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祖師俗姓余,名印肅,生於北宋徽宗政和五年 ( 西元 1115 年 ) 農曆 11 月 27 日 辰時;父親「余慈」母「胡氏」,江西省袁州府宜春縣溥化村人士。當地曾有傳言,遠在唐朝時,有精通風水的司馬-頭陀和尚,到此地並留下記載:『南山有個七星峰,亥脈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懸幡,佛祖不為難。』
祖師出生前,家室內外祥光滿天,隱現蓮花; 6 歲時夢被以手指點其心窩,醒來胸前有一個櫻桃大的紅痣;父母以"天命不可違"就逐允他自小就離家學道。傳說中被留在道觀的他,不只學會了靈符、神咒的奇道法術;下山後四處濟世利人,雲遊名山參訪有道高士。
在南宋時期禪宗、道教興起,至元代乃儒釋道三教混合的時代;尤其是亂世時民間疾苦,信仰更以靈驗為祈求重心,他的演道神通亦成為濟世利人的作法工具。明代皇帝曾對 普庵禪師 加封,尤其是有求必應的靈驗之說,促進了民間附和力,成為受崇拜的偶像神。
記載中祖師的容貌魁奇,智性巧慧,曾謁訪溈山-牧庵忠法門,得其開示而有省悟;祖師 21 歲竟皈依佛教帶髮修行, 27 歲讀《法華經》有感而落髮, 28 歲受戒於袁州開元寺,年 29 歲就主持慈化寺;他平常就是一身布衣,力求簡單,修習禪定的不倒座功,從來不躺下睡覺的。據說 39 歲時有一天念誦《華嚴經》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豁然得到大開悟,自述:「 描不成又撥不開 何須南嶽又天臺 六根門首無人會 惹得胡僧特地來 」。此後,祖師與四方來參訪的客人講經說道,都可隨心如意對答如流,尤其對佛法的演釋,更是維妙維俏,一語就能點破玄機。 52 歲 ( 宋孝宗乾道 2 年 ) 遇地震,認為原寺處所不宜,決定另擇新址重建梵宇,一日來到南泉山,忽見一神人身高八尺,紅髮披肩,蒼髯掩口;普庵問:「爾何方神祗?」 回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護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貧僧正是普庵。」於是就在南泉山興工建寺,各地受恩惠的信眾十分支持,前後不到三年就完成了。隔年,即孝宗乾道 5 年 (1169) 7 月 21 日 ,沐浴書偈,跏趺宗寂,年 55 歲。而 普庵祖師圓寂之前,曾花費 5 年功夫,刺血泥金,書寫了一部《金剛經》。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書《金剛經》與珍藏在臨江慧力寺的蘇東坡手書《金剛經》碑,都是江西境內極負盛名的佛寺鎮寺之寶。
元朝初年,皇帝為了安撫漢民心,加贈『大德慧慶』之號,是以又有『慧慶禪師』之尊稱。元仁宗延祐年間〔 1314-19 〕,江西省南康府之沙門宗正,於江蘇省吳縣西南方姑蘇城西五里許處創建『慧慶禪寺』,並築無量壽閣,閣後作『普光明殿』,安奉普庵祖師之像,供信徒禮拜。演成元明清以來,從官方到民間都紛紛塑造普庵像供奉,就連 日本 臨濟宗佛殿背後,亦安奉有普菴禪師牌位 呢!
普庵祖師是龍天護祐的聖僧,是一位大徹大悟的大禪師,以救助度化黎民百姓為主,生前消災除病靈驗膾炙人口,深為信眾欽仰,具有真如之體,持大慈之心;明朝朱元彰皇帝是民間草莽出生,視他為觀音菩薩化身,把他抬高到菩薩的地位。朱元漳的兒子明成祖於永樂 18 年 (1420) 加謚普庵是禪宗「臨濟」法系第十二代法嗣,敕封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成祖還特地御製〈普菴實錄序〉,無怪乎民間會供奉他當護身主神,這是皇權時代,上承下效,很自然的發展。
佛教禪宗,自初祖達磨傳至六祖慧能,慧能傳法嗣至六世孫義玄,義玄為臨濟宗之祖,臨濟宗十二傳至普庵後又分為二支: [ 一 ] 禪法門 ( 正統 ) 遠傳至日本 [ 二 ] 法派門 ( 再分支 - 普庵派、閭山派 ) 傳至民間。
普庵-祖師傳承表:
佛祖 - 釋迦牟尼佛,傳給捻花微笑的迦葉尊者;迦葉尊者為第一祖,一直傳至二十七傳至般若多羅,二十八祖則是達磨祖 師, 達磨於梁武帝時,一葦渡江至廣州始為-禪宗 祖, 故又稱為初 祖。 由達摩祖師 傳→
二祖 = 慧可禪師→ 三祖 = 僧璨禪師→ 四祖 = 道信禪師→ 五祖 = 弘忍禪師→ 逢 法亂之時,明傳、暗傳了兩個傳人 六祖 = 慧能禪師 [ 南宗 ] 及 [ 北宗 ] 神秀禪師
[ 南宗 ] 六祖慧能禪師,傳法嗣六世孫
六祖慧能禪師→
南嶽禪師 為二世孫→
馬祖禪師 為三世孫→
百丈禪師 為四世孫→
黃襞禪師 為五世孫 → 亦逢 法亂之秋
義玄禪師 為六世孫
義玄禪師自創為臨濟宗為第一祖,傳法嗣至十二世孫
義玄禪師 = 臨濟宗義禪師玄慧照大師→
臨庵禪師為臨濟宗二世之孫→
悟倫禪師為臨濟宗三世之孫→
仁安禪師為臨濟宗四世之孫→
理迴禪師為臨濟宗五世之孫→
明圓禪師為臨濟宗六世之孫→
黃龍禪師為臨濟宗七世之孫→
真淨禪師為臨濟宗八世之孫→
真義禪師為臨濟宗九世之孫→
謙庵文禪師為臨濟宗十世之孫→
牧庵忠禪師為臨濟宗十一世之孫→
普庵道禪師為臨濟宗十二世之孫
民間傳說,普庵禪師有許多靈驗的事蹟,在臨濟宗寺廟後殿有供奉普庵師神位,用以降妖伏魔。普庵祖師,是個顯密道三修有大神通的著名高僧,為當世人民之所敬仰,到現在他依然是台灣民間宗教史上流傳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