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群 vol.20080804, Sun, 03 Aug, 2008

  • Share this:

不論古今中外,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活得比一般人久,甚至身體沒有病痛,始終令人感到好奇。

有人認為那是天生基因好,不然為什麼抽菸又喝酒,喜歡油滋滋、高膽固醇的食物,到老還能不生病又長壽。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是幸運兒,無需後天積極經營 健康 ,就能長命百歲。如果沒有好基因,那如何生活,如何吃可以活得更久?

現代醫學及科學研究慢慢找到可能的答案,長壽的秘訣其實並不單純,它不是中國古代道士修煉的不老仙丹,也不是亞歷山大大帝尋尋覓覓的青春之泉,它可能是優質的基因+正確飲食+ 活動 +正向樂觀+好的生活環境+ …… ,還有很多其他沒被發現的原因。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如果生活方式正確,我們的確可能多活 10 年、 20 年,就算你並不想活那麼久,但至少這些長壽的秘訣能幫你邁入老年之後,沒有病痛纏身,擁有令人滿意的生活 品質 。

先從日常飲食開始吧!這永遠是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而且也最容易實踐。我們經常問健康的人: “ 你平常吃什麼? ” 然後跟著他一樣吃,希望因此讓自己更健康。

醫學研究人員一樣很好奇,他們在實驗室裡做研究,並且造訪世界上聚集最多百歲人瑞的長壽村,試圖找到究竟什麼樣的飲食內容及方法,可以讓人長壽。

少吃一口活更久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只要少吃一些東西,就可能獲得長壽和健康。

不論是實驗老鼠、狗,或是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都得到相同的結論 ── 限制攝取飲食 ( 減少攝取熱量 ) 的動物,比不限制的動物活得更久。

長年投注於抗老醫學研究的菲力普 . 米勒 醫師 ,在他的著作《真的不會老》中指出,限制熱量會使體內因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傷害及發炎反應都減少,而且血脂肪也比較低,因此能阻止老化,防止疾病發生。

走出實驗室,研究人員從世界知名的長壽島 ── 沖繩島居民身上看到,攝取較低的熱量真的可以延緩老化。

一項由美日醫學專家共同攜手進行的 “ 沖繩人瑞研究 ” 發現,沖繩長壽的老人每天攝取熱量比日本少了 20% ,比美國人少了 40% ,換算下來,他們每天只吃 1200 ~ 1300 卡的食物。

你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即使 60 歲才開始也不會太晚,因為動物研究發現,每天只吃一般老鼠食量七成的老鼠,活得比較久,就算讓老鼠在 生命 晚年才開始控制熱量,仍然可以延長壽命。而後繼續對猴子做的類似研究,結論仍一樣。

吃愈多種食物愈長壽

沖繩的老人雖然吃得較少,但他們攝取的食物種類卻很多,平均一天達 18 種,主要包含大量的各種蔬菜 ( 經常在吃的就超過 20 種之多 ) 、豆類、黃豆製品、五穀雜糧,及魚類、海鮮、海藻,和少量的豬肉、家禽及乳製品,幾乎全是熱量低、油脂低,但是營養品質很好的食物。

他們幾乎不吃沒有營養的空熱量食物,例如含糖飲料、甜食。而且非天然、或過度加工的食品也不會出現在他們的餐盤裡。因此即使他們攝食量偏少,仍然能保持營養均衡。

從魚、植物性食物攝取蛋白質

不同於生活在現代富裕地方的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尤其是大量的紅肉,百歲人瑞們很少吃肉,他們主要從魚類、海鮮及黃豆、豆類等植物性食物來攝取蛋白質。

台灣的離島金門,居民平均餘命比台灣多了 2 歲,同時是全國百歲人瑞比例最高的地方。高齡長者的飲食主要是蕃薯、南瓜及大量蔬菜,他們幾乎不太吃肉,而是吃島上容易取得的魚類、海鮮。

沖繩的老人也吃很少的肉,他們雖然吃豬肉,但只佔整體飲食的 3% 左右,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是魚,及大量黃豆製品,兩者加起來佔了 23% 。

美國加州有一群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徒,平均壽命比美國人長,除了因為有虔誠的信仰幫助他們 憂慮 較少,他們吃得也簡單,是不吃肉的素食者,而由堅果和豆類來攝取蛋白質。

