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名家收藏系列(一)
記得在學生時代,社團偶有舉辦校際盃大專書法比賽或展覽,常會邀請當時的名家共襄盛舉,或為評審或為受邀參展對象。就在那個年代我開始認識這批渡海來台的菁英份子,由於自己並非美術科班或相關科系出身,又多無分文拜師學藝,所以始終無法授業其門下,略成憾事,當時也僅能望字興嘆,單純地師法古人,臨碑寫帖,聊以自娛,但對於這些書畫名家風格優劣卻也能如數家珍。
今事過境遷,滄海桑田,二十餘載倏忽而過,當初渡海來台的書畫家已幾盡凋零,時間留不住任何人,只能留下他們的人品與字跡,今發想竭盡棉薄,擬蒐羅各家之長,置我山窗,以補當時未能親灸受誨之憾,累積時日,多有所得,今觀其字如人在左右,如與其對話,此人生一大幸事也!於是展開「 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名家收藏系列」 以饗同好。但此收藏恐怕要先排除張大千及黃君壁等兩大家,一是自己財力恐有未逮之處;二是兩位大師幾近家喻戶曉,無庸贅言;三是機緣尚未浮現!但相信有想必能成緣。
此次「 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名家收藏系列」 於今年( 101 年 1 月) 開始 於不由己齋發表,收藏名單計有 ( 按出生年月順序 ) :于右任、宗孝忱、馬壽華、馬紹文、溥心畬、彭醇士、朱玖瑩、梁寒操、劉太希、程滄波、李超哉、王愷和、丁念先、高逸鴻、董開章、謝宗安、王壯為、曾紹杰、傅狷夫、呂佛庭、奚南薰、李猷、江兆申、王北岳………等。
如以現時金錢論,溥心畬、于右任的作品行情應屬最高,但以收藏的困難度言,則屬丁念先,套句股票市場的話,丁先生的籌碼最集中且流通量又少(註),所以此系列收藏並不以價格高低或書家出生先後為介紹順序。自認個人是對中國書畫有點癡狂的寫字人,費盡千辛萬苦,終以私藏二幅名家對聯換來一代 隸聖 作品,畢生難忘,彌足珍貴,以為記趣。黃公望在其富春山居圖後之題跋寫道「 有巧取豪敓 ( 奪 ) 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今以此為喻,頗有異曲同功之意,因此當我把此收藏登出時,希望喜愛 丁念先 或知悉此作品出讓人的同好,當知收藏之不易及因緣巧合之妙,千萬不要責難釋出者愛屋及烏的君子承讓及為難本人收藏的苦心!
註:因丁先生去世後,其長公子丁瑜遵其遺噣,將他平生所蒐藏的「念聖樓」珍品-宋、元、明精瓷、唐代碑拓近三百件,悉數捐贈給國家,長期寄存於國立歷史博物館。
一代隸聖丁念先( 1906 ~1969 )節臨漢西嶽華山廟碑
釋文 : 崇冠二州,古曰雝梁,馮於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義,巡狩省方,玉帛 之贄,禮與岱亢,六樂之變,舞以致康,在漢中葉,建設宇堂,山嶽之守 。
款識 : 節臨漢西嶽華山廟碑長垣出似,松茂先生方家雅教 辛丑 ( 1961 年 ) 冬上虞 丁念先
鈐印 : 始寍 ( 白文 ) 、念先(朱文)、丁守棠(白文)
畫心尺寸 : 111 × 45.5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作品賞析
主文 節臨漢西嶽華山廟碑 計 52 個字,字形寬扁方整 , 結體緊實分向左右兩側或推或展,筋骨遒勁,茂密古秀,以漢隸為正統,異於清代民初諸家所為。尤其 貫徹了其老師駱文亮所說的「 隸書結體多扁,余取其方」的原則。用濃墨長鋒羊毫,字字懸腕,筆筆著實,運全身之力,集中於右臂指腕,力透紙背。其隸書被公認為是書法界自民國以來,足以與于右老的草書分庭抗禮者,並列為藝林雙絕。
落款 處趨向行草書寫的自然書體,如其師 駱文亮 「以篆隸之筆作正草,鬱勃縱橫,茂密雄奇,兼而有之。」且大部分的遺作中絕大部分的款識是長款,如其另一老師褚德彝,內容常見其對碑的研究心得或記事,長款裡更擴為情感抒發的地方。
鈐印 三方內容分別為引首章「始寍」,為近代治印名人王壯為所刻,被蒐錄在「玉照山房印選」白文纖細雅致;「念先」及「丁守棠」一朱一白相互呼應,理應為同一人所刻,惜筆者尚未查出作者,但「念先」吳昌碩流派印風明顯,樸拙厚實;姓名「丁守棠」白文線條力追漢印,古樸自然,其中「丁」字結合圖案,紅白交 交錯,自然有趣。
