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淨心清人自在

  • Share this:

業淨心清人自在

未達「明心見性」,不言「萬法唯心」 逆緣、解業、懺悔、精進、外行助果、內省煉心、專靜契入、清淨自在無我 以上的過程雖非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全部。 因著每一個人的法緣與累世的修功不同而現差別相 有些人需要一步一步次第前進,歷事來煉心 有的人只要一念轉即可契入、念轉境轉 若能同步,在體驗現實的難行中,證得內心的自在 便不枉此生。

每個人對靈界的「靈覺」都不太一樣。 有些人打哈欠、有些人打咯、結法印、有些人起雞皮… 有些人是可以感覺氣場的變化、點頭搖頭或是其他的六神通… 每個人由於先天的質不同、過去生修的法門不同, 靈醒後自然也有不同的感受。但這些都是對應外境而起的反應。 真正能夠分辨正邪靈的是智慧,與對經典與神佛精神的了義。 靈修人來讀楞嚴經會發現,佛祖的靈修經驗實在豐富。 很多靈修的善境界,如:見神、見佛…。一旦起了執著。就入魔。

修行路上有很多的方便門。 訓體當作通氣脈健身,知道暖身與採氣、收功。自然身體健康。 而內心不作他想。保持清淨自覺。 來交代或唱或歌或言語、文字…是是非非難以分辨時。 深入佛道經藏、自己把神佛的精神讀熟讀通。融入生活。 不論是對人、靈、神、宮主、法師、師父、同修… 保持「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 修行 終就是以【內省自覺】為主軸, 而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體驗。「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 因此,心的修煉,應與煉氣、煉靈、訓體相輔相成, 神通為用,不著神通。才不致魔考不斷、生活困頓。 最大的神通是清淨圓滿智慧。 就因為人心是多變的,受自己的累世習氣、也受環境所染 因此,需要養成讀經的習慣 經=鏡=淨

讀經可以幫助自己, 自淨其意 ( 業 )。 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正道、不昧因果。一步一步的轉識成智 不得不走靈修路時 如果說靈修是一條最快速、也是最危險的路。 那麼經典就是安全帶。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解行並重,自然圓滿~

錄:地藏菩薩本願經誦讀誦

劉鐘穗老師恭誦 http://www.siddham.org/yuan1/sutra/sutra_earth_content.html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