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名家收藏系列(二)── 程滄波
丁念先 先生如此記述:抗戰勝利後我重回上海,發現了專寫二王的三顆新星那就是程滄波、董開章和白蕉。
彭醇士 先生評他:學虞永興得其清健,學右軍窺其欹正,結體茂密,沒有側俏巧麗的毛病,中晚年以行書融合篆隸筆觸,寫虞世南廟堂碑成了他獨特的風格。
錢名山 先生更認定其書法曰:兩百年來無此筆姿,他日必為書林大放異彩。
劉太希 評論:程滄波先生晝法得晉唐之逸麗兼具明樸茂而用筆取勢,如昔人所謂飛尋巢,驚蛇入草,彌堪寶玩。
淺談一代報人與文膽-程滄波先生 (1903-1990) 的書法藝術成就
如之前個人在部落格中所論述,書法就是「線條」、「結構」、「佈局」及「氣韻」的組合,線條講的是如何用筆,如中鋒、側鋒、藏鋒、輕重及濃淡 ……… 等;結構講的是字的結體,即結構比例,筆畫的堆疊交錯,長短、角度、比例、姿態 …….. 等;佈局講的是字與字、行與行、列與列相互間表現的空間關係;最後講的是如何貫穿字的「線條」、「結構」、「佈局」融入本身的意念,注入自己的情感,先求其形再而意最後達到「氣韻生動」。那麼中國字如何經過「線條」、「結構」、「佈局」及「氣韻」的組合而到達生動,則最後的答案仍是人品、學問、天賦與學習。
我們就以上述書法的「線條」、「結構」、「佈局」及「氣韻」來欣賞程老的書法藝術。民國初年二王帖風的發展盛行依然,所以仍有許多實踐者,其中的佼佼者當推沈尹默先生,另外如白蕉及渡海來台的菁英份子彭醇士,董開章及程滄波均是個中翹楚,而個人認為程滄波先生的書法「線條」係明顯異於其他書家,雖然我們幾乎未曾見到程老的篆隸與魏碑之作,但由其所留存的行書作品「線條」帶有篆隸中鋒筆法可窺知並印證,程滄波先生自己所言,自幼入錢名山門,學書先從篆隸,小篆寫繹山碑,十五歲研習漢隸張遷碑、禮器碑、史晨碑、華山碑等計三年。他自稱自弱冠以後,便全心寫帖,尤其抗戰居重慶時期,臨池功夫最持久而徹底。重慶時代沈尹默借住考試院和他隔室而居,沈氏持之以恆的寫字日課,和對帖的沉潛涵泳功夫,對他確實起了很大的感染作用,加上當時喬大壯這時以學者治印聞名陪都,可以和這兩位前輩互研書藝,大有助益。
再就字的「結構」言則可看到 師法虞世南廟堂碑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晚年字跡中,那種粗細差距漸小,字跡中有如懷素千字文的平淡出世相吻合。也暗和了對虞世南書風的那種不疾不厲的境界,與晚年篤信佛教不無相關。而以 「佈局」言,行氣間似無沈尹默及白蕉所下功夫之深,畢竟從政者與學者間仍存在著差異,此與董開章頗有相似處,但其行氣的掌握及字行間的揖讓營造往往又略勝董氏一籌。「佈局」的掌握應是學二王最難得到之處,一般二王的實踐者得其形容易,但得其神則難矣,因一旦脫離臨摹,作品的內容及佈局則完全屬於自己。茲附上個人收藏的沈尹默與董開章行書軸,看官自可與程老的作品一~三做一比較。程老 作品一 及 作品二 的「佈局」掌握應較作品三來得好,但此所附董開章的行草書應算是董氏行草書中之精品「佈局」及「氣韻」均佳。
作品一
釋文 :
漢家殊未識經綸,入手功名事事新。百尺穿成連夜井,千金購得解飛人。
王莽 公業平時勸用儒,諸公何事起相圖。只言天下無健者,豈信車 ( 中 ) 有布乎。
董卓,車下漏中字
款識 : 癸巳( 1953 年)新正程中行寫蘇詩
鈐印 : 程中行;滄波
畫心尺寸 : (88 ╳ 30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蘇詩譯
譏諷王莽無視漢家的政治措施,無端標新立異,所以一旦掌權就不計後果,事事求新。後兩句典出《漢書》〈王莽傳〉,嘲諷王莽不惜作假來製造輿論,傳播天命所歸的假象。一則說劉京上書報告,臨淄縣亭長稱天公託夢,謂攝皇帝當為真皇帝,並說亭中將出現新井為證;翌日果然有一入地百尺的新井。但東坡認為新井乃連夜挖成,假示神驗,來欺騙大眾。二則王莽為了攻打匈奴,廣募有特技的人,有人說會飛,試之不靈,但王莽仍拜此人為理軍,賜以車馬金錢。詩人舉這些荒謬的新鮮事,不僅用來痛斥王莽的欺世盜名,而且用來譏嘲新法。
公業是後漢鄭泰的字,鄭為董卓錄用的士人,後來卻背叛了董卓,然而董卓雖殺掉圖謀他的人,卻未防備他身邊的呂布,最後被呂布所殺。
論者認為蘇軾借呂布來影射曾布,是與詩意相符的。王安石罷相之後,推荐呂惠卿自代,卻遭呂構陷,而呂又遭同黨曾布排擠。新黨的內訌,使蘇軾冷眼旁觀到變法派的致命傷,自然表出他反對變法的立場,王安石與董卓雖不能相提並論,但王畢竟像董一樣,所用的人都是反對或陷害他的人。蘇軾詠史詩的用心於此可見。
作品二
釋文 :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莫向尊前惜沈醉,與君同是避秦人。 ( 俱是異鄉人 ) 。 唐人詩
款識 : 冠雄先生雅屬 滄波,程中行
鈐印 : 程中行;滄波
畫心尺寸 : (42.5* ╳ 102.5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作品三
歷歷芳菲在眼前,相逄此日是何年,春風講帳夕陽麗,秋月聯牀花氣鮮,世事滄茫如昨夢,江湖寥落各華顛,滿山紅葉朱顏老,還續今生未了緣。
款識 : 丙午 (1966 年 ) 暮秋重遊東京晤同年友修君毘璞一別四十年,握手狂喜賦此寄贈。 滄波,程中行
鈐印 : 滄波居士
畫心尺寸 : (60 ╳ 105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與沈尹默、白蕉及董開章書法比較:
