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傳統眼鏡行通路產業即便日漸萎縮,居於龍頭地位的得恩堂眼鏡,卻能在歷經65年發展,仍能引領時代潮流,穩占市場領導指標地位,這其中經營管理與技術引發業界極度關注。得恩堂數10年來即使歷經第一代、第二代營運,其不變的經營理念「得恩、報恩」,累積出「踏實」的品牌形象,加上低調的企業文化,竟能在眼鏡通路業創造85家連鎖的眼鏡王國,且以隨時因時代變化所推出創新行銷策略,打入一代接著一代的新年輕市場,著實令人好奇它的成功之道。 得恩堂在高雄起家,創辦人廖恩賜、現年82歲,回溯到70多年前的台灣,不僅是日據時代,還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即便是出身牧師家庭,仍是貧窮,所以包括廖恩賜在內,家中8個小孩每個成員都必須負擔些許家計,廖恩賜在小學三、四年級就必須在學校下課後跟著大小孩去撿銅線賣錢,以貼補家用,12歲從國校一畢業,廖恩賜就被掛上每天需賺2毛錢回家的責任,所以他每天就背著冰桶到處沿街叫賣冰棒,有時候生意不好,眼看著冰棒就要融化,只好把它吃掉,為了解決此困境,只好找定點販售,且能迅速賣完的地方作為據點,如此不僅可節省成本,運氣好的話,還可再批第二箱冰棒來賣,這也是他創業前唯一生意經。 而事實上,當年賣冰棒的小男孩,並未因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而從此鴻圖大展,在考慮無法升學情況下,廖恩賜聽從父親指示,開始學徒生涯,修理眼鏡與鐘錶是當時最熱門行業,廖恩賜說,現在存在的眼鏡、鐘錶老店舖,多數頭家是學徒出身,當年鐘錶、眼鏡是上流社會的行頭,有一技之長就能終其志業。 從12歲學藝,歷經3年4個月學徒生涯,廖恩賜熬出頭,也在正式師父歷練下,進而決定創業,1941年第一家「得恩堂」就開在高雄鹽埕區五福四路上,當時他才17歲,猶記得父親告訴他,如果要創業,一定要符合一個原則,就是不會因為星期天必須到教會作主日崇拜,而影響商品的新鮮度,眼鏡正好符合此原則,再者未來讀書人多了,近視人口也會增加,眼鏡行正好可以服務人群,因為父親的一席話,他選擇眼鏡行業做為創業第一步,並以父親的名字「得」以及兄弟姐妹名字中間的「恩」為這家小店命名「得恩堂」。 從當年賣冰棒,到日後創業成為得恩堂眼鏡創辦人,廖恩賜認為,惡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憑著勤勉與認真態度,就能開創自己的一片天,而在勤勉與認真之餘,最重要是從感恩角度出發,65年來「得恩、感恩、報恩」六個字不僅是他的經營理念,更成為企業文化,落實感恩與報恩的行動,也不只是公司對員工及供應商的原則,亦成為門市及總部所有員工的行事準則。 而除此之外,專業技術與先進技術則是取得消費者信任的唯二竅門。當年第一家店開時,招牌上標示著「備有最新驗光技術與儀器」,驗光技術是得恩堂一直引以為傲的重要經營策略,至今全台88家店內,皆有一張「驗光秘笈」,這也是廖恩賜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企業認證。
得恩堂旗艦店
地址:台北市博愛路118號
電話:02-2361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