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8 中國時報 【張金鶚、江穎慧】
奢侈稅政策尚未開始施行,面對業者一面宣傳此措施對抑制房價無效,市場很快就會復甦;另一方面又宣稱相關行業將湧現倒店潮、高失業率窘境,在此政策效果仍待觀察之際,政府卻急忙興建「現代住宅」、「合宜住宅」、「社會住宅」等各式住宅增加供給,更離譜是房價未下跌卻鼓勵民眾購屋,大幅增加青年 安心 購屋貸款最高可達七二○萬元。政府推出一連串有關房地產措施,企圖實現「居住正義」,然觀察這些措施內涵,卻讓一般民眾更加混淆,政府到底對住宅政策有無基本理念?似乎出現左手「打房」,右手卻「護房」的錯亂現象。到底,政府是要維護的是一般人民的「居住正義」,抑或是建商仲介業者的「居住正義」?
繼奢侈稅政策通過後,市場上投資氣氛明顯降溫甚多,由於未正式開徵,目前統計數據僅呈現量縮價未明顯下降,主要是因民眾預期心理,其抑制房價不合理飆漲的政策效果尚未達成。然而,府院卻已基於「打房過頭,經濟縮頭」的疑慮,在遏止炒作的奢侈稅措施未真正施行前,即提出活絡房市的各項 優惠 方案,此思維實在令人不解?奢侈稅的政策說帖已明確說明,此項措施僅是打擊短期不合理的投資客,針對兩年內短期交易課徵,相較於 新加坡 對四年內交易均另外課徵印花稅,奢侈稅的影響範圍仍屬有限,如此就宣稱打房過頭,影響總體經濟,其結論不知從何而起?
回歸健全房屋市場的意義,短期交易買賣頻繁的房市是不正常行為,而所得未成長房價一路上漲的房市也是不合理;以奢侈稅打擊不合理房市是房市健全的第一小步,房市若能回歸合理正常之市場交易,才有利於長期穩定房市健康發展,對整體經濟長遠發展應更加助益。若在房市導向合理發展的過程,而導致總體經濟不成長,顯然目前的經濟成長是不健康,經不起輕輕一擊。
行政部門最大的迷思,是因為政府長期以來視房地產為火車頭工業。經過學界長期研究,早已提出嚴謹學術報告,說明台灣房地產並非火車頭工業,特別優厚鼓勵房地產,也未必能帶動總體經濟成長,反而造成「過度投資與過度消費」房地產,造成市場存留大量空餘屋,人民陷入「屋奴」困境,國家經濟成長過度依賴房地產業,而形成整體國家資產泡沫的結果。我們已經從其他國家得到教訓,最近例子是歐洲的愛爾蘭、西班牙,以及過去的日本等國家都是明顯的前車之鑑。面對這些國家的失敗經驗,政府之所以仍不願認清房地產的困境,或許是擔心房地產業者的政治壓力吧!
每個國家面對相同的住宅問題,都必須因應其不同的時空環境,扮演不同的政府角色。台灣無法像新加坡、香港甚至歐洲國家,政府擁有大多數房屋及土地,可藉由增加供給解決人民需求,並影響房地產市場。在政府面對台灣有限的住宅及土地資源,且公部門所擁有房屋與土地也是有限的前提下,應認清要解決的是人民居住問題,並非解決人民置產( 賺錢 )問題,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房屋及土地資源是重要關鍵。政府應優先提供弱勢族群解決其居住問題,採取只租不售策略才是核心。如何充分利用民間空餘屋,避免資源浪費,健全出租住宅市場才是施政重點,而非以供給面手段,一面大量的興建房屋,一面又提供優惠房貸,但房價仍高高掛,人民將長期苦哈哈,業者卻笑哈哈!
政府在健全房市理由下,提出多項活絡房市措施,然實則是不願意面對當前房市困境,讓資訊更加透明化,更遑論居住品質與居住安全的提升。目前台灣的現況是高房屋自有率、高空屋率和高房價,未來的景象則是少子化與資產泡沫。認清現況與未來發展,「居住正義」應是保障人民居住權利,抑制房屋投機買賣,稅制改革是後續應面對的積極作為,勿讓長期以來的迷思一再迷濛政府的住宅政策!
(作者張金鶚為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 教授 ,江穎慧為同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