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的孩子是否才華洋溢
是不是準備考數理資優班
或是念哪所幼稚園?在哪裡補習
現在的孩子,真正必須學的十件事
學校老師不會教
安親班也學不到
專屬媽媽的教養特區 …….
1. 心平氣和地說出意見:只要用吵的; 用哭的─ 一律免談
2. 拿東西給對方─包括最熟悉的親人,都要 用眼睛注視著對方。對學會適時地說Maggic Words─請,謝謝,對不起
3. 有人拿東西給你,必須主動伸手出去接
4. 吃完東西, 垃圾自己丟 ;找不到垃圾筒時,垃圾放自己口袋或自己拿手上,鄭重地告訴你的孩子:「我是你媽,不是垃圾筒」
5. 當孩子做了你要求他不要做的事, 必須請他重做一遍 ;即使在公眾場合亦同。不是你念你的;他繼續做他的;這樣的教育只是當媽的發發牢騷;不是教。
6. 主動向長輩打招呼 ,且以對方理解並感受喜悅的方式表達。
7. 從三歲開始,自己的文具及玩具, 自己負責收拾 。
8. 喜愛大自然並 尊重萬物生命 。
9. 在醫院、餐廳不跑跳,不製造譟音(我曾看到一個媽媽,護士請她兒子不用要用腳踢候診室的椅子,這個媽媽說「我們只是愛運動嘛」)
10. 未經對方同意 ,不可開人家的抽屜、包包,或搶走對方手中的東西─對方是爸爸媽媽也一樣要經過同意
另外,真的很誠心地奉勸全世界為人父母,身教言教何其重要,大家都知道,但父母不經意酸了子女的一句話,卻很可能跟著他們一輩子,常害得孩子超沒自信。其實那些話都很沒營養,目的不外乎父母對孩子期許比較高,總是在看到別人家小孩有什麼優點時,馬上轉過頭來酸自己的小孩說:那你呢?你考幾分?你會不會?何必呢?哪可能一個小孩什麼都會什麼都第一呢?
轉載一篇天下的文章,印證我的說法: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哈佛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成人不經意的 辱罵或刻薄話語 ,將導致兒童大腦發育受創,產生憂鬱、焦慮及語言表達障礙。 每件事、每個影像和聲音,會連同當時的情緒感受,一併存在大腦中。這些東西往往很難記得,但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卻不容小覷。根據哈佛醫學院最新一期《Focus》報導,父母的言語暴力會對孩子的腦部發展造成持續性的破壞。 哈佛大學附屬醫院麥克連(McLean)精神病學副教授泰闕(Martin Teicher)指出,父母的辱罵、貶損和威脅等負面言語,會損害孩子大腦的神經迴路, 導致憂鬱、焦慮等傾向,甚至產生語言表達障礙 。當大腦長期接收到辱罵的言語、影像,甚至痛苦的負面訊息時,基於保護機制,大腦會降低對這些言語暴力的敏感度,進而抑制了感官系統的發展。 這是首次針對 嘲笑、羞辱及蔑視 等言語對腦部造成負面影響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從那些歷經父母辱罵的孩童當中,統計出三個主要受到擾亂的神經迴路,包括:語言處理區域的「弓狀束」、和創傷後處理壓力障礙、抑鬱症及分裂症患者相關的「扣帶神經束」,以及和焦慮有關的「穹窿」。不過,研究也指出,本次實驗採用的樣本數有限,仍需進一步擴大研究。 父母親的言語暴力,有如棍棒石頭使骨頭碎裂一般,破壞力十足。25年前,泰闕發現一名病患僅因曾遭父母親的言語暴力,而出現童年精神創傷者的各種症狀,激發他研究此類行為影響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