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所供奉的財神不止一位,且有以下幾種:
文財神: 福、祿、壽、喜、財、比干、范蠡。 武財神: 關羽、趙公明。 正財神: 趙公明。 偏財神: 五路財神、土地公。
文財神: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或稱「梓潼帝君」,是古人們崇拜自然神中的一位星主神祇,是北斗星之神。
《吏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三曰貴,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吏記索隱》注解謂北斗七星是「文昌宮」:「貴相星」司人間的文緒,「司命星」掌人們的壽考,「司中星」管人間的災禍,「司祿星」掌人間的財帛。因此,「文昌帝君」不但掌管功名,也兼任「財神」。至唐代,由於職掌「文緒」的功能轉移給「魁星爺(奎星)」,「文昌帝君」乃成為專職的文財神。
財帛星君:
一說財帛為廿八星宿之一,其職責就是「司財」,古人早已崇拜。
「財帛星君」又稱「增福財神」,是位很有福像的大官人,白面,頭戴宰相帽,五流長發,身上紅袍玉帶,手常持「天官賜福」的詔書。他的來歷,大約即是道教三官之一的賜福天官,因為洪范五福,「一日壽,二日富。」北方書中的財神畫像,上面常題有「增福財神」字樣。
一說財帛乃太白金星,專門主宰人間財祿,樣貌祥和,錦衣玉帶,手執「招財進寶」金元寶,有求必應,最樂於助人間信男信女。供奉時,文財神面只可以向屋內,表示送財給宅內之人。否則就送財給屋外的人了。
福祿壽三星:
福星象徵子女昌盛,一團和氣,福澤綿綿;壽星象徵健康長壽,無痛無災;祿星則主加官進爵,添財進祿,有求皆逐。雖然求財只求祿星,但自古以來,福祿壽三星已三為一體,故宜一齊供奉。如能福祿壽俱備,何樂而不為呢?供奉時,同財帛星君一樣,文財神面只可以向屋內,表示送財給宅內之人。
比干:
《封神演義》:比干是殷商紂王的三大忠臣之一,妲己用人心做藥引子為借口,殺死比干。姜子牙封神時,認為比干「無心」,辦事自然公道,沒有私心,因此就封他做了財神。
而民間則傳說:趙公明的坐騎黑虎,用黑爪扒開了比干的肚子找心,因而把比干的肚子染黑了,所以即使沒有心的比干,也不再公正了;分給人的財富有時多,有時少,因此,世間也就有了貧富差距。
范蠡:
《東周列國志》:范蠡幫助了越王勾踐中興復國,但范蠡亦明白勾踐此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富貴,所以急流湧退,到齊國隱居。
范蠡在齊國改姓,自稱鴟夷子皮,與兒子在辛勤工作幾年之後,累積了數十萬的資財,雖然齊王看重他的才能,想請他做宰相,但他卻散盡其財,來到名為陶的地方隱居,陶地居於天下之中,是商業貿易必經的通道,因此開始在此經商,沒有多少年,又變成了巨富,人稱「陶朱公」。
范蠡能聚財,但又不看重錢財,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放棄所有的財富及榮華富貴,這表現了中國式的另類經營智慧,也使他因此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中,最具有氣度的財神;只有對財富有著大徹大悟的了解之後,才能夠聚財,也才能夠不被財富所帶來的虛幻假象所迷惑。范蠡之所以死後會成為財神,主要反映了中國人對財富的另一種思考,那就是對於財富虛幻特質本身的大徹大悟。
武財神:
趙公明:
或稱中路財神,農曆三月十五日誕辰。
《封神演義》所述,姜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只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晉寶」、「招財使者鄧久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後來,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理所當然成為財神。到明代許仲琳所寫的一本書中,才確立趙公明成為中國財神地位。由於他的職責與迎祥納福有關,而他的使者又是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因此自然受到民間普遍的喜愛與歡迎。民間又盛傳這四位神仙加上趙公明就是五路財神。
又因趙公明被射中兩眼及心窩而死,故民間說「財神爺無眼無心」,意思說財神爺是盲的,誰碰上誰就發大財,未必是好心才有好報也。現實之中也是善人未必富,富人未必善,上述說法是有一定理據的。
《搜神記》:趙公明屬瘟神,是天神下凡間取人性命的三位將軍之一,有時稱趙玄壇、趙元帥或趙將軍,掌管五方之氣的神祇。他的全銜很長:「高上神臂玉府大都督、五方巡察使、九州社令、都下提點、直殿大將軍、主領雷霆副元帥、北極侍御史、三界大都督、應元昭列侯、學士定命設帳使、二十八宿總管、上清正一支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帥」。
而趙公明有稱「寒單爺」,是「流氓神」,生前早年是個無惡不做的地方惡霸,晚年痛改前非,並在元宵節時自願赤裸上身接受鄉民以爆竹轟炸,藉灼傷自己來贖罪並替鄉民承擔來年一切凶 厄,死後鄉民奉他為神祇。
關公:
名關羽,或稱為關聖帝君或關聖大帝等。
其實,關公一般給人的印象,多半是《三國演義》中,重情重義的一名武將,其本身和財富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可算是一為被道德化的財神,他對劉備忠貞的態度,也可彰顯東方特殊的職業倫理。
關公之所以會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財神,其實大約始於明清時代,當時由於資本主義的興起,一些職業公會或商會及行會,多半將關公視為是保護神和財神,而在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行會之間,為了聯絡彼此的情誼,也常成立各種財神會及祀關帝會,以增進彼此之間的共識與感情,當然這種財神會,對於各行各業一些規範的制定,都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另一種說法是,關公在生前即善于理財,且長于算數記帳,曾經發明簿紀法、日清簿等簿記,內中設有「原」、「收」、「出」、「存」四項,條理分明,被后代奉為會計專家,難怪也成為商人所敬奉的財神。
近代海外的華人社會對於關公的供奉,也是非常普遍的。從華人的眼光看來,關公首先代表中國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民族的保護神,也是道德秩序的維護者與象徵,其次的意義才是財神。
偏財神:
故名思義,由正統路徑以外獲得的財富,稱為偏財。
土地公:
奉祀「土地公」為財神,主要原因是土地公掌管土地生養萬物之事,而早期社會以農為業的人很多,除了看天吃飯外,還要看地,據說土地公能使五穀豐收,也能使五穀欠收,所以農民很自然奉他為財神爺。而農家信仰土地公則報恩的情意甚濃,所以農家在二月初二這天,還會以土地公金系在竹枝上,把它插在田間,以奉獻給土地公,倒有春祈秋報丰收的意味。
農歷二月初二是「福德正神」誕辰,民間少不了有一番祀拜,而土地公正是信徒所奉的財神之一。
士地公之所以被敬為財神,主要是一般商人信仰「福德正神」能帶來平安與生意興隆。民間商家照例都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准備四果、牲體祀拜土地公,即所謂的「做牙」,也稱為「迓福」,就是迎福接運的意思,祈求土地公賜予這項福份。
從古代農、商的信仰延伸迄今,土地公自然是位列財神之一,頗受民間尊奉。
五路財神:
五路財神在民間有許許多多的說法,有人說他本名為何五路,有的人則認為,他是梁陳人,顧野王的第五個孩子,死後被封為五顯神,但是之後以訛傳訛,又被人誤說成是五路神。
另一種五路財神的說法是,五路財神並非一人,而是五個人,至於這五個人的說法,也可以分為二種:一種說法是指杜、尚、華、陳和孫等五人,是為同年同月同日生,有一天在杭州燒香巧遇,因此結拜為兄弟,五人還在天竺觀音寺求籤,結果得觀世音的幫助,經商致富,後來五人重修觀音寺還願,死後就被人們封為五路神。另一種說法,是指唐、劉、張、葛、李五人,這五人生前是江洋大盜,專門劫富濟貧,死後被世人建五哥廟供奉,之後又被稱之為五路財神,或是五顯財神。
在民間也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把趙公明和其手下的四名小神,合稱為五路財神。
而民間也盛行供奉五位家內的神明為五路財神,這五位神明分別是土地爺、馬王爺(或牛王爺)、仙姑、財神爺及灶王爺。
利市仙官:
在民間的財神信仰之中,「利市仙官」往往只是一個配角,在大部份的情況下,他們很少被單獨來祭拜,多半是被畫於財神的二側,算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偏」財神。與上述的正財神不同,偏財神不一定是歷史上真實出現的人物。而「利市仙官」這一個稱呼,很可能只是宋元時代,民間的一種口頭用語,在以訛傳訛之後,才出現這麼一位財神。
「仙官」這種稱呼,或出自道教,而「利市」則很可能是從「利市三倍」這個諺語而來的。經過時代的演變,民間逐漸把「利市仙官」人格化及神格化,甚至也娶了老婆,稱之為利世婆官。到了明代,稱「利市仙官」為姚邇益,或稱為姚少司,而近來「利市仙官」則是民間的財神畫像中,不可獲缺的一個角色。
招財童子:
習俗認為,招財童子是佛教中善財童子的前身。「善財」,其實本意為「善於理財」之意,不過後來民間將其世俗化之後,就和招財進寶扯上關係。
佛經上記載,善財童子出生時,有各種珍寶從房間中冒出來,於是相師為其取名為善財。善財雖有無數的財寶,但他卻認為萬物皆空,並且發誓要修行成佛,終於歷經千辛萬苦,通過了種種的考驗,最後終於實現了成佛的願望,後得觀音的教化成菩薩,現身童子,侍於觀音的左側。
黑白無常:
「生無常,而死有分」,一般人對黑白無常的印象,大多是黑無常著黑衣,白無常著白衣上,如果一旦看到黑白無常二人,就表示自己陽壽已盡,應該準備後事了。但是,在民間的一些習俗和文化中,黑白無常也不一定是如此令人害怕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遇到了黑白無常,只要向其乞討一些東西,日後必定是大富大貴。而且在民間的一些地方戲劇表演裡也可以發現,有時黑白無常會以財神自居,並且在頭頂高高的帽子上寫著「一見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