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名家收藏系列(六)── 江兆申

  • Share this:

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名家收藏系列(六)── 江兆申 (1925-1996)

溥心畬 「江君鑒,久游歸來,承君遠辱書問,觀君文藻翰墨,求之今世,真如星鳯。儒講授之餘,祇以丹青易米而已。讀君來詩,取徑至高,擇言至雅,倘有時來此,至願奉接談論。」

臺靜農 題跋江兆申書法曰:「椒原楷法直入信本(歐陽詢)之室,為余平生所僅見;行書則不衫不履,蕭散自然,令人意遠。」

啟功 :「隸書容易寫得呆板,很不容易寫得輕鬆,而我看江兆申的大屏八件和其他的作品,卻能夠那樣灑脫,那樣輕鬆給心頭一點壓力。他的行書、楷書也是非常的靈活,真是難得,沒有深厚的功力是做不到的。」

王北岳 嘗論其印風曰:「江氏篆刻由漢印方挺一類入手,復留心皖浙兩宗,所作大印樸實雄健,更富倔強之貌,小印無論法宋元或古璽,皆娟秀如處子,大抵率然之作,均臻清醇雅健,款字灑落自然,有靜穆之趣,誠為近代一印家。」

「十分山水;十分詩」詩、書、畫、印四絶的文人畫家-江兆申

「 我心有所寄,下筆無今古,於古古亦今,生兒忽齊父,索劍莫刻舟,索音莫膠柱,我筆寫我心,我心隨所取,可念壽陵人,量足以適履。 」此詩作係出自江老師「靈漚類稿」之五言詩,已透露出他對書畫的自信、傲骨與灑脫不羈的才情。其中作了許多典故引喻,如 “ 索劍莫刻舟,索音莫膠柱"及 “ 可念壽陵人,量足以適履"師古人不應為古人法度所限,「刻舟求劍」或「膠柱鼓琴」,均無法蕭散自然,否則如壽陵人於邯鄲學步,徒具他人軀殼;而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即寫眼前之實景,以到最後的師我心,達到「我筆寫我心,我心隨所取」心意筆畫合一之境界,如此汲古立新,下筆即是我心所寄,自然無論古今了!充分表達了江老師的言詩明志與他的作書繪畫觀。

江老師是溥儒的學生,我們知道溥老收弟子時必先考其是否能詩,能詩者才有資格做其學生 。 他教弟子畫時,也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講授“十三經”等,唯有多讀才能補多志,「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多一點學問和品格,作品自然也就不會流俗,書法常視為讀書人的根本,筆墨則為繪畫所需,書法與繪畫本是同根源且都使用毛筆,而且「印從書出」,所以書法就成為了畫與印的根本。而有了書法線條的訓練,如中鋒、側鋒、藏鋒、輕重及濃淡 … 之運用加上佈局與結構的掌握,也就容易進入繪畫的領域;印有了書法的基礎自然有操刀如運筆之先佔優勢( First mover advantage )。近代渡海來台書畫家當中能集 詩、書、畫、印於一身者,當首推江兆申先生一人。

江老師曾這麼說過「一個畫家畫了一陣子後就要休息, 不畫有時比畫還重要 。所謂畫,畫得好就好,畫不好就不好嘛。但有人過了半輩子才提起畫筆,卻一鳴驚人」,每閱讀至此總不免會心一笑,完全同意此論點,不但誘發自己重拾舊筆的念頭,也不時砥礪自己不畫時養分的吸收與準備的重要性。的確書畫藝術是需要天賦作後盾的,我完全不否認「天才論」之說,董其昌曰:「氣韻不可學,生而知之,自有天授。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因此一位藝術創作者只有努力還是不夠的,沒有天賦、人品及學問,作品永遠少了一份靈氣,如北宋郭若虛所言:「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的「道藝相通」理念,也因為江兆申老師有這份才情,才有所謂「畫畫比真的還好看」之絶品佳作。