沈尹默( 1883 - 1971 )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早年留學日本,五四運動期間,倡導白話文,亦精擅舊詩詞。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崇尚二王,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家以及北魏、漢碑,對宋代蘇、黃、米等也多所留心特別是米南宮的筆意。用筆清秀圓潤中有勁健秀逸之姿。沈尹默書法法度森嚴,是現代 人難以企及的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釋文: 有身莫犯飛龍鱗。有手莫辮猛虎須。君看昔日汝南市。白頭仙人隱玉壺。子猷聞風動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綠。歷陽何異山陰時。白雪飛花亂人目。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樂酣秉燭游。謝尚自能鴝鵒舞。相如免脫鷫裘。清晨興罷過江去。 他 日西看卻月樓 尹默
白蕉( 1907 - 1969 )上海金山人,雲間、濟盧復生、復翁、遠香、旭如,本性何精書法,亦擅長畫蘭。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 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書法宗王羲之、王獻之,始從歐陽詢入手
董開章( 1909 - 1998 )別署天南居士,初學趙松雪,繼以黃庭經、玉版十三行,對聖教序、蘭亭、十七帖等二王法度鑽研了 70 年,始終不改其志,李猷評其書法:世爭恣肆厭端莊,書學於今薄二王,難得天南老居士,自甘白首十三行。彭醇士、丁念先評渡海各家專習二王有成的二人即程滄波與董開章。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釋文:一溪初入千花明。 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倒平地。 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 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 嘈然宛似鸞鳳鳴。 天南居士開章
程滄波簡歷:
1. 蔣介石的文膽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程滄波( 1903 - 1990 ),原名中行,字曉湘,江蘇武進人。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並曾至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深造。能詩能文,以善書著稱,少時專臨篆、隸、行楷,晚年致力魏碑,線條灑脫沉著,一如其人。曾任上海新聞報社長、江蘇省監察使、大學教授、立法委員及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等職。以行草書出,沖淡嫻雅,含蘊秀麗,通幅觀之清雅絕俗,字裡行間與其天賦本性相吻合,頗具二王之風。
(以下蔣介石的文膽及風流無罪,資料來源引自:一代報人— 程滄波其人其文「讀人閱史」之八,作者蔡登山)
蔣介石有兩篇最重要的文告,都由程滄波執筆。一是 1937 年 7 月 17 日的〈對蘆溝橋事件的嚴正聲明〉,一是 1949 年 1 月 21 日蔣介石之引退文告。程滄波從奉命撰稿到完成這篇攸關中國生死存亡的文告,僅花兩個半小時,下筆極快而結構井然,足見其才情煥發,倚馬可待。其中有「和平未到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及「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犧牲一切之決心。」、「此事發展結果,不僅是中國存亡問題,而將是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繫。」、「『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已快要臨到這極為人世悲慘之境地。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無法忍受的。」、「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之警句,正氣凜然。
而蔣介石引退文告有「假令共黨自此覺悟,罷戰言和,拯救人民於水火,保持國家之元氣,使領土主權克臻完整,歷史文化與社會秩序不受摧殘,人民生活與自由權利確有保障,在此原則下,致和平之功,此固中正馨香祝禱以求者也。」兩篇文告字字鏗鏘,發人深省,允為歷史不朽之作。
2. 風流無罪
1940 年秋,程滄波被免去《中央日報》社長之職,而調到監察院去任秘書長的閒職。對此香港名報人陸鏗在《陸鏗回憶與懺悔錄》中說:「程主《中央日報》八年半,直至 1940 年秋因桃色事件下臺。自古才子愛佳人,原來,儲安平在程領導下任《中央日報》編輯部主任,其妻女作家端木露西,不僅人長得漂亮,文章也寫得好,程為之動心,乃趁儲安平赴英學習機會,窮追而得手。儲得知此事,在其鄉前輩吳敬恆(稚暉)先生面前告了程滄波一狀。吳言於蔣介石,蔣把程喊去罵了一通。《中央日報》社長勢難繼續當下去,乃呈請辭職。于右任先生愛才,且認為『風流無罪』,隨把程滄波叫到監察院任秘書長。端木露西女士也為這一段感情糾葛,寫了一篇相當轟動的文章:〈蔚藍中的一點黯淡〉刊於重慶《大公報》,風傳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