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特區重要建築(一)

  • Share this:

1、總統府 ﹝1﹞住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2號●﹝02﹞2311─3731 ﹝2﹞成立:1921年稱總督府,光復後稱總統府 ﹝3﹞參觀:早上9點到12點在博愛路、寶慶路口排隊進入 ﹝4﹞設施:外貌呈現台階、拱門、紅磚牆、正大門﹝總統、副總統或賓客們使 用﹞、3樓﹝總統府辦公室、總統會客室、勳章陳列室、介壽堂﹞。 ﹝5﹞建築:看建築特色有中央塔、牛眼窗、柱子、托架、山牆、衛塔、橫帶裝 飾、入口、立面構圖、角塔等 ﹝6﹞總統府紅樓:台灣最龐大壯麗的紅樓,非總統府莫屬。雖經二次大戰破壞, 門廊廳由弧形屋頂改為平頂,其餘幾乎維持紅磚外貌佐以橫貫立面的白色水 平飾帶,由日人辰野金吾承襲維多利亞風格演變的「 辰野風格」。外觀的仿 石材弧拱、平拱、勳章飾等,裝飾細節相當豐富多樣;已經可以入內參觀的 此刻,大廳、柱式與格局,也不要錯過 2、行政院 ﹝1﹞住址:忠孝東路一段1號 ﹝2﹞成立:現行政院原稱為「台北市役所」。1920年日本政府改訂「市制」,因 而成立台北市役所。光復後,初為行政長官公署辦公室,民國36年台灣省政 府成立,而成為省政府辦公大樓,到民國46年台灣省政府遷到中興新村之 後,才改為行政院 ﹝3﹞建築:現行政院的建築風格較為新穎,整體看起來相當簡潔、明朗,沒有繁 富的裝飾,是「現代建築」的代表。它的平面為日字形,嚴謹對稱。中央部 份是4層樓,門廳向外凸出,強調入口的地位。在2、3樓設計外露的陽台,同 時展現連續水平的線條感,是一大特色 3、司法大廈 ﹝1﹞住址:重慶南路一段124號 ﹝2﹞成立:從日治時期至今,司法大廈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歷史角色。現司法大廈 是於1927年興建的,歷時5年完工的法院,是日治時期維持治安、加強全島控 制的機構。當時內部有總督府高等法院、調查局、台北地方法院等。光復後 這棟建築改做司法院、最高法院、台省高等法院的辦公室,統稱為司法大廈 ﹝3﹞設施:中央有高塔,兩側則對稱展開。整體感覺相當肅目威嚴,突顯出法院 建築的角色 ﹝4﹞建築:1樓是灰白色,當成台基處理。2、3樓則外貼淺綠色面磚。窗台有精雕 的石片鑲邊,增加變化。中央塔頂的曲線反翹,有如頭盔一般,正是日本帝 國「軍國主義」的表徵,有人將它歸為「興亞式」建築 4、監察院 ﹝1﹞住址:忠孝東路一段2號 ﹝2﹞成立:1915年現監察院的建築落成。原本做為「台北廳」的辦公處。1920年 改廳為州,是當時的最高地方單位。光復後,監察院原由省政府衛生處及教 育廳使用,後來改為監察院 ﹝3﹞建築:現監察院主體位於轉角,明顯突出,搭配兩邊的衛塔、角塔,形成一 組極有氣派的建築物。可從圓盤頂、勳章飾、破縫山牆、3樓外柱、法國式屋 頂、老虎窗、牛眼窗、入口、衛塔、橫帶裝飾、圓山牆、角塔等去欣賞 ﹝4﹞景觀:中山南路與忠孝東路交叉口,從早到晚都車水馬龍,矗立在路口的監 察院,原來是日本人治台的政治機構之一,在位置上有迅速平亂的重要性, 在形式上象徵統治者的力量與強烈的監視意味,而在建築本體上,則透露西 洋古典藝術的混血變化。