收藏作品一:仲夏閒居圖

款識 : 樹底柴門不浪開,松釵竹粉半青苔。綠分田水新栽稻,黃入園林已熟梅。小艇送僧籠鶴去,片雲載雨過湖來。夕陽山好詩難就,夜合花前費討裁。

明居士貞仲夏閒居句。壬申 (1992 年,年 68 歲 ) 秋九月茮原江兆申畫

鈐印 : 兆申之印 雙菩提樹盦   即事多所欣 ( 吳平治印 )

畫心尺寸 : (98 ×61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此畫作寫於 1992 年秋 9 月,為江兆申自故宮博物院退休一年後於埔里揭涉園之創作,進入了老大意轉拙與人書俱老階段,其中巨巖聳立於左側,除求取畫面諧調外,高而不見頂,有衝破畫面之出奇安排。巨巖融入了書法中鋒線條,營造著線條拉力,破筆苔點表現了蒼鬱厚重與樸實。就江兆申之取景、造境、交融等三部分的構圖形式而言,畫面的取景與造境的妥貼,取決於情景交融,如此構圖及章法才能意境深遠。

收藏作品二:月上山城

款識 : 擾擾非吾事,深居斷俗情,石莎無雨瘦,秋竹共蟬清, 劍在慵閑拂,詩難憶細評,寥然獨搘枕,淮月上山城。 宇文先生 文淑夫人儷正 丙寅秋日 茮原 江兆申

鈐印 : 江兆申印(白)、略無丘壑(白)、猷有蓬志(朱)

畫心尺寸 : (97.5 ×60.5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此張作品第一次相遇於某畫廊網頁,託人情商黃姓業主,並談妥條件,正值欣喜之際,殊不知業主卻找不到此作品,竟遺忘已讓售他人?只能惋惜作罷。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有了第二次的相遇,是在開封街老字號畫廊,見此畫如見故人,得知是老字號老闆在黃姓業主的拍場上競得此作品,但一詢及價格因有前次出價的比較,久久不能定奪,裹足不前,就這樣徘徊二週餘,再次登門拜訪,發現原掛放此作位置,已為他作品所更換!再次擦身而過,再次扼腕,想必與此作無緣吧。沒想到再二個月餘,我和此作品有了第三次的相遇,卻現身在一公開拍賣場上,小經一番嘶殺叫價,此物終歸我有!想必,無言都是趣;有想必成緣。今為文以誌此曲折輾轉。

收藏作品三:山堂春色

款識 : 行人模糊畫中影,高樹夭矯空際雲。樓臺幾處半隠見,三島夢斷猶紛紜。寫為秋土吾兄阿雪夫人儷正,丁卯江兆申畫。 鈐印 : 江兆申印(白)、茮園染翰(白)、雙菩提樹龕(白)。

畫心尺寸 : (62×100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收藏作品四:采山石

款識 : 秋稜瘦出無多寺,古翠濃連一半雲。 ( 節宋 林逋 采山石 )

鈐印 : 江印兆申 茮園染翰   墨池飛出北溟魚

畫心尺寸 : (97 ×60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此畫雖未署年月,但從畫風及設色應屬揭涉園前後期左右作品,畫面明顯使用水法於渲染之間,營造出「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意境。前景林木濃淡交織排列,山脊施以皴擦並以點染,墨色暈滲出水氣,使得江水連接著雲天與遠山遙映呈現出山巒的清新與空靈。

鈐印: 墨池飛出北溟魚 語出李白「 草書歌行」詩曰:『少年上人好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冥魚,筆鋒殺盡山中兔。 …………… 』

【墨池】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南朝宋人荀伯子在《臨川記》裡所記述的。王羲之曾經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因而變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

【北溟魚】出自:《莊子·逍遙游》「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寓意: 比喻指志向或前程遠大 。

