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臥房的大忌
臥房窗不要帶陽臺
上一篇我講到臥室的面積不能太大,今次我接著講臥室的第二禁忌 ── 臥室不要帶陽臺及低飄窗。
臥室帶陽臺及低飄窗是時下十分流行的建築形式,覺得這樣的建築結構能讓光線充足,通風透氣,為住戶帶來健康,而購買者也趨之若騖。誰知這樣的設計,適得其反,對人體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我們人類的身體,是一個充滿著各種能量的軀體。比如:當一個人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光憑肉眼很難發現他。
但是如果用遠紅外線望遠鏡,就能輕而易舉地體發現他的行蹤。這就說明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向外發射各種能量和光
(可見光和不可見光)。
人體存在「氣」
我國早在西元前 3000 年到西元前 2000 年之間,就認識到人體存在著一種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場、他們把這種能量場稱之為「氣」。
直到1911年,科學家基爾納通過色隔板和濾色器看到了人體能量場的現象,第一次向全世界描述了有關人體能量場的研究結果。他認為:沿著全身這位緞帶的鮮明的「惡」,分為三層:最靠近皮膚的,是四分之一英寸厚的暗色層;它外面是兩英寸厚的,顏色較淡的一層,這一層的紋理垂直於身體;最後,再向外一圈外輪廓顯得模糊不清,大約六英寸厚的外部弱光(圖一)。
基爾納還發現,「氣」的強弱和顏色會因人而異,並取決於被測試者的年齡、性別、智力、健康情況等等。某些疾病也可以通過「氣」的斑點顯示出不規則的排列情況。
九十年代,美國人佳 ‧ 高健斯 (Guy Coggins) 發明了體光攝影,他通過特殊攝影方法,就可以把人體的這種能量光拍攝下來。
有趣的是,人在健康和精神時候,所拍下的光譜,和在疲勞或生病時所拍下的,有著名明顯的區別。也就是說,一個人身體的健康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包裹著他身體周圍的能量場的強弱。
而這種人體能量場的強弱,又會直接影響它對人體保護作用的大小。所以我們要讓自己身體保持一定強度的能量場,是十分必要的。
玻璃窗無法保存人體熱能
而對於影響我們人生三分之一時間的臥房,就不能不引起我們嚴重的關注!一個人在休息的時候,由於身體很多機能都停止工作,精神放鬆,皮膚上的毛孔也會張開,所以人體的能量,在這個時候最容易散失。
同時抵抗外部干擾的能力也會大大下降。所以我們必須要營造一個,有利於我們生理結構的休息環境,以保證我們在睡眠過程中,不但能保存能量,而且還可以補充能量。
回過頭來,我們認真打量一下我們常住的臥室 ── 如果是帶陽臺的,必然是落地玻璃門;如果是低飄窗的,窗戶的面積占了該牆壁的三分之二。如此一來,我們的臥室基本上是敞開的。
大家都知道玻璃是不能阻擋光線的,當然也就不可能阻擋人體發出來的光能。所以臥房窗口太大,對人體能量的保存沒有任何的好處。
「打霧水」現象
小時候,我們還沒有空調這種東西,為了貪圖涼快,經常在露天的陽臺和天臺睡覺。第二天起床,會感覺到很疲憊。
這時,父母就會講這是因為「打霧水」之故。其實這完全是因為能量耗散過多而造成的。因此,房間帶陽臺和低飄窗,無異於「打霧水」,同樣會造成我們能量的散失。
所以也就造成睡眠不足、疲憊、賴床等現象。上了年紀的人,會很容易失眠。因此,有失眠的朋友,應該馬上看一看自己的臥室,是否有這種情況。
當然床頭背後是窗口、廁所或者「冷巷」、也會出現失眠現象。
光線太猛易使人衝動
另一方面,同樣因為窗口太大,射進來陽光就會很多,這種刺眼的陽光和熱能,會對我們產生一種不適的感覺。它會讓我們不冷靜、衝動、易發脾氣等等。而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是可怕的。
比如開車時不冷靜,就可能造成車禍;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脾氣不好,就可能會打架,出現血光之災;買東西的時候不冷靜,往往會買到一些不如意或不合用的東西,造成破財。當然,錯買了幾件小東西,破點小財無傷大雅。
但是如果是因為一時衝動,做了一個錯誤的投資,那後果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