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 歲次丁巳,民國 66 年
仿製古壺,剛好岳父大人有幾把民國初年的茶壺,前往商借,自行開模仿製。
台北市中山北路古玩店的老先生,剛好到鶯歌來尋找商品,見到試製品立即下訂單與貨款。對我夫妻倆與 文正 ,是莫大的鼓勵。
有一天「芳美茶莊」 黃民雄 先生前來造訪,見到試製品及對產品的品質要求研發的精神表示贊同,因此提出總經銷的方式,讓我與 文正 能專心於工作上。
走入仿製古壺的路線,當時沒有茗壺專刊與資料。因此特別注意茗壺展的消息。時常停工到台北、台中、彰化、高雄……各地的茗壺展館參觀,搜集資訊與拍照,研發系列產品的製作。
得知台中市有多位收藏家共同協助的「古壺展」前往觀賞,經展覽會館主任介紹拜訪收藏家 施華堂 老師。
施 老師與師母,不見外初次見面,熱忱接待,珍貴的古壺,讓我倆拿在手上觀賞,研究先賢的精心製作,感受壺身的溫潤。
施 老師也詳細為我們解說,每把壺的題詩、落款,大約可考的年代。壺蓋為什麼加深如杯的長度,刻有『貢局』兩字。一席的教誨,也更是我倆努力的目標。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因是古壺的仿製,產量不多,茗壺底部的印章也不固定,但在耳把部位或壺蓋內部、壺身內部常有「永正」的小章,是與 文正 各取一字來使用。壺身底部只蓋「永正」小章的茶壺,是改良版的造型構思,不是仿古壺。產量少,販售到市場流通兩三款式約僅 120 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