( 後記2015/12/29 : 「 丁守棠 」 為 陳巨來所刻 ,邊款巨來篆。見於典藏雜誌2006年4月163期119頁丁念先常用印鑑,涂璨琳提供。而 「 念先 」一印果然為己所料, 吳昌碩所 刻 ,吾同道李德斌老師所 提供。)
漢史晨碑集句五言四聯收藏(同年12.16補記)
釋文 : 河雒承倉史,觀象紀奎婁,長歌觸秋思,小飲報春還,立作萬言賦,坐雍百城書,種桐因補屋,守月為耽書。
款識 : 漢史晨碑集句五言四 戊申之春 ( 1968 年 ) 上虞丁念先
鈐印 : 始寍 ( 白文 ) 、念先(朱文)、丁守棠(白文)
畫心尺寸 : 103.5 × 38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作品賞析
此作品是丁念先先生離世前一年贈友人的嘔心瀝血之作,落款處雖未署名友人名諱,但據受讓作品之曾姓藏家告之,原係丁先生贈與旅菲音樂家蔡繼崑先生,之後流入南部翁姓藏家,曾姓友人見我求丁字若渴,遂轉介翁姓收藏舊作承讓予我。由於此作品書寫在色萱上,似熟紙之類,加上托裱已歷時四十餘載,墨色鈍化難辨,曾一度誤以為水印翻製,讓曾姓友人失措攜回,差點釀成遺憾。今感謝他訴說來歷,要我仔細端詳再三,並確認裝裱師父。而重新裝裱後,墨色濃淡筆劃交錯畢現,有失而復得之喜,因一時不察,引以為惕。
主文平穩厚實,結體緊實中向左右伸展,收筆彈性有力,結構疏朗秀麗,筆畫圓潤遒美,行氣凝練見勻稱,呈現了史晨典雅莊重之大器。落款文字如以篆隸之筆作正草,鬱勃縱橫,茂密雄奇的行書體和主文寬扁樸實的隸書對比,增添了一分自由不拘的表現。
隸書錄韓勅碑
釋文:河間束州齊伯宣二百。任城謝伯威百。任城高伯世二百。 騶韋仲卿二百。郎中魯孔宙季將千。魯孔曜仲雎二百。 款識:韓勅碑陰字,大小整放,極盡變化。辛丑(1961)夏臨此,唯石吾兄方家有以教我。上虞丁念光,時同客臺灣。 鈐印:上虞丁氏(朱文)、念先五十歲後作(白文)、始寍(白文)、書宗兩漢(朱文 )
畫心尺寸: 108.1x38.1 cm 。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丁念先師友
丁念先 1949 年渡海來台,在此二十年間二王書風盛行,他 卻反潮流而有 一代 隸聖 的評價,除了他個人臨碑寫隸的堅持及不懈怠的碑拓研究外,以下這些人的確對他藝事成就有了重大影響。
1. 謝梅仙 自設家 塾的 啟蒙老師
2. 吳昌碩 他 16 歲面見吳昌碩,吳昌碩自謙不善漢隸,其實當時他已不收學生,但卻 是丁念先進入上海藝壇的引介者,不但介紹他加入「題襟館金石書畫會」,並轉介紹一位善寫隸書的駱亮公先生為老師。因為加入「題襟館」的關係,才能在之後拜金石書畫家褚德彝、高時顯為老師。雖然並無師徒名份,也追隨吳昌碩先生六年有餘。
3. 駱文亮(亮公) 吳昌碩先生謙讓不善隸書,引介駱文亮先生予丁念先。 王壯為於 重編「上虞丁念先先生書畫遺墨」 說到丁念先「 嘗言初學隸於駱文亮先生,於桓靈名碑無不臨撫,而一以己法運之,駱先生書未之獲睹,念先之隸則茂密古秀,自成一格,大有異於清代民初諸家之所為。 」
4. 褚德彝(禮堂) 據丁念先所記褚德彝先生行誼「餘杭褚德彝,原名德儀。字禮堂,號松窗,守隅,漢威。生於清同治十年辛未,卒於民國三十一年壬午。年七十二。禮堂師以金石名家,並精鑑別。曾參端方幕府,匋齋所藏碑帖,多經審定,並為題識。辛亥後僑寓上海,法書名畫,凡經師題跋,莫不聲價百倍。篆刻書畫,皆尚瘦勁清逸之趣,得未曾有。於金文大篆,無所不能。」 丁念先沉醉於金石碑帖的鑑別與收藏,應是得自褚德彝得的教導與傳承。
5. 高時顯(欣木) 據 丁念先所記高野侯先生行誼 「 杭州高時顯,字欣木,號野侯,可庵,生於清光緒四年戊寅,卒於民 國三十九年庚寅,享年七十三。欣師擅金石書畫,富收藏。梅王閣,五百本畫梅精舍皆為其齋名。畫梅享盛名,法煮石山農。書宗兩漢,功力之深,與禮堂師不相上下。而規矩謹嚴,猶有過之。師繼陸費伯鴻為中華書局董事長,該局出版碑帖最著,皆經師審定,題簽亦多出其手。楷書學歐,小楷猶精。 」
6. 「十人書展」 十人書展是由陳定山、丁念先、朱龍庵、李超哉、王壯為、陳子和、張隆延、傅狷夫、曾紹杰、丁翼等十人所組成的書會。十人書展是由十位書家所組成的書會,是 1950 年以後的台灣最為著名的書會之一。 1958 年 7 月 1 日第一次在歷史博物館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