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如何預防小人陷害
常聴一些人講「人倒楣,犯小人」、「受小人陷害」、「週遭多是小人」。確實,犯小人真是令人扼腕,「中傷」、「破壞」、「拖累」使原本財官兩旺一帆風順,一變而成官殺混雜,兵勞馬疲。
所謂人生在世,小人易犯而貴人難得!得貴人者,事半而功倍,犯小人者,事倍而功半,甚至功虧一簣,徒勞而無功。若能化小人為貴人,則化阻力為助力,無往而不利。
「化小人為貴人」,知易而行難,該如何去做?坊間有那些方法。在此就所知說解如下,願使人人皆得而受利:
一、 謙沖致和,修身養性,行事多忍讓。
所謂謙受益,滿招損。謙和的人原本不易樹敵,自然不易結怨,進而和氣生財。行事禮讓,不強出頭,自然避免小人陷害。
二、 笑口常開。廣結善緣。
笑口常開,可化解許多誤會,有助於神經的協調,肌肉放鬆,嘴角上揚,是開運的一種人相。個性會日趨圓融樂觀,是受歡迎的人物,小人自然減少。
三、 少走陰森晦暗之小路及陰地
陰暗濕冷之巷道荒野、醫院、殯儀館,多為陰邪鬼魅潛藏之地,非必要時儘可能少去,以免沾惹穢氣上身。
四、 飲食少食五辛及肉類
葱、薑、蒜、辣椒、韮菜是為五辛及肉類,多吃則氣濁而慾昇,脾氣自然比較暴燥,不宜多吃。君不見修道之人,為能清心而忌之。
五、 住宅保持光明利祿的旺氣
住宅保持明亮,排除陰濕晦暗角落,常保持乾燥清潔,陰邪小人自然遠去,宅氣自旺,人形自然光采。
六、 多服「三光」之氣
日、月、星三光,為天下陽氣之首,多吸取日精月華及星辰之光,自然身體健康,陽氣飽滿,不易為陰邪所犯,其中日之精以卯酉之時,面向東方吸取最佳,月之精華以陰曆十五日前後兩天最佳,若以氣功導引配合,效果更佳。以現實社會而言,多在戶外活動,身心開朗對身體及人際關係何嘗不是助益!
七、 小指的指甲留長過無名指的三約紋
小指的長度比無名指的第三節(三約紋)短,易犯小人。小指指甲留長,或戴尾戒,有化解小人的作用,且可以增加智慧。
暗色的衣服避免長期穿,思想行為會較為悲觀及固執己見,與人溝通協調能力減弱,藝術家和特殊行業除外。
八、 眉毛忌逆毛、豎毛;頭髮、鬢毛莫太長
相學上,眉毛上的逆毛、豎毛太多,個性較叛逆自我,不喜受拘束,容易走極端,小人自然不請自來。眉毛主幹不宜拔除,但宜修齊。
頭髮及鬢毛太長主刑尅,宜短。鼻孔有毛露出在孔外,「名叫長鎗」,會漏財,同時也犯小人。
九、 吃白色湯圓、赤小豆
湯圓有圓滿、圓融的意思,各種顏色依五行屬性,各有妙用,白色代表辟陰除邪,因此吃白色湯圓可促進人與人際關係圓滿,並可去除小人,要吃陽數顆(單數)在元宵節吃它,配合吉祥數更佳。赤小豆(紅豆)能增加陽氣,吃了亦有趨吉避邪之效。
十、 端午節午時書寫午時符
陰曆五月五日 端午節午時,以黃紙硃書畫八卦或天師、鍾馗之像,並在下面寫敕令二字,下方中間寫上「 五月五日 天中節,白舌赤口盡消滅」兩句對聯,懸掛於中門或屏帳之上,就是所謂的午時符,可收驅邪、避口舌纏訟之妙
十一、 於下元日祭拜水官大帝,祈求解厄
三官神(天官、地官、水官)於道教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在下元日( 農曆十月十五日 ),為祭拜水官大帝生日,則可化解命中所犯帶之小人災厄。
十二、 旦夕燒香「逐瘟丹」
每日卯酉時二時,早上及下午五時至七時,於住宅生氣方或客廳焚香並口叩齒,便有轉度之功,尤其在本命日(日之天干地支與出生年之天干地支相同)行之更佳。
十三、 符籙(圖騰)法
在住宅生氣方、精神壁或流年犯神煞方位懸掛太極圖、鎮宅圖。以黃紙取吉祥尺寸,以硃砂筆寫一字,並於每一筆劃默唸天德、天賢、天威、玉女、天武、地戶、天利、天進、天牢、天藏,貼在生氣方、精神壁。
十四、 佩帶本命生肖之吉祥物
以玉石彫刻之本命生肖之吉祥物,有護佑物主之功,可於平常淨化後收藏,於運氣低迷時佩帶。
十五、 摸正陽門之門釘
一般傳統大型廟宇,其大廟門有九九八十一顆門釘者,是為正陽門,摸之有多子及解厄之效。
十六、 爐火乾坤法
於廟門之天公爐,向神明祭拜祈求後,繞爐乾轉(順時鐘)三圈,坤轉(逆時鐘)三圈,有消災解厄之功。
十七、 以解穢湯沐浴洗面
以竹葉 10 兩 、桃白皮 4 兩 、以水二斗煎取 一兩 至準,適寒溫先飲一杯,再以此水沐浴及摩髮及洗面則穢氣自散,因竹清訴而內虛,而桃折邪辟穢,故二物合之自有妙用。(此為坊間偏法,雖有寓意但不免強詞,概以二斗之水煎至 一兩 ,耗時數日,況以數兩之水欲飲兼洗,尚有困難之處。故而笑而納之可也!)
十八、 於本命日抄寫或朗誦經文
於本命日抄寫或抄寫朗誦經文,可消災解厄,化解小人等不祥之事。本法在心誠則靈也。
十九、 石鎮法
以一水盆乘水少許,內裝五色(青、紅、黃、白、黑)石或五方石,(當地之東、西、南、北、中等趇取一石),置於門口之小案上,則有避邪,除穢,鎮宅之功。
孔子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世人多沉淪於名利之苦海,而小人更是短視而近利,見利忘義,過分溺愛則姑息養奸,疏遠則招致怨恨,易經「遯」卦象云:「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言。」如能謹守正道,不為境移,不為物轉,則小人自遠之。