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善願 常知足 應惜福

  • Share this:

要真正斷習氣,就要成就「願」波羅蜜,

也就是先立願。

發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福,

發多大的願, 就有多大的力,

但是,所立的願一定是真切的願 ~

即不論什麼境界出現,都不會被動搖的願。

例如有人布施了一些錢之後,就去簽牌,

買股票,滿心以為有布施了,一定會中獎,

賺大錢,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佛菩薩不會保佑投機取巧的人。

因此,若認為捐了錢就會事事如意,

是錯誤的觀念。

生存在這「道」的空間當中,

一切循正道而行,

行善,即是了業,了累世的罪業,

過去世都在「負債」了,

怎能期望這輩子如何「富貴」呢 ?

行善是永無止境的漫漫長路,

行善、行孝都不能在等,百善孝為先,

孝順父母,更是當下該做之事 !

勿因善小而不為,即使是行一小善,

或許就足以改變你今世困苦的命運 ~

要讓生活過得單純、簡單、知足、樂觀,

必順先讓身心安止住,

「少欲知足」,心靈方面要做到心安,

心安才能安定,以此定力,

就可產生無可限量的「力量」

修行基礎要打穩,從「去惡向善」做起,

去惡,即是斷除惡念惡行,

誠心懺悔惡習 ,改變並提升自己,

修身養性以達清淨。

自然能得清淨,回復本體,顯現出自性,

以自在心行道,

只要盡心力去做事,就是圓滿,

不管分數被打幾分,因為你已盡力了 !

但反過來也要自省,

為何自己的能力只能完成此等小事呢 ?

所以要不斷地修持,有了智慧行事,

處事自有一份清淨罩住你。

信仰宗教的真意,

是要抱持著廣結善緣、勸人為善,

以及學習神佛慈悲的渡世精神,

以這兩種原則來面對修行人生。

要了解宗教之所以存在,

都是為了幫助人們消除痛苦,使人們更快樂,

且令人生更有意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