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臥房大忌
臥房不能太淺窄
現代化的大城市,人口極為密集。由於城市發展需要,不少外地人和農村的人口,都進入了大城市。使得大城市裏的住宅,日趨緊張。地皮有限,寸金尺土。
一般人要買一間屋,可能要花上半生或者一輩子的積蓄。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買到房子,地產商不得不把房子的空間越建越小。
這方面香港尤其突出。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強調臥房不能太大。而今天我又強調臥房不能太小!這是為何?這關係到風水上所謂氣厚氣薄的問題。
氣厚氣薄與化學實驗
古代家居建築多以深長為主,有所為二進三進。這是非常具有科學道理的。何謂氣厚,何謂氣薄呢?
我們不妨先舉一個化學上的例子:我們拿來兩個裝水的器皿,一個是柱形高杯、另一個是闊口的碟。我們假定它們的容量相等,把兩個器皿都注滿水,放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闊口碟裏的水,已所剩無幾。但是柱形高杯裏面的水,仍然還有很多。這個實驗證明了:蒸發面和蒸發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蒸發面越大,水量的蒸發就越快。反之亦然。
房子的深度影響氣的聚散
同樣,一個房子的形狀和深淺,也會直接影響到房子內氣量的厚薄,以及氣散氣聚的問題。一個深長的房子,就好比那一柱形高杯,由於窗口不大(相當於柱形高杯的蒸發面),因此它的氣流會比較穩定。
反之,臥房過於淺窄,窗口又比較大,甚至是落地玻璃窗。這樣的睡房必然氣薄,「蒸發面」過大,當然會造成能量容易散失,正所謂氣散不聚也。
氣散不聚的房子,就會造成人們情緒的衝動,因此說話辦事不小心,容易得罪人。正所謂禍從口出,是非口舌自然也就多了。
另外投資購物因為感情衝動而造成錯誤,錢財散失就成了必然的結果。所以風水師傅經常說:房子必須藏風聚氣。道理就在於此。
「人造房屋,房屋造人」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過:「人造房屋,房屋造人」。我不知他因何有此感慨,但這的確是一句至理名言!房屋的確會影響人的行為與心理!
我們把新舊兩種房屋的建築方式,作一個對比會發現:住在老房子裏面的人,情緒穩定,行為保守,開銷節儉。因它的建築方式以深長為主、窗戶不大,光線偏暗。
正所謂陰則靜也;反過來現代的房子高崇、淺窄、窗大而明亮。住在裏面的人,情緒衝動,行為開放,花錢如流水,甚至是先洗未來錢。也就是陽動也!
要想剩錢,當然就要根據這類情況,作必要的調整。
房間對人體的影響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女兒今年才二十歲。年紀輕輕,身上的毛病卻不少:經常在運動時候弄傷手腳;學業又不好;還得肝炎;青春痘長了一臉,用盡了所有的藥物,也沒能讓臉光滑起來;
晚上還有夜尿 …… 我曾經跟他說,他女兒房間不好:第一是帶陽臺,第二是房門和陽臺門直通。而他女兒就睡在門上的閣樓裏。你想一想,一個人的床底下,過堂風直吹,睡在上面的人能好嗎?
再來從帝皇臥房找答案
曾經去過故宮旅遊的人都會發現:皇帝的臥房就是一種比較深長的結構形式。窗只開一邊,比較昏暗。床鋪是三邊靠著牆,而不是我們現在三面開放的擺床方式。
不知大家有沒有作一比較,那一種擺床方式更好一些?這個問題我會留到下一篇文章,再作探討。
我們把皇帝寢宮的平面圖立起來,大家有否發現,它和一個圓柱高杯的側面是不是很相像呢?所不同是,寢宮的平面圖上多了一個門。但是從門開始往下看,它仍然和一個圓柱形高杯,沒有什麼不同。圓柱形高杯能裝水,是因麼杯子除了杯口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孔洞了。而寢宮從門到房子的後部,也是沒有任何孔洞的。也就是說,這一段空間就像水杯一樣,能「裝」穩定的空氣和光波。這就是所謂的「藏風聚氣」。
寧靜與安詳的感覺
我說:「你認為故宮裏皇帝的臥房如何?」他說:「故宮我去過好幾次,走在裏面總是有一種很寧靜、安詳的感覺。
皇帝的寢室,更是有一種說不出的舒適感。」「我們不妨把你女兒的臥室的門口改到側面,就按照皇帝寢宮模式佈局。如何?」我說。結果他同意了我的意見。
兩個多月過去了,房子也裝修好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居。又過了兩個月,奇事發生了:他的女兒自從搬進了新房間,最明顯的是,一覺睡到天亮,再也不用半夜上洗手間了。另外,青春痘不治而愈了。肝炎也有了明顯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