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好習慣 提早買到房

  • Share this:

撰文者:張國蓮

文章引用至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6527&p=1

習慣是靠時間累積的一種動作。政大商學院教授周行一強調,年輕人要致富,培養好的理財習慣,絕對比拿錢去投資理財更重要!

72年次的Debbie,外型亮麗,家境優渥。但是,最近卻煩惱到睡不著覺,因為她已經失業4個多月,存款幾乎用光,身上還背著3萬多元的卡債,不敢告訴爸媽。 為什麼她會落入這樣的窘境? Debbie認為,都是工作不穩定惹的禍。她從小喜歡裝扮自己,念書和工作都期待能進入服飾、藝術相關領域,但父母不認同。大學考上中文系,因為所學不是自己的興趣,畢業後為了找工作,以分期付款方式,繳了5萬元去學電腦, 希望 為工作 加分 。 沒想到,畢業兩年多,卻換了5份工作,其中2份是工讀、3份是正職,最長只做半年,最短僅兩個星期。最後一份工作,月薪約2萬8,000元,應徵時談的職務是企畫,進了 公司 卻被要求做業務,和她的期待不符,最後被老闆以星座不合辭退,讓她非常氣憤。

◎ 民國 72 年

◎學歷:文化中文系

◎現職:無

◎ 家庭 經濟 狀況:富裕

◎雙親職業:父親為醫生、母親家管

失業率創新高、薪資創新低 想買房的比率仍高 Debbie的抱怨看來不是沒有道理,像她這樣經濟無法獨立的「賴家族」,在台灣,可能愈來愈多。根據主計處統計,20~24歲人口今年2月失業率創30年以來新高,達14.32%,遠高於整體平均值的5.75%,而去年的整體薪資漲幅卻趨近零,創6年來新低。高失業率、低薪資,似乎是現在年輕族群共同面臨的問題。

增列自選方案 勞退金可以自己作主

整體薪資漲幅幾近零

不過,Debbie的 好友 卻告訴我們,她會背卡債是因為買東西太衝動。大學畢業後,她原本準備考研究所,於是先當工讀生賺錢,後來發現賺錢可以讓她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決定轉做正職工讓她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考研究所。 每當發薪水,Debbie就拿去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名牌包包。現金不夠花就會刷卡,常等接到帳單後,看到金額才嚇一大跳,在工作收入斷炊後,偶爾還是忍不住會去買衣服。 因為吃家裡、住家裡,上班工作後,爸爸規定,要她把1/2的薪水存起來,可是這些存下來的錢,在她失業4個月後,已經快花光了。失業後,她一度想要控制 消費 ,但做得不好。現在,她只想趕快找到一份工作還卡債。至於買房這件事,她從沒想過。對於那些努力存錢的人, 她覺得很有毅力,但她就是做不到。 從《Smart智富》月刊所做的「年輕世代經濟獨立暨理財習慣」調查結果來看,Debbie的問題,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有。根據調查,19歲~33歲以下的受訪者有近80%的人認為,靠自己買房才算經濟獨立。相較全球前10大市調研究機構香港商思緯市場研究公司(Synovate)在97年9月針對全球18~24歲年輕人所做的調查,僅有42%的人 希望 30歲前買房子,台灣年輕人的志氣顯然高出許多。

近7成民眾認為自己買房才算經濟獨立

但是,在我們的調查當中發現,受訪的七年級生(19歲~28歲)中高達54.6%、六年級生(29歲~38歲)則有35.1%,目前還無力買房,排名最高的理由和Debbie一樣,他們抱怨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定。 不過,政大商學院教授周行一卻認為,背後更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好的理財習慣。因為在同一份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想買房的人,最想做的努力,第1名竟是 投資理財 ,存錢和努力工作竟排到第6、7名,比率明顯偏低。周行一說,沒有收入就存不了錢,沒有錢哪有能力投資理財,更別說買房了。 習慣是靠 時間 累積的一種動作。周行一強調,年輕人要致富,培養好的理財習慣,絕對比拿錢去投資理財更重要!

