颱風及寒流是台灣的常客,如果果樹對這兩種沒辦法抵抗,我想再好吃都是枉然,因為只是白費功夫而已.我收集新興果樹已經很久了,收集一個物種就會做很多功課,基本上種不活的一定不列入考慮,難吃的也一定不種,唯一考慮大量生產的只有榴槤蜜,經過此次風災後似乎該重新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