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吉尼亞‧吳爾芙 《美麗佳人歐蘭朵》

  • Share this:

在時代與性別之間遊移 —— 讀維吉尼亞‧吳爾芙 《美麗佳人歐蘭朵》

《美麗佳人歐蘭朵》 (Orlando)維吉尼亞‧吳爾芙 (Virginai Woolf) /著朱乃長 /譯幼獅電影廣場 31993.10. 初版定價 180 元

吳爾芙 (1882-1941) 是英國重要的小說家, 曾以《傑考伯的房間》、《達洛維夫人》、《向燈塔航行》贏得世界最佳小說家的美譽。——我手上這本《美麗佳人歐蘭朵》中譯書的封底這麼介紹。但是,書肆裡能找到的吳爾芙中譯著作似乎十分罕見。 就我而言,是在台中8 1/2 電影資料咖啡館,先接觸藝術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深深被影像語言所懾服;偶然機會裡,在舊書店挖到了這本書,才發現電影是由吳爾芙原作改拍,真是如獲至寶。看看初版日期還不甚遠,在目前大型書店裡,應該還找得到罷。 中譯書的前幾頁,春暉影業公司提供了幾幀電影劇照,只可惜未附上演員及電影資料。即使不曾看過電影,也可想像電影場面是極為考究的,凝真了中世紀英國宮廷的華麗氣派。女主角的表現更是出色,在前半以飾演男身歐蘭朵時英雄豪邁具說服力;後來飾演女身歐蘭朵,一樣可以嬌俏動人。加上吳爾芙原著情節設定原就節奏緊湊,整部電影看來毫無冷場,過癮極了。—— 沒看過電影的你,或許不知道我興奮地在說些什麼。還是談談書本內容吧! 雖說對吳爾芙可能已有「女性主義作家」的先行印象,閱讀她的文學作品並不需抱這樣的預設立場。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絕不是先承載了什麼理念所作才變「好」的。毋寧說,那只是世人對於傑作,較佔多數的一種「詮釋」罷了。而能夠涵攝多元多面向的詮釋,才是它被稱為「傑作」的理由。 一開始,讀者被丟到歐洲中古世紀的場景裡。最起首的句子這麼說著: 他——儘管當時流行的梳妝打扮在這方面有所遮掩,他的性別仍然不容置疑——他手握利刃,面對從屋椽上面垂掛下來的一顆摩爾人的頭顱,比畫著作勢欲砍。 這裡的主人翁,是十六歲的歐蘭朵,一個面容俊美、感情纖細的貴族之子。吳爾芙在書中採用「傳記作者」的敘事角度,讓讀者全知超然地觀察人物與情節。由於是傳記作者,吳爾芙不時跳出情節與讀者對話,並用「資料缺漏」等等理由,交代情節的跳接或(刻意)模糊。既達到凝鍊的目的,又不失沈重。 同樣的「傳記作者」角度,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玩過,赫曼赫塞的《玻璃珠遊戲》玩過,其他許多知名的大部頭書都玩過。正所謂「把戲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常見的作品裡,雖是「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作者總有些時候是頂著主角的身分說話,用主角的眼睛看待事物。吳爾芙敘述的方式卻不同,完全跳開角色,身分好像是個舊時無聲電影的報幕員,跟觀眾一同欣賞情節,不時插入「現在,女主角離開了。男主角一個人留在雨中,全身都淋溼了,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他的表情充滿懊恨,……對,開始握緊拳頭了,你們看,他用力捶打自己。他叫道:『天啊!為什麼妳就是不相信我!』……」(以上這段是我亂掰的) 等等,類似「看圖說故事」式的說明。