吃粗糙榖類不怕胖

沖繩老人還吃大量的米飯麵食,一天 6 份以上,佔整體飲食的三分之一。

除了白米,他們也吃許多未精製的全榖類,例如喬麥麵。

菲力普 . 米勒 醫師指出,糖類及精製的碳水化合物 ( 白米、白麵條、白吐司等 ) 會快速被消化吸收,然後突然升高血糖,促使胰島素釋出,清除血液中的糖分。

這些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吃得愈多,就會有愈多胰島素釋出,而胰島素會讓過多的糖轉變成脂肪,貯藏於體內,造成肥胖。

並且,高血糖會使身體的發炎反應與糖化過程惡化,破壞免疫反應,促使疾病發生,同時也會抑制生長激素釋放,因而 加速 老化過程。

相反地,由全穀類製成的全麥或雜糧麵包、全麥麵條,或糙米、五穀米等,遠比精製的榖物食品健康,因為全穀類中含大量的纖維,減慢了升高血糖的速度,提供的能量比較持久,不會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現象。而且全穀類食物保留的維生素比較多,比起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更營養。

綜合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結論,及百歲人瑞現身說法,建議你將 10 大類長壽食物放進每天的菜單裡,而且專家還要告訴你,大忙人即使經常外食,也可以每天飲食多元的方法。

怎樣斷食才 安全 ?

以禁食來減少攝取熱量,像是短時間內完全不吃東西,只喝水,或極少量進食,是否也有益健康?

《真的不會老》作者菲力普 . 米勒 醫師指出,科學家從動物實驗中發現,採取間斷性禁食,也就是一天正常吃喝,然後隔一天禁食,如此交替進行,每週幾次,得到的健康好處和持續長期採行限制熱量的飲食法相同。那些隔天禁食的老鼠老化速度非常緩慢,壽命也比沒有控制熱量的老鼠長。

而且他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一次斷食 24 小時,每週幾次,比每天都必須縮減進食量要實際得多,而且也容易持續下去。

但這樣的禁食方法安全嗎?

專家們認為,禁食法只適合大多數健康的人,而且一次進行時間不宜太長, 1 ~ 2 天是比較安全的範圍。但身體有任何疾病問題的人,不宜貿然進行禁食。

再者,禁食並非完全不吃不喝,相反地,充足攝取水分很重要。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趙強則建議,禁食當天可以適量喝蔬果汁,連渣也一起攝取,或加一小把堅果一起打汁,這種改良版的禁食法同樣可以減少攝取熱量,但又獲得基本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健康的油脂等營養素。

另一種更小幅度的改良版禁食,是採行極低熱量飲食,也就是一天總熱量 700 ~ 800 卡,比一般飲食少了一半以上的卡路里。

在這麼低熱量的情況下,要兼顧營養並不容易,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組長吳宛穎建議,不妨借助市面上販售的全營養配方產品 ( 類似代餐食品 ) ,每一餐熱量大約 200 ~ 250 卡,熱量很低,但營養均衡。如果只是短期,例如週末 1 ~ 2 天放棄 美食 ,改以這種產品取代,比較沒有強烈的剝奪感,容易持續進行,特別對控制體重的人,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吃得少,活得久

>早餐不減量

早餐開啟一天的活力,吃一頓豐盛營養的早餐有助學習及 工作 效率,和維持健康體重,所以營養專家建議,早餐不宜減量或略過不吃。

優質的早餐需要包括 0.5 ~ 1 碗的碳水化合物 ( 如 1 ~ 2 碗稀飯、 2 ~ 4 片全麥吐司 ) + 1 份蛋白質 ( 如一個茶葉蛋、半個手掌大小的肉片 ) + 1 杯奶類或豆漿。

>午餐和晚餐同時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及動物性蛋白質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組長吳宛穎指出,平時一餐吃一碗飯的人,改吃七分滿或半碗飯。而吃起來甜甜的根莖類,如蕃薯、芋頭、山藥、南瓜等也屬於碳水化合物,所以下午茶時間吃了烤地瓜的話, “ 吃幾口地瓜,晚餐就要少吃幾口飯, ” 吳宛穎提供簡單的換算法。

蛋白質則減少為一餐一份,並且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如一塊田字豆腐,或多攝取豆類。

蔬菜及水果的攝取量維持不變,一天至少 3 種蔬菜、 2 種水果以上。

如果一開始不習慣熱量減少而覺得餓,建議增加蔬菜攝取量,因為蔬菜的熱量很低,一碗大約 30 卡,而且豐富的纖維可帶來飽足感。

>慢慢進食,充分咀嚼。

研究發現,一餐飯吃 20 分鐘以上,大腦才會接收到 “ 吃飽了 ” 的訊息,不再感覺餓而一直進食,有助於控制食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