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不要評論僧眾」 出家者逆流生死;住家者是煩惱大海,出家者是大舟航;
夢參老法師(97歲)開示:
這些大德們,大和尚們,他個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別是白衣 ( 居士 ) ,你不要評論。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說?一個人也不能說,要請大眾把他擯除,乃至於制定他,看他屬於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該什麼罪、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但是僧眾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當成佛弟子,當成僧寶,把一切比丘都當成聖僧,你心裏就是聖僧了,你的功德一點兒也不泯滅的,不因為他破戒而影響到你,佛教講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萬莫說三寶過。如果你輕視僧人,謗毀了、打罵了、斷肢節,你應當受什麼報,後面會說。
「於我法的出家人,常樂伺求所有的瑕隙」。他不做別的,就追求伺求,看著出家人的過,他得到一點兒,「才得少相」,他沒有審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輕毀訶罵謫罰」,這就錯了,這是大惡。這種人還不聽人勸說,其心剛強,難調難伏。「很戾迷亂」,兇狠兇狠,心是很迷亂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觸惱諸出家 人」。看這和尚出家人煩惱,他高興,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過,使你煩惱,使你修行不成,這就是魔鬼。魔王波旬的子女來到這兒惱亂出家人,完了他還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事,他更進一步的破壞。
所以學三乘法的時候,或者學顯教的時候,我們為了種福,不要謗毀其他的乘。不論哪一個法師講經,你都讚歎隨喜,莫要生謗毀。你不必評論他講的好、講的壞,你要是跟他有緣,高興聽你就聽,不高興聽你可以不聽,那沒有什麼錯。你要是謗毀,無緣無故給自己找些煩惱,找些罪受。沒罪,你要找些罪受,又何必呢? 不論對人,對法,你心裏總有一個佛法僧三寶。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大得很,你念法的時候,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十方諸佛所說的 法都在裏頭,沒有揀擇的。
這類人很多,當善蟲子當不成了,就到了裏頭,吃裏扒外。到了佛教來破壞佛教,毀滅佛教,永遠不想自己的錯誤,總是譏毀別人,譭謗他人,找人家的缺點。 聽到讚歎了大乘的功德,他也知道這是好事,人家一聽到讚歎大乘功德,他也發心要想去求大乘,想去求。但是他心裏頭所好的,殺盜淫妄,他從來沒有寂靜過,沒有停止做惡過,靜不下來,散亂得很。為什麼?業使他迷亂了。業障!業障!這叫真正的業障。你看那些人,業障很重,可不能勸他,你要是勸他,他就跟你發脾氣,使你觸惱。所以釋迦牟尼佛跟閻羅王說,這個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習氣深重得很。做重大的惡事,從來沒寂靜過,欺騙誑惑別人,盡作假相。
輕慢譭謗出家人的人 ,
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 !
堪布 益西彭措 開示
文字出處:《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 》堪布益西彭措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 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眾生皆應恭敬。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劣、持犯淨穢,因為是佛陀的種姓,顯現三世諸佛的清淨解脫幢相,身披無上解脫福田衣,手持應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眾之中再再告誡,必須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縱然破戒毀禁,邪命惡行,違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從未開許一切世間之人包括轉輪聖王可以打罵譭謗他們。若打罵譭謗則違背三世諸佛的教言,與三世諸佛如同敵對,無疑造下無量罪業,後世三惡趣之報在所難逃。若具菩薩戒者打罵譭謗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還俗,則破菩薩根本重戒。
經中記載,縱然是噁心猛厲的羅剎夜叉、狂醉大象,見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僅不損惱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時代,一些惡劣、愚癡、傲慢的國王、宰官、居士、長者等連羅剎畜牲也不如,損惱摧殘出家人。如此造下彌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寶、護衛國土的天龍藥叉等,對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會肢體殘廢斷缺,長時間中結舌不語,感受諸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命終之後決定墮於無間大地獄之中。
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當觀如是過去羅剎,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噁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鬚髮、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讚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 剎 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湣,造罪過於藥叉羅 剎 ,愚疑傲慢斷滅善根。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以大乘佛法而言,連對草木瓦礫等無情都不能起嗔心,何況輕毀修離欲善法的出家人? 破戒比丘以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猶如金制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樣。
佛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出家人縱然破戒,由於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三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懺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於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
《讚僧功德經》云:「縱使欲火熾燒心,玷污屍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聖眾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屍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沉水,極難升起。
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譭謗如來教下的僧寶眾,如對自己的噁心惡行不加以遏制,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譭謗。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於萬萬劫中沉淪於三惡道而難有出期。
如果由於往昔無知而曾惱害、譭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複造。
《讚僧功德經》云:「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又云:「常能防護己業過,不談如來僧寶眾。」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眾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 ? 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作為白衣還是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輒譏毀汙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 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佈惡行。對於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為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
《讚僧功德經》云:「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譭謗,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譭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堪布希阿荣博開示:
僧寶是我們皈依的三寶之一 ,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助道友。如 果因為自己的分別念,而隨意誹謗僧寶,大家可以好好地反 省一下,看自己的皈依戒是否清淨。
誹謗僧寶的嚴重過失,在《極樂教言》等諸多經論中都 有詳細闡述。肆意誹謗,對自己的修行,不會有任何幫助, 反而會讓你造下很大的惡業。這樣的話,不用說解脫,來世 得到人身都非常困難。
從世俗做人的角度來說,信口開河,隨意批評他人,或 惡意誹謗,都是有悖於個人修養原則,甚至是不道德的。
我希望大家精進修行、善護三門,這是追求解脫與安樂 的 人都應力爭做到的。
*堪布希阿荣博于公元 2008 年 7 月 23 日 (藏历 五月二十一日 )口述, 弟子如实。
普 通 居士護法的弊端 祈竹仁波切開示:
現今有不少在家人更喜歡自作聰明地對各派別作比
較、批 評,小乘的說大乘非佛說,自稱大乘的譏上座派為低
等根器 ,自稱密法行者的看不起顯乘,顯宗卻罵密法為外
道。我們 自己想一想,成為三寶弟子本是為了要得益,若這
樣做的話 ,卻反而令我們在入佛教後積來更大的惡業。如果
你對各宗 派法義有所通達,本人有證悟,能分了義與不義,
又能作如 理的比派,心亦遠離贊己貶他的宗派門戶之見,而
且更身兼 住持正法的責任,例如是三大寺中的大學者、長老
等,為了 辯論、抉擇正理等目的,則還 可對這些方面發言。
即使此等大德在作此類事業時,尚且如 履薄冰。現今的在家
人,卻狂妄地自以為代表了其宗派,學 著先德般對各宗派妄
加評論甚至攻擊,這只是宗派門戶之見 ,而且是十分笨的一
回事!我們連自派細微之宗見尚且未曾 掌握,何況比較諸派
呢?我們連苯教、外道與內道之最細微 法義分別也未搞懂,說甚麼評比內道各宗呢?