想靠工作、存錢買到房的比率偏低

好習慣1》對工作全力以赴 1個月只休1天假 同樣72年次的宋孟哲,就完全認同這個想法。前年4月,真理大學畢業的宋孟哲當完兵後,就進入永慶房屋當仲介。雖然學歷不高、又是菜鳥,他卻每天努力拚績效,他的主管吳瑞斌指出,宋孟哲每天幾乎到晚上11點~11點半才下班,1個月只休1天假。 因此他在工作第3週就成交第1個案件,9個月就升上主任,即便在去年下半年房市景氣低迷中,也僅1個月沒有成交案件,其餘每月幾乎可以成交3~4件,讓他去年年薪近80萬元。 好習慣2》努力 省錢 、存錢、記帳 以預算控制,能省就省 事實上,為了賺生活費,宋孟哲大學時就努力打工,在時薪75元的頂好超市扛貨、整理貨品,每週平均打工4晚,每次7~8個小時,1個月下來可賺1萬多元。不僅如此,因為家裡只靠父親1人收入,所以宋孟哲從小養成能省則省的用錢態度。 大學時為了知道自己錢花到哪裡去,會在桌曆上記下每天的花費。上班後,除打拚工作外,還控制每月花費不超過1萬元,1年365天有363天都是穿著公司制服,因此,短短兩年,帳戶存款已近百萬元。 最近,為了改善一家六口擠在27坪房子的居住環境,26歲的宋孟哲已規畫看屋,準備趁 房地產 規畫看屋,準備趁房地產回檔,買下自己人生中的第1間房子。 同樣是72年次,Debbie與宋孟哲的境遇卻完全不同!富鴻理財規劃顧問副總經理王麗文分析,這兩位七年級生雖然性格、家境、職業都不同,但家境比Debbie差很多的宋孟哲,能夠存錢買房,關鍵就在他培養了兩個最重要的理財習慣:努力工作,努力省錢、存錢。 WMTC 財富 管理培訓中心執行長曾志堯則指出,從宋孟哲的年薪和存錢成績單看,他已具備了35歲前富有的基本習慣,就是對工作全力以赴。因為能夠維持高收入,代表了他養成高度的工作紀律,並且努力提高自己的抗壓性。 只要養成「努力工作、省錢存錢」兩個理財好習慣就能變富嗎?不要不相信,比宋孟哲年長10歲的Nico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的二房東成功法則

好習慣3》碰到挫折從不找藉口 把精力花在解決問題 1995年從東海大學哲學系畢業時,原本家境不錯的她,突然面對120萬元的債務待償,面對這個天文數字,她只沮喪了幾天,接下來,她決定只用1/10的力氣沮喪,要用9/10的力氣去面對現實,不抱怨或找藉口,而是想辦法解決。 至於還債的方法,在親戚的協助下,這個大學剛畢業的女生決定做二房東,用包租房子再轉租的方式,賺取價差還債。而且她告訴自己,要當二房東,就當 市場 上第1名的二房東,要做得比別人更努力、更有 創意 。 因此當二房東時,她還在藥廠兼職業務、從事建材代理推廣、甚至兼家教,找這些工作是為了賺額外收入。因為這些工作只要做到中午或下午2~3點就可以下班,1個月能多領到3~6萬元,剩下時間就可以處理二房東的工作。 這種追求單位時間(1小時)最高報酬工作的習慣,直到現在她從事壽險顧問,也維持不變。她從事壽險顧問,也維持不變。從事壽險顧問,也維持不變。

好習慣4》訂定明確的目標 擬出執行計畫,一步步完成 既然要以做二房東的方式還債,就一步步擬定具體目標,訂出計畫。 手上沒本錢,她向6、7個 朋友 借,湊足第一筆租房子、重新 改裝 的費用。接著,先從改裝1間房子做起,她挑定當時台北衣蝶百貨(現為新光三越百貨)附近的1棟舊公寓開始,先分租1層樓,再改裝成3間小套房做試金石,自己買油漆,粉刷天花板、牆壁,再到廈門街找二手家具、二手家電,讓租客可以帶著「一卡皮箱」就能入住。 結果,才1週 時間 ,套房全部滿租,她馬上用同樣手法繼續裝潢其他樓層,2個月內,把整棟樓改裝成12間套房全部出租,用這種方式,每月租金收入高達16萬元,扣除攤還朋友和母親的負債,她還可淨賺快8萬元。 於是她再複製同樣的模式,在台北市主要商圈尋找下一間改裝的老房子,就這樣,最多時她手上共轉租30間套房,讓她在4年內還清全部負債,並存下50萬元 現金 。 大家好奇,去哪裡找這些房東願意把房子租給她?Nico分析,人在南部、不願意賣北部房子的有錢房東是最適合的對象。而這種怕麻煩的房東,你只要找仲介幫忙,鎖定目標尋找,事先做好成本效益資料理性分析,再加上見面三分情,很容易就能獲得大房東同意。 好習慣5》抓住每個細節 從頭到尾想清楚記下,再一一檢驗 為了降低裝潢成本,Nico曾經自己拿著捲尺丈量房子、按照比例畫平面圖,自己粉刷牆壁,甚至當起水泥工。回憶這段當二房東的日子,她強調,念哲學讓她可以抓住每一個細節,能先從大環境、產業的高度來分析整個情況,再從中發現賺價差的 商機 。 不管是過去當包租婆,或是現在發展壽險組織,她習慣把所有計畫的細節從頭到尾想清楚,用紙筆把每個細項一一列下。她說:「你必須一項項都跟自己交代清楚,建立一個系統去檢驗,只要環節都是對的,那麼事情就會順利進行,直到成功,並且一直運轉下去。」」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