收藏作品五:山水泛舟

款識 : 一枝青竹榜,泛泛綠萍裡。不見釣魚人,漸入秋塘水。 ( 賈島(唐)的《昆明池泛舟》選自全唐詩 ) 景南先生雅屬 江兆申

鈐印 : 江兆申印 茮原

畫心尺寸 : (59 × 28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此畫係贈予「耐秋草堂」的黃景南,江兆申因詩文界活動而相識,黃先生為自立晚報 “ 自立藝苑 ” 主編,也是書畫界的收藏家,對江兆申之詩文書畫才氣相當佩服。 1967 年起「自立晚報」每星期有半版「自立藝苑」的專題刊出,第一期就有江兆申兩方印文介紹 ( 之後在 1977 年出版自立藝苑書畫選集 ) ; 1969 年與李大木、馬晉封及黃景南等人共同執筆編撰「中國藝文月刊」。所以推測此 “ 山水泛舟 "景南先生雅屬 作品應寫於 1966~1968 年間,因為就其交游時間;作品的構圖、設色及風格而言與江兆申 1966 年「碧峰青隱」及「桃花源記」兩圖類似 ; 另比對 1968 年「花蓮紀遊山水畫冊十二開」作品亦屬同一路創作,此一時期作品也最有老師溥老的影子。

郭熙在其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石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 清明 ,深遠之色 重晦 ,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高遠的狀態是突出高聳,平遠的情況是渲染而虛無縹緲,即平視,左右寬闊﹔深遠的涵意是重疊並列,即俯視。而此作品視線上前中後空間的佈局明顯,山巖結構取徑李唐,率性自然筆意又從夏圭,中間有平遠下的渲染而虛無縹緲,流露出溥儒文人典雅風範。

收藏作品六:樵漁水鄉

款識 : 願共樵漁水竹鄉,輕煙疎柳舞斜陽,歸來剩得魚堪把,笑向山妻乞酒嘗

己酉 (1969 ,年 45 歲 ) 四月茮原江兆申並句

鈐印 : 江印兆申 略無丘壑

畫心尺寸 : (96 ×36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己酉( 1969 )年是江兆申進入故宮的第五年,並 得以飽覽名跡,這一段期間先生埋首於學術之中,尤其自 1968 年 4 月起對六如居士唐寅有一系列之研究與發表,至 1969 年 11 月集結合為「關於唐寅的研究」一書; 1968 年所作「花蓮紀遊山水畫冊十二開」亦在 1969 年 11 月獲中山文藝獎。

樵漁水鄉的畫風是融入了南北宗山水畫風,吳浙派也都在筆墨之中,除了吸收吳派的疏秀並融合南宋馬遠和夏珪的精煉,上達北宋李唐和范寬的磅礡氣魄,而畫的著色採一遍又一遍的積疊,顏色入紙,顯出筆墨的厚重,乍看來如黃賓虹一路,但江兆申則有自己的澄清,大概與黃樸翁脫胎於書法線條不同,宿墨與新墨之差異等。

收藏作品七:行書對聯(寒玉堂詩句一)

釋文 : 「石嶂雲飛遮日月;風潭水湧變魚龍」

款識 : 茮原 江兆申書

鈐印 : 江印兆申 茮原 ( 吳平治印 )

畫心尺寸 : (14.5×94cm×2)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開始收藏江兆申老師的書畫,是約在 15 年前的事了!第一次的收藏作品就是此幅對聯曰「石嶂雲飛遮日月;風潭水湧變魚龍」此聯句係來自 溥儒的 「寒玉堂詩集」。其實江兆申很多書法的對聯句子,取自寒玉堂詩集,包括下面的收藏對聯,而他本身也有 “ 手抄寒玉堂聯文 ” 冊頁共計 49 頁。江兆申的行書與其說是來自歐陽詢的楷書,不如說就是江體。很難想像學習歐陽詢的真書,可發展此行書面目,線條時而中鋒或側鋒或勁挺或蒼拙、結構則欹側險峻,巧妙安排、出奇不遇,佈局上則時顯露相互揖讓或緊或鬆的空間感,前所未見。「立足莫隨流俗走,置身宜與古人爭」江氏行書顯然走出了自己的面目。

