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6
3/25白天就發現筠皮膚出現少許紅紅的腫塊,晚上紅腫變多,等胖爸下班開車去診所掛號,掛了NO.35(不知又要等多久),診所內滿滿都是感冒的患者,一方面怕筠被傳染,一方面筠的紅腫似乎有退的跡象,就想讓她以自己的抗體來對戰;於是取消掛號
當晚洗澡後拍的"慘狀"
雖然狀況有改善一些,但為了查真正的病因,隔天下午還是就近去佳美診所掛了號NO12,由新的郭醫生看診,他問小孩怎麼了,我說看過敏,等我把衣服拉開,他連摸都沒摸,表情看起來還有點怕,只淡淡的說應該是蕁痲疹;我一直反問他真的確定嗎?他反而心虛起來,還說等一下給黃醫師再看一下好了
就這樣又換了黃醫師看,他有動手摸還壓了一下皮膚,說壓下去皮膚會變白,應該是在血管的部份,所以是蕁痲疹沒錯,還拍了照片存檔
領了三瓶分裝的藥水;這家診所都是給這種,不像台南市的診所或醫院,現都是給一整瓶小孩專用的藥(還載明吃的份量&注意事項,有詳細製造商的藥)
想了很久應該不是衣服或棉被髒(三不五時就洗、曬),可能是我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才害筠過敏(因她還有在吸母乳)
兇手應該就是它~Move Free葡萄糖胺鯊魚軟骨錠 ,因為最近覺得膝蓋痠,連續吃了二次
豬頭的我只顧自己,吃前也沒先看說明,人家明明就有寫" 本產品含甲殼類成份 "、" 懷孕、授乳及服藥者,食用前請先諮詢醫師 "
大略知道是啥就放心多了,自己上網google一下:
在小朋友的過敏性皮膚病較重要的有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毒性紅斑及多形性紅斑等這些疾病有些是急性的 ( 如急性蕁麻疹、毒性紅斑、多形性紅斑 ) , 一生中也許只會發作一、兩次;但也有一些是慢性的 ( 如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 ) , 會持續數個月數年甚至一生。因此在治療及防範上並不完全一樣。這些皮膚方面的疾病應由皮膚科專科醫師看診及檢查,以得到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對於較嚴重的慢性患者,甚至需要作特異性 IgE 抗體檢查 ( 抽血 ) ,過敏原皮膚針刺試驗或過敏原皮膚貼膚試驗等。
【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因身體接觸到某一種或多種之過敏原 ( 包括食入、吸入、皮膚接觸、注射進入 ) ,引起皮膚內小血管急速擴張,而在皮膚表面形成膨疹。膨疹在 24 小時內會自動消除,但在過敏原未完全離開身體或是不斷再接觸到過敏原時,膨疹將反覆的發作。大多數蕁麻疹為急性發作,在數天後會自動康復;但若反復發作超過 6 星期以上,則稱為慢性蕁麻疹。
● 常見引起蕁麻疹之原因:
急性蕁麻疹常只由單一原因引起,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由單一或多發性原因造成。
1. 飲食:
海鮮 ( 尤其生食者 )
蝦、蟹、貝類、不新鮮的魚
含酵母菌或經過發酵處理的食物
養樂多、健素糖、表飛鳴、優酪乳、麵包、饅頭、蛋糕、布丁、乳酪、醋
含人工食品添加物 ( 如人工色素、防腐劑、抗氧化劑、香料 … 等 )
市售飲料 ( 汽水、果汁、茶 … 等 ) 、醬菜、各種罐頭食品、零嘴 ( 糖果、餅乾、蜜餞 … 等 ) 、泡麵 … 等
堅果類食品
花生、核桃、腰果、杏仁、胡桃
含咖啡因者
巧克力、咖啡、可樂、茶、可可
某些水果
芒果、草莓、蕃茄
含酒精的飲料或菜餚
所有酒類
其它
蛋、牛奶、香菇、竹筍、殘留農藥的青菜
2. 藥物:所有藥品、維它命及健康食品皆有可能,較常見者如一些消炎藥物 ( 如阿斯匹靈 ) 、抗生素 … 等。
3. 感染:
4. 吸入性過敏原:如花粉、黴菌孢子、粉塵、動物毛髮、小蟲的分泌物或排屑物之微粒 … 等
5. 內分泌: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荷爾蒙 ( 某些女性之蕁麻疹發作與生理周期有關 ) 。
6. 物理性因素:導至物理性蕁麻疹,如搔抓、壓力、陽光、冷、熱、運動、水等因素。
● 如何避免接觸過敏原:
● 蕁麻疹應注意的其它護理工作:
資料來源: 馬偕 紀念醫院皮膚科衛教
http://www.mmh.org.tw/taitam/derma/Main/07-education/Teach%20files/urticaria.htm
知道病因及它的症狀(會自行恢復),所以只給筠吃了一次2cc的藥水,母乳還是照常餵,還塗些在筠皮膚上(母乳是最好最天然的藥,乳頭有傷口也都是用乳汁塗就會好),第三天就自行痊癒了,一點痕跡都沒有
後續感想:
這診所是住家附近的,每次看診都像打戰,由護士把小孩的頭固定轉來轉去,所以每個小孩都會不舒服大哭;雖然很不喜歡去,但它最近
對於那個新醫生連摸都沒摸,還無法確定原因的看診方式,我就很不爽,生為小兒科醫生如果對小孩那麼沒耐性、那麼怕;乾脆"包包起來回去吃自己"算了
還是增強小孩的身體抵抗力,就不用去花錢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