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有7000億美金可救金融危機嗎?為何美國人享受,全球受害且要負擔金融崩盤?
從以下摘錄文章分享就可知全貌:摘錄自香港知青網 作者: 钊艺
國際銀行家通過大量印發真鈔及假鈔來擷取老百姓口袋裏的錢財。引發通貨膨脹,再通過通脹把老百姓手中的錢財吞噬掉。造成全球百姓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最終結果。這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循環。
總說 商業銀行特別是美國商業銀行都在明目張膽地印刷假鈔票冒充貨幣 再 想方設法花掉這大批的假鈔票。必定有人不解憑什麼這樣來詆毀商業銀行?要知為何?且從遠古侃起:
中國歷史上,海貝曾取得實物貨幣的地位,青銅則曾是一種稱量貨幣。稱量貨幣實際上也是一種實物貨幣,只是它可以被切割成小塊,作小額使,又可重鑄為大塊,或整塊青銅。所以,稱量貨幣比之其他實物貨幣,有其獨特個性,有作為貨幣使用和流通的方便。大凡自然物貨幣,包括金屬稱量貨幣都具兩重性。既有行使貨幣職能的功能,又具原本的其他實用價值。
中國歷史上,金銀長期處在稱量貨幣階段。商朝遺址考古發現已經有金箔,因資料太少,還難以確認它們是否具有貨幣的性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使用的金版是目前可以認定的中國最早的黃金貨幣。戰國晚期,秦國也用黃金,他們除使用楚金版或用本地開採的黃金仿製楚金版外,還自製金餅。
中國的商代,人們還以貨易貨貿易。客商換取邊遠少數民族的牛,羊等商品的貴重物資是鹽巴(自古以來鹽都是國家統制商品,俗稱“官鹽”)。以實物一袋鹽換一頭牛;換三頭羊;或者十隻雞;等等。許多客棧老闆兼替往來的客商保管鹽巴。初期都很守規矩地收些手續費。客商取回他們存下的鹽巴時如數奉還。後來,他們以鹽巴不便攜帶為由,讓客商帶上他們簽發的收據來交易,由賣出了牛羊換取了鹽票的客商來客棧提取鹽巴。
久而久之,經營中發現很多時候發出的收據並沒有全部回來取貨。而且有些客商一次並不完全取走他們的存鹽,而只提取了部分。於是,他們大膽地多簽發了許多收據,借給一些有需要而手頭上沒有那麼多鹽巴庫存的客商去做生意。初期這種做法沒什麼不妥。後來由於借出去的鹽巴大大多於存進來的鹽巴,終於出現了客商來提鹽而庫存不足的危機。
怎麼辦呢?他們想了個辦法:再多印些收據來應付。把多印出來的收據拿去別的客棧抵押,搬回鹽巴來應急。這方法屢試不爽,發展為現代的貨幣。那時候,可代客存放鹽巴的客棧間有個協議:多印的無鹽巴收據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會發生鹽巴不足的擠提危機。我們姑且把這種收據的貨幣功能稱之為“鹽巴本位”。當年的鹽巴被更加貴重的黃金取代。
美元貨幣系統在 1970年代拋棄了金本位。鈔票印刷除部分儲備金外不需任何真正價值的依據。 金本位制度崩潰之後,紙幣為基礎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國際貨幣職能。當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幣稅就等於這紙幣所能購買到的社會產品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美元想方設法騙取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並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美國可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其償還債務的代價卻是不對等或根本沒有代價的。因舉債以美元計值,可讓鈔票印刷廠無限制地加印美元,即使因此造成美元貶值,卻仍能減輕其外債負擔,更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而大量流通性國際美元資金的回流,又使其利率下降,彌補及壓縮財政赤字成本。
其次,美國可獲得巨額的鑄幣稅。鑄幣稅原先是中世紀西歐各國對送交鑄幣廠用以鑄造貨幣的金、銀等貴金屬所征的稅;後來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相當於鑄幣幣面價值與鑄幣金屬幣價的差額。
還有,通常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都要進行經濟政策調整。美國卻不必如此。因美元是國際貨幣,出現外貿逆差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平衡並且將通貨膨脹轉嫁。這正是戰後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