仔細瞧這棟由日本建築師森山木之助的作品,雖然 是巴洛克的式樣,但卻刻意變調,例如:斷山頭、非完整圓形的屋頂等,強 調不規則的創造性。另外,法國流行的馬薩式屋頂,或是仿羅馬萬神殿、聖 索菲亞大教堂等式樣,以及華麗運用的門、窗、飾帶碫Ln都使監察院透出絕 無僅有的高貴氣質。 5、教育部 ﹝1﹞住址:中山南路5號 ﹝2﹞成立:原本是城牆的中山南路,是模仿十九世紀末巴黎的林蔭大道,雄偉筆 直的道路,兩岸官舍建築林立,奠定台北城的繁榮基礎。教育部原是總督府 研究院,光復後拆掉重建後,搖身成為國民政府遷台後,在台灣的中式建築 代表。 ﹝3﹞建築:從大陸遷台的國民政府,在建築上企圖保有大陸的榮光,所以模仿中 國古典宮殿的樣式,例如:前廊、飛簷、台基等,包括圓山飯店、中正紀念 堂、中山樓等,都可看到類似的建築風貌。 6、布政使司衙門 ﹝1﹞住址:南海路植物園內 ﹝2﹞成立:1887年劉銘傳設置「布政使司」,而於1889年興建布政使司衙門 ﹝3﹞建築:布政使司衙門在格局與細部裝飾上,都顯示出官衙特有的莊嚴、肅穆 特徵。在格局上看,共有3進,成田字形配置。自前至後分為頭門、儀門和大 堂三部分。另外,雕刻裝飾也處處表現出莊重而不失親切的官衙特色 7、台北府城北門 ﹝1﹞住址:忠孝西路、博愛路、延平南北路交會處 ﹝2﹞設施:清代台北府城唯一被保存至今,正式名稱為「承恩門」,城牆分內外 兩層,前後外牆上各開有三個供監測的窗孔,左右兩面牆壁上亦有拱形門 洞,內外牆有回字形走郎,千斤頂閘道。 ﹝3﹞建築:北門從外表看是固若金湯的碉堡造形,可是內部卻另有天地。我們可 從屋頂、窗洞、城樓牆壁、城座、門額、城樓門孔、門洞與廊道等去欣賞其 藝術 8、小南門 ﹝1﹞住址:位於愛國西路的尾端 ﹝2﹞成立:清時小南門位於台北城南城牆偏西處,又名「重熙門」。日治時期幸 運保存。光復後,不受重視,於1966年以「整頓市容來配合觀光需要」為 名,將原先的城樓拆除,改建成北方宮殿式樣 ﹝3﹞建築:小南門原先城樓的側面、背面都圍有磚花矮牆,精美別緻。現僅保存 石砌的城座舊觀,可讓我們推想昔日南城牆的景觀 9、南門 ﹝1﹞住址:矗立在愛國西路捷運及車流的夾縫中 ﹝2﹞成立:1884年台北城完工,5個城門的正門之一即是南門,又明「麗正門」。 日治時期幸運保存。光復後,不受重視,而於1966年被改變成北方宮殿式的 建築,僅城座維持原貌 ﹝3﹞建築:南門原先在屋頂加蓋1層屋頂,稱為「重簷歇山式」建築。現已改為北 方宮殿式的建築,顯得花俏俗豔 10、東門 ﹝1﹞住址:位於中山南路、仁愛路、信義路和凱達格蘭大道的交會點 ﹝2﹞成立:清時為通往松山的孔道,又名「景福門」。日治時期被保存。光復後 由於拓寬東門街,於是東門在1966年時被改建成北方宮殿式城樓,甚至連城 座也被改變了 ﹝3﹞建築:東門不同於北門,原先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兩側門孔旁均加 開方形窗洞,且外廓為圓弧形。現則因完全改觀,無法體會其原有古味

資料來源:台北123( http://dipper.myweb.hinet.net/index2.htm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