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之小故事

  • Share this:

臺灣民間,農曆七月是「鬼月」。 七月初一稱「開鬼門」,冥府的地獄門將開啟,直到七月三十才「關鬼門」。據說,在這段期間,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鬼門大開日,一般認為這天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傳說, 農曆七月一日凌晨 ,地府開鬼門,讓所有在陰間受苦難的鬼魂,能趕回陽間去探望後世子孫,並宴饗一番。回到陽間的鬼魂,有的因為無家可歸、四方遊蕩,人們因為不想受鬼魂「騷擾」,希望流落在外的祖先得到祭拜,就準備牲五禮,讓眾鬼享用。 鬼門關開放後,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供拜豐盛的菜餚,並且在每盤菜上插一柱香,然後後焚燒紙錢。

關鬼門 ,是相對於開鬼門的習俗,在七月的最後一天或八月初舉行。屆時道士手持七星劍,唸誦禱文,向各路孤鬼表明用意,將他們追趕回鬼門關。封關時,道士會突然雙手掩耳,表示他不忍聽見諸鬼不願回地獄的哀嚎聲。

鬼月由來 每到農曆7月民間就展開一連串普渡的祭祀儀式 ,像 擺設祭品、開鬼門、放天燈 等,不過你知道民間所俗稱的鬼月由來嗎?事實上,現在鬼月的由來以及祭祀的儀式, 就是從由「目蓮救母」這個故事中所延伸出來的 ,因此才會在今日每到農曆7月都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鬼月的由來,事實上就是由佛陀弟子目蓮尊者的故事所延伸來的 ,因目蓮想念過世的 母親 ,曾用神通看到母親因在世時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並且在地獄裡遭受餓鬼吃不飽的苦刑。

於是,目蓮就千辛萬苦趕往地獄,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缽盛飯給母親充饑,但是目蓮的母親還是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就深怕被其他惡鬼搶食,因此,就受到佛陀懲罰,當目蓮母親的貪念一起,飯到口中就立刻變成火炭,使得她不得下嚥。

目蓮看到母親受苦受難,雖有他有神通,卻救不了母親,感到十分痛苦,懇求佛陀告訴他解救母親的方法。 佛陀說:「你的母親生前罪孽太深重了,不是你一人之力可以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在7月15日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才能解救。」 於是目蓮就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 從此以後,佛教徒們都會在這天舉行功德法會, 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這便是台灣在鬼月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事實上,現在普渡好兄弟就是從「目蓮救母」這樣一個具有教孝的正面教育故事開始的。

不過台灣中元節的祭典是隨著早期的大陸移民傳來, 但是由於台灣的歷史特殊,在移民的過程裏,死於海難、兵災、番害、瘟疫的,不可勝數,而一般民眾又害怕無人祭的幽魂餓鬼會為害人命,所對於普度特別重視,才會在今日每到農曆7月都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