所以,凡夫在家居士宜以清淨心修持,做好居士之本份,把 住持正法的工作留予住持正法的大德來做,否則就會十分危 險。
附錄: 出家之不共功德—
《大般若經》 說:“菩薩志性好遊諸佛國土,隨所生處,常樂出家,剃除鬚髮,執持應器,披三法衣,現作沙門。”
《普賢行願品》 中,普賢菩薩如是發願: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難陀出家經》 說:“如果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在一大劫中佈施兒女,所得的功德,不如發出家心向寂靜地邁一步所獲的功德。”
《寶積經》 云 :“菩薩最勝利益,所謂出家。若樂出家者,則能攝取十種功德:
一者不著諸欲;二者樂阿蘭若;
三者行佛所行;四者離凡夫行;
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財產;六者離惡道因;
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損減;
九者恒為諸天之所贊羨;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護。”
《 宣說大種變經 》 云 :“大千界眾生,皆發趣菩提,假令盡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發道意,以信而出家,隨佛而修學,其福勝於彼。過去未來世,一切諸如來,無有不捨家,得成無上道。三世一切佛,稱讚出家法,若樂供養佛,當依佛出家。”
《文殊問經》 云 :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
住家者無量過患故,出家者無量功德故。住家有障礙,
出家者無障礙;住家者行諸惡法,出家者離諸惡法;
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除塵垢處;住家者溺欲淤泥,
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隨愚人法,出家者遠愚人法;
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其正命;住家者是憂悲惱處,
出家者是歡喜處;住家者是結縛處,出家者是解脫處;
住家者是傷害處,出家者非傷害處;住家者有貪利樂,
出家者無貪利樂;住家者是憒鬧處,出家者是寂靜處;
住家者是下賤處,出家者是高勝處;住家者為煩惱所燒,
出家者滅煩惱火;住家者常為他人,出家者常為自身;
住家者以苦為樂,出家者出離為樂;住家者增長棘刺,
出家者能滅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
住家者無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為三乘毀訾,
出家者為三乘稱歎;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
住家者魔王愛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
出家者無放逸;住家者為人僕使,出家者為僕使主;
住家者是黑暗處,出家者是光明處;住家者增長憍慢,
出家者滅憍慢處;住家者少果報,出家者多果報;
住家者多諂曲,出家者心質直;住家者常有憂苦,
出家者常懷喜樂;住家者是欺誑法,出家者是真實法;
住家者多散亂,出家者無散亂;住家者是流轉處,
出家者非流轉處;住家者如毒藥,出家者如甘露;
住家者失內思惟,出家者得內思惟;住家者無歸依處,
出家者有歸依處;住家者多有嗔恚,出家者多行慈悲;
住家者有重擔,出家者 捨 重擔;住家者有罪過,
出家者無罪過;住家者流轉生死,出家者有其齊限;
住家者以財物為寶,出家者以功德為寶;住家者隨流生死 ,
住家者為纏所縛,出家者離於纏縛;住家者為國王教誡,
出家者為佛法教誡;住家者伴侶易得,出家者伴侶難得;
住家者傷害為勝,出家者攝受為勝;住家者增長煩惱,
出家者出離煩惱;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
文殊師利,若我毀訾住家,讚歎出家,言滿虛空,說猶無盡。此謂住家過患,出家功德。”
寂天菩薩 發願:
“我未登地前,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出家恒為僧。”
《 莊嚴經論 》 云:
“當知出家品,具無量功德,
由是勝勤戒,在家之菩薩。”
《大乘莊嚴經論》說:“應當知道,在家眾具有很多諸如散亂、貪嗔等的煩惱和痛苦,出家眾則具有與此相反的無量功德,因此,出家菩薩的所依身勝過精勤持戒的在家菩薩。”
《寶蘊經》 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供養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可見依靠出家所依修道能力大於在家身。
不但是顯教,《時輪金剛》等無上密續也同樣讚歎出家的所依。《金剛鬘本續》說:“外現比丘,內修生圓。”《時輪本續》說:“修密法以比丘身為勝。”《金剛橛續》、《時輪金剛》中異口同聲說:“三者比丘為最勝,中等即是諸沙彌,彼中在家位最低。”所以,對修學大乘來說,所依出家身極為重要。
*以上經文內乃摘自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大堪布益西彭措 講授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第 4 冊內容。
http://hk.myblog.yahoo.com/rewunewyork-usa/article?mid=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