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這句經文出自於《金剛經》第四分。《金剛經》主要是講「空」的道理,空不是沒有,而是空、有同時存在,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有是妙有,也叫幻有。既然一切萬法虛幻而有,因此對萬法絕不可執著,ㄧ有執著,自性就被污染,心就不清淨了。即使是布施,也不可執著,如梁武帝對佛教可說是大施主、大護法,但卻有所執著,因此一見達磨祖師開口便問:「朕ㄧ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徳?」梁武帝原本希望得到達磨祖師的認可,沒想到,達磨(註 1 )祖師卻回答:「實無功德。」六祖說:「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德便為(註 2 )功德。」尤應注意,即使是求福也不可執著,不然如《證道歌》所說:「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豈不悲慘,更何況恃福而驕,那就更不足取了。
若真能布施又無所執著,福德有多大呢?佛在《金剛經》裡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可思量不?」須菩提都回答不可思量,佛就告訴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為什麼?因為沒有執著,心量廣大,量大福大,無有邊畔,不可思議;不只福大,更與自性相應。
「應無所住」就是不著有邊;「行於布施」就是不著空邊。能「空」「有」兩邊不著,中道不存,便是福慧雙修,功德無量,福德無邊,佛道可成。
註 1 :「摩」原字「磨」; 註 2:「便為」 -- 當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