收藏作品八:行書對聯(寒玉堂詩句二)

釋文 : 「絳珠仙草垂甘露;玉蕊瓊花綴鬘雲」

款識 : 己巳 (1989 , 年 65 歲 ) 茮原 江兆申

鈐印 : 江印兆申 茮原 ( 吳平治印 )

畫心尺寸 : (17×90cm×2)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此聯句亦來自 溥儒的 「寒玉堂詩集」,句中是在形容「紅樓夢」書中的女主角 - 林黛玉。林黛玉 就是絳珠仙草的化身,此生就是為了賈寶玉來還眼淚的, 所以垂甘露;玉蕊即瓊花用來裝飾少女的美髮。詩中有畫, 林黛玉的畫面透過此詩句,隱然若現。此詩句溥老也曾多次以柳楷書寫,幾次拍賣會見此聯句,今摘此比較,不妨品味其中之不同。

收藏作品九:篆書條幅

釋文 : 六月初吉。王在 ( 豐 ) 京。丁卯。王命靜司射學宮。小子眔服 眔小臣眔夷僕。學射。雩八月初吉庚寅。

款識 : 桐軒先生雅命 丁未 (1967 年 43 歲 ) 冬日臨靜敦 茮原江兆申

鈐印 : 江印兆申 茮原 ( 吳平治印 )

畫心尺寸 : (33 ×67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江兆申在自述習篆經過客氣的說:「我其實沒有寫過篆書,小時候因為刻印章,所以照描,並不算真寫。後來看到書上說鄧石如在八年之內寫了二十三種字帖,每種至少幾百通,自己檢討,才覺得自己的功夫實在沒有古人下得深,後來再看吳昌碩的字,看他的石鼓有一種慢慢喝烈酒的感覺,才下定決心寫石鼓(自 1986 初春 ~1989 年冬),硬是扎扎實實的寫了三百多通,這幾年自己再看,是覺得比以前好多了。」

看了上面江兆申的自述,一般均誤以為江生生寫篆是在 1986 年以後的事,其實不然,以所收藏丁未 (1967) 年所臨之靜敦,即有 37 個字,算是看過其早年寫整篇篆書之作品,坦白說江先生的篆書底子及天賦才情,絶對不是在 62 歲以後才奮發圖強寫篆字,真要說清楚是 62 歲以後才開始勤臨石鼓文,而習篆最令人津津樂道還是在其未滿十一歲所摹的「鐘鼎款識」集聯散頁,且江先生在民國 50 年左右,參加「海嶠印集」得到許多金石資料,又與曾紹杰交游,其間對篆字的訓練並未中斷。

如硬要從此篇臨靜敦的篆文給予批評的話,只能說不似老來蒼拙厚重,但線條用筆絶對老練,結體一直是其優勢,常常寫來不呆滯而又瀟灑不拘,如以當時作篆者比較,也當只有曾紹杰可勝過其一籌了。

註:靜敦: 原為故宮藏器,腹有夔鳳文,口附虺龍文,兩耳獸首形,有珥,器形頗完整。銘在腹內側,八行八十九字,豐京為有辟雍的周的故鄉,靜六月卜句奉王命至學宮教射,王八月會諸侯邦人,射於辟雍之大池。事終,靜受王賞賜,為此器所作之由,字行間整齊,有間隔,前期之字形,屈曲肥筆者少。字體均齊。此點可謂已趨形式化。

收藏作品十:行書立軸

釋文 : 油幕對銜杯,風高畫角哀。醉中投石起,悵後鬥雞來。戰氣秦關合,春水寐澤開。拔刀時擊柱,江岸一登臺。

款識 : 甌香館詩,書奉善馨兄正之。時甲寅 (1974 年 50 歲 ) 中秋前一日劇雨。江兆申。

鈐印 : 江兆申 茮原 ( 吳平治印 )