很有意思。 吳爾芙在情節裡,極多轉折利用修辭來描寫環境境況和主角思考,間雜交代事實進展如何,再與讀者告知她身為「傳記作者」在描寫時的難處等等。也因此,被形容為「散文式的小說寫作」。 再者,由於傳記收集的資料是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吳爾芙大玩誇飾的遊戲,真是到了「騙死人不償命」的地步。比如說,歐蘭朵參加英國女王在結冰的河上舉辦盛宴。由於天氣驟寒,天上飛鳥才飛著,下一瞬間就凍成冰塊掉下來;河裡的魚一尾尾游動著凍結在冰裡,清楚可見,到來春才又甦醒復活;去年沈沒的賣蘋果平底小船沈在冰下,販賣婦女仍栩栩如生兜滿一裙蘋果坐在那裡,彷彿還在兜售著。英國女王最愛看這個冰下情景……等等。 年輕的歐蘭朵熱愛寫詩,不成熟的作品卻被猥瑣但著名的詩人格林大肆取笑,恨恨把作品全毀了,只留下第一首少作〈橡樹〉,隨身藏在懷中。莫名戀上莫斯科的夏莎公主,發現她竟然人盡可夫,懊喪至極,遂出使君士坦丁堡,並被受封為公爵。在三十歲那年,昏睡了七天後醒來,竟完全變成了女兒身! 這段轉折,吳爾芙以擬人化的「純潔」「簡潔」「節制」「真實」四女士(女神),圍繞沈睡歐蘭朵並促使作者寫下真相的場景下,技巧地轉了過來。歐蘭朵醒來發現自己成了美女,倒沒有驚慌失措,但是她的真實性別是男是女、「男」歐蘭朵公爵名義下的財產歸屬權等等,全成了疑問。女體男心的歐蘭朵沒有想這麼多,索性換上寬鬆無性別的衣服,跟吉普賽人流浪去了。 特別要提出來的,吳爾芙這篇小說的設計裡,歐蘭朵與所有相關人的時間,跟現實世界彷彿是完全脫節的,人物卻全無時間脫節的自覺。讀者也就自然地,隨情節而接受了。 歐蘭朵流浪後駕船回到英國,產權歸屬仍未被判定,身穿女裝的她也漸漸接受自己的新性別,甚至學會羞怯作嬌起來。同樣中古世紀,作者未交代時空,看來好像變化不大。其實這一流浪,歐蘭朵還是三十初歲,時代已由十七世紀轉成十八世紀中期。 歐蘭朵歷受哈瑞大公等人的追求,自流浪以來,對〈橡樹〉不停修改,與藝文界人士來往。匆匆地,現實時空又走過一百年,來到十九世紀。歐蘭朵還是三十初歲。歐蘭朵察覺十九世紀文學氣份的陰冷沈鬱,掏出懷中詩作想再修改,發現詩作孩氣的記載是一五八六年。讀者和歐蘭朵在這時才知道,這首詩刪修了三百年。 這時的歐蘭朵,已有熱切的結婚想望。偶然間邂逅了謝爾曼丹,感覺出他也是同具男女兩樣性格的人。不多久就成家了。背景的時代,也轉成了二十世紀。一樣的,歐蘭朵還是三十初歲。 二十世紀初期,歐蘭朵望向窗外,還訝異怎有馬車不用馬來拉,憑四輪就能自己走動。不多久,歐蘭朵已是駕駛技術嫻熟,不時開車出遊。第一個兒子也在此時出世。歐蘭朵偶遇當時羞辱她的詩人格林(尼古拉斯爵士),竟對她的〈橡樹〉大為讚揚,推薦出版,不多時就賣了好幾版。謝爾曼丹遠航在外,夫妻名存實亡。歐蘭朵回憶這幾百年的經歷,招喚每個曾扮演的自我,反覆思量。末了,看著已長成能幹船長的兒子,無限滿足。 這樣一部作品,真值得回味再三。不消說,吳爾芙必然把自己意志灌注在歐蘭朵身上作扮演,才能這樣活靈活現罷。 在《美麗佳人歐蘭朵》裡,藉由從男變女的性別差異與適應,可以討論在這社會男女兩性的諸多不同;由歐蘭朵〈橡樹〉詩作的刪修過程,可以思考文學作品隨思想閱歷的變動是如何;還有中世紀的文明背景比較、男女愛情與婚姻觀點的不同、吉普賽流浪文化與一般固著的城市文化的對照……太多可談的話題了。不是一篇閱讀報告所能承載的。 至少看了此書可以知道:吳爾芙確是不可忽視的傑出文學家,不只是女性主義人云亦云的樣板而已。 發表於 1998/11/30 10:37 PM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