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的年代,對生命也藏著不安。
96年桃園書展,在眾多書海中一本故事的開頭「我在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死掉。」引起我的閱讀慾望,再看封頁簡訴,「一個身罹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納善,退休後特意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打算孤老一生 ……」,內心就主觀的認定這是一本蕩氣迴腸的小說,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鋪陳悲慘男人的故事....但是直到故事的終了主角納善都活得平凡自在。
其中,在閱讀的同時一方面也不由自主的反思,我作過多少的蠢事無聊事,或可在我的「人類愚行錄」中,仿效納善簡明清晰的紀錄下來,就算消磨人生歲月或是自娛娛人,應該也是很有趣的。
作者: 保羅.奧斯特 原文作者: Paul Auster 譯者: 李永平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05日
內容簡介
國際媒體公認:這是保羅.奧斯特最好讀、最溫暖、最動人的作品。
身罹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納善,退休後特意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打算孤老一生,卻沒想到布魯克林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納善開始探索布魯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館、餐館的女服務生、商店的老闆,甚至與失聯多年的外甥湯姆重逢。在與同樣失意的湯姆攜手探索新生活之餘,納善逐漸發現身邊的小人物們,若不是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是有徒具空殼的生活;但他們都選擇了布魯克林止痛療傷、重新開始,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也逐漸與他的人生交纏……
以《紐約三部曲》聞名文壇的保羅?奧斯特,再度以紐約為背景,真實刻劃市井小民的笑與淚、夢想與失落、自得與癡愚。奧斯特這次展現的,同樣是對人世觀察的冷靜,但多了不同於以往的溫柔,而成就了這本國際媒體公認「最好讀、最溫暖、最動人」的作品,結局更是令人低迴不已。
名人推薦
於我而言,保羅.奧斯特的小說始終有種魔力,讓我在閱讀時或穿梭於時空之中不能自己,或倏然停頓下來,為的只是檢視一下自己的人生狀態。 —— 馮光遠(中國時報文化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關於市井小民的故事,背景是各種族裔群聚的紐約布魯克林區,發生在九一一事件前一年半之間的事。書中角色沒有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只有人浮於世的混沌與茫然,甚至,愚癡;然而我們卻深受感動,因為在孤獨的存在裡,個人為生存所做的各種奮鬥與掙扎,都是壯麗的。本書的敘述口吻歡樂、近乎戲謔,但讀到最後,很難不淚眼盈眶。小人物的悲歡喜樂,是大時代史詩的最重要元素。 ——喻小敏(博客來網路書店圖書部經理)
如果你從沒讀過保羅?奧斯特的作品,本書是最好的開始。 ——《波士頓地球報》(Boston Globe)
如果你自詡已經把奧斯特的作品讀得滾瓜爛熟,本書必讓你耳目一新,更足以吸引全新的「奧斯特迷」。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在奧斯特溫柔的筆下,布魯克林成為人心最終的庇護所。 ——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當代美國小說大多強調冷冰冰的個人主義,而本書強調的是一種非常實在的群體感……奧斯特想藉著本書說的是:只要我們願意看見自己的缺失與愚昧,讓生命成為可以重新來過的機會,人與人之間仍有互信互愛的可能。 ——《舊金山紀事報》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作者簡介
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也是電影編劇,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以《紐約三部曲》聲名大噪後,著有《月宮》、《幻影書》等十餘本小說。作品尚有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天下文化)、電影劇本《煙》、詩集與評論文集等。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奧斯特的作品最常探討的主旨,就是人生的無常與無限。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文壇曾比喻他是「穿膠鞋的卡夫卡」。
奧斯特與妻女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李永平
一九四七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是小說家、翻譯家,也是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及《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天下文化)。譯作包括《上帝的指紋》、《曠野的聲音》、《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天使走過人間》(天下文化)、《大河灣》(天下文化)、《輓歌》(天下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