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情感冒時-出於勇氣與慈悲的分享

  • Share this:

出於勇氣與慈悲的分享

◎ 林喬祥(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憂鬱」是一種常見的情緒,「憂鬱症」則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精神健康問題;親身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過程中的痛苦和難當。本書九篇文章,既是敘述病友面對精神困擾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們的人生故事。

對當事人而言,雖然「敘事」的過程有療癒作用,但要去回顧造成情緒困擾的痛苦歷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文中九位主角希望透過親身經歷,來激勵其他也受苦的人,所展現的其實是很大的勇氣與慈悲。

讀者在閱讀文章時,可以看到各種憂鬱症的症狀描述;但對於怎樣才算是「憂鬱症」?可能會感到困惑。

憂鬱症本身是一種精神疾病,可能在某些情形(特別是經歷重大壓力)下單獨發生;也可能和其他身心疾病如恐慌、焦慮、強迫等情形一起發生;或者是罹患其他身心疾病的結果。

有時候,與其執著所經歷的不舒服叫做什麼,到底是憂鬱、焦慮,還是恐慌、強迫?還不如了解怎麼做,才能讓不舒服的狀況有所改善。

本書九位人物故事,儘管經歷的人生或症狀不盡相同,卻都有一個共同點 ── 那就是他們在不同的機緣境遇裏,透過接觸慈濟法門和證嚴上人的法語,而從原本的人生困境或自我束縛中走出來。有時我會想:如果沒有上人的法語,不知道全台灣的精神科門診需要多看多少病人?

身為精神科醫師,同時我也很安心看到書中的人物,都應用到現代的精神醫療資源。就醫療經驗而言,正面的輔導及鼓勵,搭配適當的藥物治療,是讓病人回復健康、生活步向常軌的最好方法。

本書還分享了一個很珍貴的經驗,就是彼此「陪伴分擔」。這樣的經驗存在於幾位主角和家人、所接觸的慈濟人,和他們尋求醫療協助的醫師之間。編輯們特別設計的「陪伴心語」和「醫師觀點」即清楚呈現了這個部分,讀者們千萬不要錯過。

幾位分享照顧經驗或觀點的醫師,如 湯華盛 醫師、 詹佳真 醫師、 李嘉富 醫師、 張國榮 醫師、 黃玉書 醫師、 蔡瑞峰 醫師等,都是精神醫學界的前輩及多年好友;透過閱讀他們的分享來互動,對我個人來說,像是重溫或經歷了一個學習及成長的過程,也讓我更樂於跟大家推薦這本書。

本文出自 : 慈濟網

http://www2.tzuchi.org.tw/tao_publish/series1/011/index.htm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