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日期/時間:
2011年12月24~25日台南誠品總店B2藝文空間
12月24日(周六) 下午場次 14:30 晚上場次19:30
12月25日(周日) 下午場次14:30
票價250元 (兩廳院之友/誠品會員九折 / 學生團體八折)
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99-2期 石志如個人舞蹈創作獎金 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100-2巡迴演出獎金 榮獲文建會第100-1期南方表演藝術團隊演出獎金
編舞者:石志如
舞作段落:黑暗恐懼敲打、分身與獨白、不停旋轉的人生…、無言吶喊、瘡疤、我們從來不曾遠離
表演者: 石志如:飾演 我 吳柏翰:飾演 無言身軀 梁津津、張文忠、林卓儀、黃致凡:飾演 身體/身軀獨白 陳喻虹、吳盈萱:飾演 靈魂意志 空間構思/影像製作:石志如 燈光設計:張筑軒(巡迴場)、魏丞專(嘉義場) 攝影:李貽峻、翁靖惠 平面設計:莊炫鈺、陳怡安 音樂出處: Ingram Marshall / Madredeus / The Black Dog / Vex’d Cloud Seed / J. Haydn Divertimento, I.
在都市叢林裡,掛著腐臭的身軀和不可一世的心靈 一件外套,一只手電筒,一堵牆壁,一個「我」的身心剖析 面對死灰裸露的空曠,肉身的交替、分身的詭譎對話 一場引人遐想與反思的切身經驗,是對生命的承受與尊重
作品介紹: 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99-2期個人舞蹈創作補助的石志如(樓閣舞蹈劇場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兼任講師),即將在2011年12月中旬至2012年1月在台中、台南、台北三地推出新作《Tears of the HumanSoul軀:一段竭盡毀滅的告白》融合特殊場域空間巡演,此作品榮獲文建會與國藝會贊助演出。今年六月嘉義首演,好評不斷,九月在高雄巧妙地利用劇場空間讓觀賞者直接成為舞作裡的《施壓者》,一場簡約的隱喻劇場,回歸表演最衷本質,最真實原始的吶喊與律動,挑戰過度精緻包裝的新感官。
身軀,一個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軀體,在過度社會化的生活壓力中『身心症』的反覆症狀(失眠、恐慌、心悸、胃痛、暈眩等)屢屢存在,揮之不去。石志如在經歷一場天人交戰,抵抗死神的真實過程之後,深刻體悟『軀體』的重要性。 舞作中,石志如詮釋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固執、堅持不停工作卻反覆受身體病痛困擾的人,舞者吳柏翰、張文忠、黃致凡、林卓儀、梁津津、吳盈萱、陳喻虹則詮釋無言身軀、分身獨白與靈魂意志等角色。平常關節發出喀喀聲響、身體劇痛的隱隱難耐、快要窒息的絕望與無助,在舞作中以口白、非語言、撞擊、窺視、抽蓄、孤寂、咆哮,一種竭盡奮力地、無奈地、可笑地、瘋狂地舞動身軀,冷眼旁觀的永遠是鞭策自己不斷熬夜工作的靈魂意志!
這一場身心靈的拉鋸戰,要強調的是身體的價值與重要性,『我』不應在竭盡毀滅之後才能懂得重生!全長五十分鐘一氣呵成,含括肢體、多媒體與劇場元素的混搭完整結構,作品無懈可擊。
創作過程~ 創作之初,我就有一個強烈的空間構思,大牆壁和手電筒。牆壁外是身軀的倚靠,牆壁內是掌控身軀的靈魂意志!這片牆的作用,就像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那驅使身體不斷工作的就是那隱藏在牆壁裡(身軀裡)的意識,我思考著身體與靈魂意志的關系,靈魂時而故作姿態頑劣強勢,時而冷眼旁觀不顧身軀,然而身軀雖然無怨無悔,卻也會藉由聲響、發燒、疼痛、僵硬等狀態傳遞信息。手電筒的光線,營造了隱密與檢視的空間。因此,創作到最後,不再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是全天下所有人的故事,竭盡毀滅的告白是對生命的尊敬與承受。
樓閣舞蹈劇場簡介
樓閣成立理念的前身是創辦人石志如曾於2010年透過嘉義市傑出優良團隊如婷舞蹈團主辦,製作策畫《劃黑盒子獨立創作系列:感應Black Box:Induction》邀請傑出的青年編舞者一同發表風格迥異的獨舞、三人舞創作演出,榮獲該年度衛武營南方表演藝術計畫贊助,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實施兩場免票、高雄衛武營281棟展演劇場兩場售票演出,立即引起熱烈討論,遂促成樓閣舞蹈劇場的誕生。
樓閣舞蹈劇場成立於2010年10月,為嘉義市第一個專業現代舞蹈劇場,『樓閣』是雜物間、是排練場、是黑盒子、是無所不包的空間,隔間裡放的是小時候的回憶、是家人的親情、是友人曾經相伴的點滴故事,窗口斜陽灑落的光輝與陰影,是一層層堆疊的濃烈味道與人間冷暖。
樓閣舞蹈劇場以狹小的空間概念出發,透過肢體記錄我們內在心眼所觀的世界、所聞的環境、所思的宇宙,以人文關懷社會總總現象為創作議題,利用劇場多元形式紀錄生命旅程。2010、2011年製作黑盒子獨立創作系列,提供優秀劇場人發表平台,過去參與的藝術家有舞蹈工作者:石志如、董桂汝、張堅志、吳柏翰、蘇品文、江映慧;燈光設計者:張筑軒、魏丞專;多媒體音樂設計者:劉俊德等。每年持續辦理中,期待引進南部舞蹈創作新氣象,讓更多表演人才加入劇場演出與創作。演出形式打破一般黑箱或鏡框式演出舞台,以特殊場域、再造空間創作演出,著重與觀眾『無界線、零距離、共同參與』的演出方式,試圖拉進藝術作品與觀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