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

  • Share this:

古今中外.測定方向均採用兩種系統.

一是宇宙天體定向的天文子午線(又稱地理子午線).古人以北極星來設「 北天極 」和「 南天極 」形成地球自轉軸也就是地軸.一般我們稱為天文子午線

天球 是一個想象的旋轉的球,理論上具有無限大的半徑,與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與地球相對應,它有天赤道,天極.

許多古代科學家都相信天上的北極星是與地球等距離的,這個球就是宇宙的真正的模型。儘管這是不正確的,但它仍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抽象系統。天空中的一切都不是僅憑我們的肉眼就能夠判斷出距離的。正因為此,我們僅通過它們的朝向來確定其在天空中的位置。於是,天球就成了一個很有用的天文定位的工具了。

地軸的兩個端點.就是南極和北極.連接南極和北極的線又稱經線.(地理子午線).

一是地球的地磁定向的地磁子午線.地球南半極的磁場與北半極的磁場相互作用.形成磁軸.

目前一般可接受的關於地球磁場的理論,涉及到地球液態核心的行為。在我們腳下大約兩千英里處,溫度接近6000度(大約相當於太陽表面的溫度),壓力大約是大氣壓的一百萬倍。在這種條件下核心裡的鎳和鐵是液態的。再往深處。在更大的壓力下,原子被擠壓再一起,不能流動遂成為一種固體。也就是說地核是由兩部分組成,即:上地核(液態)、地核(固態)。根據地震波測定,地球內部大約有1500英里的厚度是液態的。 像這樣的液態金屬在旋轉中產生磁場,磁場又再產生較強的電流,如此反覆形成強大的地球磁場。科學家都相信地球和太陽的強磁場都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沒有液態核心的天體(如月亮和火星)不會有(事實上也沒有)這樣強大的磁場。

(磁軸)實際上與地軸不重合.因此天文子午線與地磁子午線之間有一夾角.這個夾角就叫做磁偏角.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與驗證了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現象,比西歐記錄早 400年。

正確來說.磁偏角的度數是測量出來的,不是計算出來的。,也就是 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2.正常情況下,我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3.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1-2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為25-50度,在我國,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中國古代的天文技術十分發達.早在商周之際就用天體定向的技術.

詩經(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用二十八星宿玄武宮中的"室"."璧"兩宿來定位.這種用星體判別方向的方法為.直視星體法.

(定之方中)略圖

當然還有(土圭法).我國文獻中,有關天文測繪技術方面的記載,最早、最簡便的技術,唯有「圭法」一種。如西周時代就有使用圭表的記載,即用立表測影法定疆界。在《周髀算經》又發現有記載:豎一直桿,叫表,高八尺。測量它的影子,最長的那一天為冬至,最短的那一天為夏至。兩次冬至或兩次夏至之間的天數就是一年的天數。連續觀測四年,發現有三年為365天,一年為366天。

(土圭法)

《 考工記 》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槷以縣,視以景,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

古人稱(北極星上中天法).

(正朝夕法示意圖)

淮南子(天文訓)中還記載一種使用三個表的測量法(三表定向示意法)

(三表定向示意法)

等皆可準確的測定天文子午線(或稱地理子午線).

傳說中指南車乃是由軒轅黃帝的臣子風后依照北斗七星的原理製造了一輛指南車.

指南針 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司南)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關增建介紹,11世紀中葉時我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夢溪筆談》中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法.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龜的製作方法。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準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指南龜)

早期西漢初期六壬式盤.

六壬式天盤的基本內容 從安徽、甘肅、上海等省市博物館所藏的西漢在外的方形為地盤,在內的圓形為天盤。古代六壬式天盤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中央作北斗七星,斗柄指天罡(辰)。而在地盤 外層有三十六禽。 2、向外二層列十二神將名(或作十二辰)。 3、第三層環列二十八宿。天盤二十八宿的位置,表示天盤轉動時,其宿度所在的方位。 《景佑六壬神定經》釋造式中說:「造式天盤中作斗杓,指天罡;次作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維局」。所述與古代式盤實物基本一致。壬式天盤中的核心內容是十二神將(或十二辰),也就是所謂「月將」,後世用式以十二辰代之。 二、十二次及其所含宿度 中國古代把黃道附近由西向東分為:星紀(丑)、玄枵(子)、諏訾(亥)、降婁(戌)、大梁(酉)、實沈(申)、鶉首(未)、鶉火(午)、鶉尾(巳)、壽星(辰)、大火(卯)、析木(寅)十二個等分,名曰十二次。每次都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為標誌,用以觀察日、月、五星的週年視運動,測定日纏位次,確定二十四節氣的宿度。但是,由於二十八宿所佔度數多少不一,多者有33度,少者只有2度,所以造成了十二次的起止界限和宿度之間的參差情況。 根據《漢書 律歷志》的記載:「二十八宿之度,角一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筆者按:淮南子、天文訓、箕十一四分一。當從。)東方七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虛十、危十七、室十六。壁九,北方九十八度。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西方八十度。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翼十八,軫十七,南方一百一十二度」。這是周天二十八宿各佔的度數,共365 .25度。 十二宮次所含的宿度,《漢書 ?律歷志》記載為:「丑為星紀、初鬥十二度,終於婺女七度。子為玄枵,初婺女八度,終於危十五度。亥為諏訾、初為十六度,終於奎四度。戌為降婁、初奎五度,終於胃六度。酉為大梁,初胃七度,終於畢十一度。申為實沈,初畢十二度,終於井十五度。未為鶉首,初井十六度,終於柳八度。午為鶉火,初柳九度,終於張十七度。已為鶉尾,初張十八度,終於軫十一度。辰為壽星,初軫十二度,終於氐四度。卯為大火,初氐五度,終於尾九度。寅為析木,初尾十度,終於斗十一度」。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的,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辯方位。

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圭用來分辨地平方位元。日圭就是最早的羅盤。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根據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來核定。

正北的子與正南的午相連(經),正東的卯和正西的酉相連(緯),

形成兩條相互垂直的線(二繩)。

「二繩」把天穹分為四個區(即四鉤):丑寅、辰巳、未辛、戌亥。每一鉤的中心處叫「維」。

只能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

風水術上用八卦來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東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巽卦代表東南方,離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兌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圭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為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唐代,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並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幹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元系統,用於表示方位。

於是,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從唐代創制後,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地盤二十四山是楊盤的主要層次之一。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最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占度數不一致。

天盤也是楊公創制的。楊公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制了天盤雙山用於消砂納水。

古人認為,龍是從天上來的,屬於天系統,為陽。水在地中流,屬於地系統,為陰。由於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用於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故楊公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 °。

後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與消砂出煞。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三層二十四山以天地人分稱.正針子午針(地盤)是以地磁做為依歸.縫針(天盤)是以太陽子午向做為依歸.中針(人盤)是以極星方向做為依歸.至今仍無明確解答.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羅盤對於堪輿而言是十分便利的工具.

風水師既可以其(乘氣.立向.消砂.納水).觀天.又可(測山川生成之純爻.以辮其地之貴賤大小.).來相地.

還可以推算吉日良辰.依時而行.

(凡天星.卦象.五行.六甲也.所稱淵微浩大之理莫不備具其中也.)

(羅經解).因其包羅萬象.經緯天地.又俗稱羅經.

(宋代航海羅盤)

(明代銅制風水羅盤)

(清朝風水羅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