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孩子的支柱 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孩子的心,我懂 任兆璋 著
n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小小的受傷的我,這個受傷的我需要現在大大的我去陪伴
n 當我們慌亂時,就是那個小時候受傷的我出來,當他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很難跟我們的孩子相安無事
n 對一個小小的嬰兒,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要跟他講話,並且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要穩定
n 做父母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先去陪伴自己,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小孩子的發展,因為他一直在感受你的心態
感受沒有對錯之別
n 感受沒有對與錯,也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分別,感受學習而來,是從父母家人那裏學來的
n 例如:看到今天好多事情要做,我心裡急,有人說很 急 是不對的,其實它沒有對錯
n 感受是從背景而來的
n 有些孩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容許他們做事可以慢一點;有些父母卻要他們快一點
n 孩子也有不同的天性,我們要接納他們
n 小孩只有一個「很想要」的感受
n 很多小孩子還小,他根本不懂什麼叫做偷人家東西,他不會分辨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因此,不要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給他加上罪名
n 成功父母的關鍵:
n 能夠了解掌握自己的感受
n 察覺自己有什麼過不去的感受並掌握住
n 也能體會孩子的感受
n 體會孩子是一個沒成熟、沒有長大,常理不清頭緒、無法約束自己的一個孩子
n 為人父母者,比較容易被觸動的情緒,就是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n 當年自己書沒有唸好,一看到小孩子讀書就很擔心
n 媽媽很鎮定,媽媽很信任孩子,孩子也會感覺得到
n 很多時候,孩子在空氣中就感覺到「媽媽覺得我很差勁」,無聲的語言比有聲的語言還厲害
掌握自己的情緒
n 讓孩子體會到我們大人「很急的情緒」,但我們不可以有「很急的行為」
n 一個人能容忍消極情緒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n 就像一個杯子,這個杯子假定裝得很滿了,我們要再加一滴水,它都會滿出來,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去化解自己的情緒
n 化解自己的情緒要注意方法,要用一些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的方法-
n 譬如等家裏的人都出去時,我們可以拍拍桌子,大罵幾聲
n 當事人不在場,也沒有人聽到,但是我的情緒也化解了
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
n 自責是最糟的心情
n 在工業社會,每一個人都很忙,我們心裡面很緊、很急,也養成長期不照顧自己的習慣
n 很緊、很急,就很容易發怒,很容易讓怒火發出來,或者沒有理由地處罰孩子,結果就很自責
n 我們要容許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可以不聽話
n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話,可是當他們有情緒時,就無法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