畫心尺寸 : (127 ×35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此行書軸寫於 1974 年 中秋前一日 ,贈予臺灣學海出版社負責人李善馨先生。該行書寫來是蕭散自然,一氣呵成,出奇不遇的結構往往是江體行書獨到瀟灑之處。而學海出版社印有甌香館詩集,此詩集 為明末清初,集詩書畫三絕惲格(惲壽平 1633—1690 )所著,常見江老喜用其詩句於畫作題款或書作抄寫。

此作品曾見於 2012 年上海泓盛秋拍與同贈 李善馨先生 另一幅畫 “ 秋林賞景圖 ”(60×35cm) 併拍,只可惜未如期拍出。應說書畫同拍反為棘手,但也讓此行書立軸在商客的操縱下從此與畫分離了,希望有朝一日可同歸為不由己齋所收藏。善哉!善哉!

收藏作品十一:行書對聯(2013年4月補記)

釋文 :

滂熙先生正腕

人多瑤草琪花氣;家有蘭臺石室香

款識 : 戊午(1990年) 秋日    江兆申

鈐印 : 江兆申 茮原 ( 吳平治印 )

畫心尺寸 : (132 ×35 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收藏作品十二:墨荷

款識 : 綠雲飄渺動仙裳,紅艷輕勻鬬曉妝。閒向花房摘蓮子,滿衣金粉露花香。南田惲園客詩句,誠儀嫂夫人屬畫墨荷,久不得愜意之作,今偶得此幀不知有一、二是處否?庚申(1980年)臘月初吉茮原江兆申寫於雙溪石林叢舍」 茮原 江兆申

鈐印 : 江兆申印 茮原鉥  靈漚館 追逐世好稱書工

畫心尺寸 : (97 x 60cm) 不由己齋主人收藏

江兆申花卉作品中,其最得意之作當屬庚申(1980年)臘月寫於雙溪石林叢舍的「墨荷」(97 x 60公分)其款曰:「綠雲飄渺動仙裳,紅艷輕勻鬬曉妝。閒向花房摘蓮子,滿衣金粉露花香。南田惲園客詩句,誠儀嫂夫人屬畫墨荷,久不得愜意之作,今偶得此幀不知有一、二是處否?庚申(1980年)臘月初吉茮原江兆申寫於雙溪石林叢舍」。其在荷葉的層次,墨色的掌握及花卉的點綴處處均有精心之安排,整幅畫的意境是清新脫俗,精彩絶倫,如北宋郭若虛所言:「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的「道藝相通」理念;而另一特色是其落款處,取在右下由此向左延伸,使得惲南田的詩句款識句句成了如「雨露」的浪漫遐想,以字當畫,詩情畫意,化不開的是那股濃烈的文人氣息,而一般人的落款處大多想會安排在左上角的空白處,如此,整個畫面全被塞滿,殊不知空白處亦是畫,所以難怪作者會自屬「久不得愜意之作,今偶得此幀不知有一、二是處否?」此係花卉畫作另一神品

「追逐世好稱書工」。邊款刻:「東坡詩。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兆申己未(1979)。」印文取自宋代蘇軾〈題王逸少帖〉詩:「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何曾夢見王(王羲之)與鍾(鍾繇),妄自粉飾欺盲聾,有如市娼抹青紅,妖歌曼舞眩兒童。」蘇軾提到張旭、懷素書法但投世俗所好,其書雖被稱許,但實不及鍾繇、王羲之等書法大家。江先生以此入印,應有自謙之意。

唐人生活是豪放的,不拘一格。狂草書家又往往帶有表演的性質,懷素是僧人,往往借助酒力,在“粉壁長廊數十間”裡,揮筆潑墨。而張旭更是行為放縱的小官,他們差不多是「職業書法家」投世俗所好。蘇軾這樣才華橫溢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是根本無需靠借酒發顛來作書,也無需奔走於名門名人之間,靠別人的評論來證明自己或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從這個層面來看,其實蘇東坡否定的是更多他們的生活創作態度和作書所追求的怪誕狂放的舉動。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