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理
梁武帝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達磨祖師認為無功德,韋使君疑惑,今人仍然疑惑。若說布施無功德,為何常有人稱讚行布施的人說:「恭喜您功德無量呢?」
究竟功德和福德如何區別,彼此之間又有什麼關聯呢?簡單的說,財施、法施、無畏施是屬福德,但同樣是修福德,依修福者的心態,又可分成二類:一是住相布施,如梁武帝,雖廣修無量福德,卻有所執著, 住相布施修福,來世能投生人道、天道享福還 算不錯,如果修福卻又愚癡,難免墜落畜生道,當寵物享受福報,那就不妙了。二是不住相布施,能「無所住,行於布施」其福德如同虛空不可思量。不但福德無量無邊,而且還有功德。由於菩薩不住相而達三輪體空(布施的我空,所布施的人空,所布施的法空),而與自性相應,所以不但有福德,還有功德,正所謂「福慧雙修」。
六祖說:「功德在法身中」。
應當如何成就法身功德呢?六祖在壇經告訴我們要以「自性五分法身香」 ---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尤其是前三者---戒、定、慧,為能成就無漏道果的三無漏學,最為根本。三無漏學如何修呢?就在修福當中修,也就是在外捨財布施的同時,內捨貪欲;外捨法布施的同時,內捨愚癡;外捨無畏施的同時,內捨瞋恨。捨貪能成就戒,捨瞋能成就定,捨癡能成就慧。如此外布施以利益眾生,內布施以自利,能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是真菩薩行者。雖然六祖說:「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但亦不離布施。
菩薩行者,必須福慧雙修,而福慧雙修的方法,就是修福而不執著,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